校企合作背景下农林科学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2
/ 4


校企合作背景下农林科学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张高阳 1 ,周越 2 , 单士莲 1 ,邓接楼 1

1 上饶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 2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 上饶 334001 ;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难,难就业成为现阶段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林科学专业发展迅猛,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农林科学专业培养仍然以理论知识为主,过于看重论文和科研,已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本文分析了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新时期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新型农林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建设农林科学专业院系校企联合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

学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从而形成有效的、互利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培养出适应农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新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农林科学;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ZHANG Gao-yang1, ZHOU Yue2, SHAN Shi-lian1, DENG Jie-lou1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Shangrao 334001

2Jiangxi Medical College, Shangrao 33400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college enrollment, difficult employ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acing college students at this stage.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demand a large number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however, at present, the culture of mo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of college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theoretical knowledge, thay are still focused on papers and research, this couldn't satisfy the demand of modern enterprise need new talented person.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ve 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ve training mode in the new period. The cultivation of new typ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professional need to construction th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raining mod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faculty and cultivat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further construction an effective and mutually beneficial long-term cooperation mechanism can be formed, and cultivate new talents adapted to the need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Keywords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Cultivation mode ;Teaching reform

基金项目:上饶师范学院教改课题: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G-18-45)。

第一作者简介:张高阳:男,出生于1982年,河南上蔡人,汉族,博士后,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学改革、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及品种选育研究工作。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个行业急需大量具备相应专业技能的的人才。我国高等院校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各类高级专业人才的摇篮,要向社会各个行业输送专门人才。如何培养适应现代市场需要的专才,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过去几十年,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农林科学专业最具有特色,应该培养出能促进生产发展,接地气的专业人才,但是这些,培养出的农林科学专业人才却偏离市场渐远,与社会需求脱轨,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实践技能差,专业化水平不高,这种培养模式严重制约了农业科学现代化的发展。新时期,农林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与行业联合,与企业合作,建立起有效的联合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的新型,专业人才,也才能更红的促进农林院校的可持续发展[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双方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环境与资源,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办学形式[2]。校企结合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它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产学结合,定岗实践;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地方应用性本科院校学生要寻找未来的出路。就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3-4]

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多数高校对新时期本科生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我国本科教育常束缚于理论性的课堂教学,与企业的联系较少,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没有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是培养具有较高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第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走过场,没有真正与企业的需求和学生就业的要求紧密联系起来,合作易、融合难,跟风走、实施难目前多数高校校企合作的表现,在我国很多高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却成了一句口头禅,尤其是在地方二本院校,甚至把校企合作,数量当成业绩来抓,在学校为了节约教学设备投入成本或者解决当前教学资源紧缺的现状,企业为了缓解用工荒的困境这种校企合作思想影响下而开展,结果令人担忧。实施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对学校和企业都有具体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双方都不具备这些要求和条件的情况下,开展校企合作,盲目跟风合作,往往浪费了双方的资源。地方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应着力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校企合作这种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运用所学理论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本质就是强调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对人才的共同教育和培养。如果不能服务于对新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都是盲目的、不真实的,本着对企业负责、对学校负责,对人才负责的态度下精诚合作。因此,这需要学校、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前期共同探讨商议,制定出具体措施,使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进入良性循环,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同管理、资源共同建设、成果共同享有、责任共同担当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办学模式。

新时期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1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

完善的政策法规是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顺利运行的前提条件《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是我国目前唯一与专业学位培养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但是其中有关校企合作培养的规定很少。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针对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管理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是有关校企合作培养这一块仍然是一片空白。学校和企业合作联合培养不仅需要学校、企业的参与,同时,地方政府重视和大力支持也非常关键,制定有关鼓励支持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相关政策更有助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顺利开展。

2 加强农林科学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建设

地方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定位,解放思想,顺应时代发展对创新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积极面向市场,对接社会需求,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思想新理念而不是最终目的和唯一形式。学校不能拘泥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式,而是深刻领悟其内涵,转变人才培养的理念,修改新时期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重视从课程体系设置到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以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开展过程中,往往经费不足,双方利益分配不均,

缺乏长期、深入开展的驱动力,使得合作往往流于形式,有的半途而废。校企之间合作很多不是成果转化,而是技术转移,存在很多的缺陷,需要不断的完善。

企业往往把盈利作为第一目的,他们关注的是短期的、收益快的,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收益较慢的一个过程,一般企业都不愿意参与这个过程。即便如此,企业和高校联合培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新技术和人才,所以在与企业商定联合培养方案上要选择企业感兴趣的,能解决企业生产难题的,能短时间为企业带来利润的专业,与企业协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同时,作为高校院系应为教师提供与企业合作的机会,教师可以以科学技术股等形式加入到企业中,互利互惠,合作共赢,之友满足双方各自的利益,才可能达成一致的发展目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产权制度和合理分摊的责任机制才能保证双方合作顺利进行[5-6]

3打造精英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基本的直接承担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中的关键因素,也是地方院校突出实践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目前,大部分地方院校师资结构中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不高,开展实践教学依然存在很大困难,教师本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高将直接会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各类高校院系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要实行 “三鼓励”。一是鼓励教师读研,提高学历学位;二是鼓励教师搞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和职称档次,与产学研道路相结合;三是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或脱产在企业进行锻炼,提高技术应用能力,还可通过传帮带、请进来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院系应及时改革教师的培养政策、改革当前的评价与奖励制度,提高合作者的知识产权比重、增加教师的实践背景经历,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联合培养[7]。四是把企业中优秀的技术人员调到学校任教,参与到学生专业课的实践教学中来,这样既弥补了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的不足,又可以让学生切实了解了企业生产中的一线实用技术,极大程度的丰富了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可以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与“技术人员”的能力,建设了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五是教师通过业务活动参加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比如走进种植养殖基地、实验教学中心和相关专业实验室承担实验实训课程等实践教学活动,向一线技术人员学习,同时承担一定的技术工作,参与处理实际问题,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相关专业的社会兼职服务,在兼职中锻炼提高实践能力,从而更好的开展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4 加强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只有大力加强农林高校院系实践平台建设,培养和引进大量理论和实践的教师,学生才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本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情况,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院系所设置和传授的专业课程知识应与企业目前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和新工艺相结合。专业基础课本知识应跟上企业的当前需求,甚至为学生开展当前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知识,让学生既能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又很好的了解本行业前沿发展动态[8]。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学校院系应聘请知名行业、企业相关人士为学生讲授专业导论课,定期为学生开展职业指导讲座和本行业发展报告的报告,让学生能够更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自己所学专业;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学校应与企业联合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生产一线中去,并有可能的给予他们一定的职位,让他们真正的更切实际地得到体验[9]。以培养应用型农林毕业生为切入点,在实践教学中加强高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全面提高农科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只有不断地深入和完善校企合作,农林科学专业才能真正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和市场,更好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1]马娉.大学生维权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07.

[2]罗军.工学结合模式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1):179-180.

[3]蒋隽, 周红丽.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畜牧专业研究生模式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35):46-47.

[4]吕博.校企合作模式下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1):85-87.

[5]程相叶,王海江.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基于“校企政社四元合作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40):38-39.

[6]吴玉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8-51.

[7]张霞.地方高校师范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发展的困境及对策[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282-285.

[8]王红敏,孙砚飞,张华强,王辉林,戴梦萍.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高校课程教学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01):116-119.

[9]曲丽君,廉玉利,李玉龙,王心满,孙成行,韩旭,张金良.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创新研究——以化工生物技术专业为例[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9(01):46-4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