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征方腊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2
/ 2

宋江征方腊考

张怀金

青岛大学文学院 , 山东青岛 266071

摘要:水浒故事是南宋以来流行之传说,而宋江也是有正史记载,是实有其人的。《水浒传》及其蓝本《大宋宣和遗事》都记载了宋江平定方腊之乱,但笔者经过考证发现,平定方腊之乱的并非宋江,而是童贯手下的将领辛兴忠。并且,笔者进一步探究了历史上宋江的真正结局。

关键词:宋江;方腊;大宋宣和遗事

水浒故事是南宋以来流行之传说,但宋江是有正史记载的。《宋史·徽宗本纪》载徽宗宣和三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正史中有记载,可见宋江实有其人,但是《宋史》对宋江等人被招降之后的事情并没有记载,那么历史上宋江等人的真正结局是什么呢?是否像《水浒传》记载的那样受降之后征讨方腊,后被毒酒赐死呢?笔者此文将以《大宋宣和遗事》、《水浒传》这两部文学作品与《宋史》等历史资料为基础对宋江真正结局进行分析与考证。

《大宋宣和遗事》是作于宋、成于元的讲史话本,其盖为现存最早记述水浒英雄故事的资料,是《水浒传》的蓝本,《水浒传》一书的结构和思路基本上遵循了《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水浒传》的第一主角,可谓是家喻户晓,但是《宋史》对宋江等人提到很少,仅有“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这一处提到。而对于宋江征伐的对象——方腊却是多次提到:“建德军清溪妖贼方腊反,命谭稹讨之”“以童贯为江、淮、荆、浙宣抚使,讨方腊”、“宣和三年,睦寇方腊作乱”等共有十多处,并广泛分布于徽宗本纪、河渠志、职官志、食货志等史料中,这是因为方腊在睦州清溪县(今浙江杭州)的发起的农民起义“是月,方腊陷建德,又陷歙州,东南将郭师中战死。陷杭州,知州赵霆遁”、“是月,方腊陷婺州,又陷衢州,守臣彭汝方死之”、“方腊陷处州”,其已经攻下六州五十二个县,威震东南半壁江山,从根本上动摇了北宋王朝的统治。可见,在正史中方腊起义的影响是远远超过宋江起义的。

今本《水浒传》中宋江的结局是被太尉宿元景招降,平定方腊之乱后,被封楚州安抚使,后被毒酒赐死。《大宋宣和遗事》是一部讲史话本,其亦可看作一部稗史,其载:“朝廷无可奈何,只得出榜招谕宋江等。有那元帅姓张名叔夜的,是世代将门之子,前来招诱宋江和那三十六人归顺宋朝”、“后遣宋江收方腊有功,封节度使”。两书都记述了宋江等梁山泊将领平定了方腊之乱。但是笔者经过考证,发现真实历史中,并不是宋江等梁山将领平定方腊之乱。

据《宋史·侯蒙传》记载:“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兵数万,无敢抗者,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可见正史也记载了朝廷“使”宋江等人讨伐方腊。此传的记载大概正是《大宋宣和遗事》这部野史“遣宋江收方腊有功,封节度使”这样交代宋江等人结局的根据。《大宋宣和遗事》与正史的记载看似无异,似乎是交代了历史上宋江等人的真正结局,但事实并非如此。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初始简单地提到了这个问题“(宋江)降后之事,则史无文”、“然擒方腊者盖韩世忠,与宋江辈无与”,鲁迅先生指出宋江等人投降之后的事正史没有记载,可见其对宋江征讨方腊之事是持怀疑态度的,他指出历史上征服方腊的是韩世忠,并非宋江等人。笔者也注意到,《宋史·侯蒙传》侯蒙上书提的建议是“不若赦江”,此“若”字为关键,侯蒙向宋徽宗献的计策,是让宋江、方腊两股农民起义军去互相残杀,正合宋徽宗之意,可谓是一举两得。但这只是建议,宋江等人投降之后是否接受命令完成这个任务,在侯蒙传后文中并无记载。而且《宋史·侯蒙传》载“(蒙)起知东平府,未赴而卒”,东平府是北宋时升郓州而设置的府,梁山泊就在东平府境内,徽宗派侯蒙知东平府大概就是抱有招降宋江等人的目的,但侯蒙还没去上任便暴病而亡了,这个计划自然是胎死腹中。可见,《大宋宣和遗事》与《宋史·侯蒙传》的记载是有差异的,《遗事》对宋江受降之事进行生发,增加了宋江征方腊封节度使的故事,并进一步影响到《水浒传》中宋江等人的结局。

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到《宋史·徽宗本纪》中记载的是韩世忠擒拿方腊,但笔者在《宋史》中并未找到韩世忠擒方腊的记载,所见多为韩世忠抗击金军之事,另有一处记载“统制官张俊、乔仲福、韩世忠分讨陈州军贼杜用、京东贼李昱及黎驿、鱼台溃兵,皆平之”,可见韩世忠平定的是鱼台(今属山东济宁)之乱,与方腊发动起义的睦州(今属浙江杭州)相去甚远。另外,其一,《宋史·徽宗本纪》载:“宣和二年冬十月,建德军清溪妖贼方腊反,命谭稹讨之”、“庚寅忠州防御使辛兴忠擒方腊于清溪”、“七月戊子童贯等俘方腊以献”;其二,《大宋宣和遗事》亦载:“王禀及辛嗣宗、杨惟忠生擒方腊于帮源山东北隅石涧中”,这样《大宋宣和遗事》既说是王、辛、杨三人擒方腊,又说是“宋江收方腊有功”,这样互相矛盾;其三,《大宋宣和遗事》中生擒方腊是在宣和二年八月,而招降宋江等人是在宣和四年之后,时间上有矛盾。可见《宋史》这部正史记载的是以童贯、谭稹为首的朝廷军队讨伐方腊,童贯手下的将领辛兴忠在清溪这个地方擒拿了方腊,而并不是《大宋宣和遗事》、《水浒传》所记载的宋江等人征伐方腊,也并不是《中国小说史略》所说是韩世忠擒拿了方腊。所以“擒方腊者盖韩世忠”,或为鲁迅先生之误。

既然并不是宋江等梁山泊将领平定方腊之乱,那么历史上宋江等人的真正结局是什么呢?鲁迅先生根据南宋文人洪迈的作品《夷坚志》的记载提供了一个线索。《夷坚志》是一部文言志怪集,是洪迈所经历的宋代社会生活、民情民俗的一面镜子,为后世提供了宋代社会的丰富的可资参考的历史资料。

洪迈在《夷坚志》中记载“宣和七年,户部侍郎蔡居厚罢,知青州,以病不赴,归金陵,疽发于背,卒。未几,其所亲王生亡而复醒,见蔡受冥谴,嘱生归告其妻,云‘今只是理会郓州事。’夫人恸哭曰,‘侍郎去年帅郓时,有梁山泺贼五百人受降,既而悉诛之,吾屡谏,不听也。”这个故事虽带有一些灵异色彩,但其提供的一些史实不容忽视。杀降这种事并不光彩,故而不方便在正史中记载,这也同样解释了为何《宋史》对宋江等人降后之事并无记载;而且,《夷坚志》这本书成书于乾道二年,乾道是南宋皇帝宋孝宗的年号,即1166年,故事中提到的“宣和七年”的“去年”,即宣和六年(1124年,宣和是宋徽宗的最后一个年号),两者相距不过四十余年,这段时间很短,并且杀降这种大事是不容捏造的,所以洪迈讲述的宋江等人皆被“诛之”是有很大的可信度的。可见宋江这批梁山泊好汉接受招降之后,手里没有了兵权,只能是任人宰割,被“悉诛之”,其结局大概就是这样了。

总而言之,在《宋史》等史书中宋江是实有其人的,但是正史中并没有宋江征伐方腊的记载,《宋史》中真正平定方腊之乱的是以童贯、谭稹为首的朝廷军队。《大宋宣和遗事》提到的“宋江收方腊有功,封节度使”盖为本书作者对招降宋江之事进行生发,宋江等人真正的结局在正史中并未记载,大概在被招降之后不久便被北宋朝廷找借口处死了,梁山泊健儿终局,盖如是而已。


参考文献

[1](明)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2]大宋宣和遗事[A].中华别史全集[C].北京:北京中电电子出版社,2004

[3](元)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5](宋)洪迈著,何卓点校.夷坚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作者简介:张怀金(1997-),男,山东聊城人,青岛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民生凤凰城5号院2号楼张怀金收

联系电话:17669472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