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倾城之恋》日译本中引述动词“道”的翻译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5
/ 7

张爱玲《倾城之恋》日译本中引述动词“道”的翻译研究

张元


广东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


[摘 要] 引述动词在语言交际、语义功能以及实现写作意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引述动词的翻译,尤其是日语译法值得探讨研究。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常用“道”一词来进行引语的表达。以这一古典引述方法在日译本中的译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作品的三个日译本中引述动词译法的定量定性分析对比,从统语论及等价翻译理论的角度归纳古典引述动词的现代日译法主要表征,即引述动词用词丰富、位置灵活多变以及适当添加引语修饰成分等。总结影响引述动词译法的若干关键因素——译者的语言功底、对原作内容及人物性格的把握、对原作“意境氛围”的理解等。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等价理论 引述动词 日译本



引 言

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张爱玲因其作品《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缘》等中所呈现的优美流畅的浪漫笔致与敏锐细腻的心理描写至今仍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喜爱。在日本,其小说《倾城之恋》先后有三位译者进行翻译、重译和新译,翻译方法各具特色。而尤以对张爱玲小说中的引述动词的翻译值得思考。即具有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和意境特点的张爱玲小说是如何将小说中形式上的“道”译成日语时能够做到“动的等价”的?本文将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这部小说的三个日译本,选择含有引述动词“道”的语言文本,从语义、文本差异及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提示基于等价理论引述动词的日语翻译方法以及影响译法的要素等问题。

汉语中的引述动词及其相关研究虽称不上成果甚丰,但在古代汉语的引述动词的研究成果很有建树。例如汪维辉的《汉语“说类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2003)等很有启发性。相对的在日语中有关引述动词的研究却比较多。除了日本语言学家在日语语言学的著作中提到的相关内容外,还有相关于引用句的专门研究。在这一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有镰田修和藤田保幸,前者著有《日语的引用》一书等,后者相关著作颇多、比如《国语引用文研究》等诸多专著及相关论文,对于解构日语中的引用文的定义、分类、语义阐明等极具参考价值。

1 引述动词的定义与历史变迁

引述动词是在引用他人话语时所使用的动词。首先关于汉语中的引用动词的历史变迁进行简要说明。汪维辉在其《汉语“说类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2003)一文中提到西汉以前的上古汉语中主要有六种说类词,分别是“语、言、云、曰、谓、说、道”。但引述动词“说”很少用作现代语义上的“说”,而是常常限定作“说明、解释、传达、讨论”之义。也因此在上古时代,并不属于现代语义上的“说”这一语义层面的上位语。另外一个引述动词“道”常常用作“议论、讨论”之说。

自东汉至隋的中古汉语中,引述动词产生了两个新的变化。一个是引述动词“言”的使用范围扩大了,另一个“说”和“道”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了。其原因是因为“说”中包含的限定性的语义已经消失。即从“说明、解释、传达、讨论”的语义中解放出来,开始作为现代汉语普遍意义上的“说”来使用了。而引述动词“道”在这一时期已经开始作为引述动词的常用语来使用了。语义上与“说”的用法接近,即使在同样的段落中“说”、“道”常常混用,或者“道说”连用的方法也都出现了。

进入唐代以后,“说”、“道”越来越成为普遍引述意义上的常用语。其中引述动词“道”比“说”使用更频繁。但是引述动词“说”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逐渐取代其他引述动词逐渐地占据了引述动词的核心位置。与之相对的引述动词“道”在这一时期频繁使用,但在与“说”的竞争中逐渐衰弱下来。在《红楼梦》中的使用方法就只限定于两种了。这两种用法因为最为常见,所以直到现在依然存在于现代汉语中。只是作为口语的使用方法逐渐消失,使用频率也逐渐降低。

张爱玲小说深受中国古典小说影响,这类中国古典小说一般以直接言说的方式呈现对话,这受到了古代文学叙事风格和标点符号缺失的影响。因此,汉语中的这类引语动词总是在引语从句之前。在《倾城之恋》这部小说中,引用句最简单、最常见的形式是“说者+道”以及“说者+如何道”,本文将以此为主要研究对象。

2 引用动词及谓语部分的类型

通过对张爱玲《倾城之恋》小说中引用动词及谓语部分的梳理,大致可以归类为以下两种类型。

(1)说话人+道+引用子句。

徐太太道:“你这件事,早两年托了我,又要好些。”[1]


(2)说话人+修饰成分+道+引用子句

徐太太笑道:“提起你妹妹,我还等他们的回话呢。” (张爱玲,2006:166)

这两种引用类型在日语中主要有如下译法:

(1)说话人+引用动词+引用子句

 徐夫人が言った。「あなたのこと、もっと早くに私にまかせてくれたらよかったのにね」[2]

(2)说话人+引用文+引用子句

三爺も「四奶奶の話はもっともだ。あの時六小姐の金で株を買ってなければ、元も子も無くすようなことには絶対ならなかった!」と言う。[3]

(3)引用文+说话人+引用子句

「映画を見に?」と金枝はいぶかしげに言った。[4]

(4)引用文

「仕事を探すのは仮のこと、やっぱり人を探すのが本当よ」 (池上貞子,1995:168)

(5)说话人+修饰语+引用子句+引用动词

三奶奶は溜息をついて「一度くらいなら、相手の面子を立てたともいえるけど、二度も三度も踊るなんて!」と言った。 (上田志津子,1991:48)

(6)(说话人)+修饰语+引用动词+引用子句

四奶奶がすかさず口をはさんで言った。「誰かって、あの六叔母さんよ!……」

(上田志津子,1991:48)

  (7)(说话人)+修饰语+引用子句

流蘇は立ち上がって「その言葉、どうして七、八年前に言わなかったの?」

(池上貞子,1995:168)

  从以上日语的多种译法可以看出,日语与古代汉语不同,其引语动词的位置更为灵活。它们可以放在引语从句的前面、中间或后面。

如果我们用“V”来表示引语动词、用“……”来表示引语和在引用句的其他部分,它们的位置可以大致描述为如下形式:

表1 文件类型和标志代码

   位置

语言

起始

中间

结束

中国古代

……V:“……。”

(他道:“不,不是我。”)



现代日语

…V。「…」

(彼は言う。「いいえ、私ではない」)

「…、」…V「…」

(「いいえ、」彼は言い続けて「私ではない」)

「…」…V。

(「いいえ、私ではない」と彼は言う。)

注:根据古代汉语与现代日语引语动词数据绘制

在对张爱玲小说中的引述句进行梳理时,上述两种主要类型,即

(1)说话人+道+引用子句

徐太太道:“你这件事,早两年托了我,又要好些。” (张爱玲,2006:165)

(2)说话人+修饰成分+道+引用子句

徐太太笑道:“提起你妹妹,我还等他们的回话呢。” (张爱玲,2006:166)

分别约占全文引用句的40%、60%左右。特别是第二种引述句在烘托人物形象,渲染作品主题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翻译成日语时,这些包含有赋予话语表达内容以特点的修饰语部分的引述句也是这次考察的重点。那么何处存在不同?为何会有异同?分属于哪种特征类型?对于这一问题,本文将结合这些含有不同特征的修饰语的引述句的分类形式,对于同一个原文引述句却在三个译本中呈现出不同的日语引述句进行分析并做出解答。

根据日本语言学者藤田保幸在《国语引用文研究》中的话语表达特征分类原则,本文将结合这些含有不同特征的修饰语的引述句的分类形式,对于同一个原文引述句却在三个译本中呈现出不同的日语引述句进行分析并做出解答。

根据日本语言学者藤田保幸在《国语引用文研究》中的话语表达特征分类原则,本文将张爱玲《倾城之恋》小说中引用句进行了分类归纳,如下表所示:

表2基于话语表达特征类型的引述谓语部分的分类

1.発話するということを殊更特徴づけずに単に述べるもの

と言う;と聞く;と尋ねる;と説明する;と応じる;つぶやく;声をかける

2.発話を外的・形式的に特徴づけるもの

  1. 発話過程の様子について(口調・アクセント・音調等)

サラリと言う;ええっと声を上げた;激しく叫ぶ;鋭い声で言う;しんみりと言う;静かに言う;あっさりと;ほほほっと笑う

  1. 会話の流れの中での振舞い方について(会話の流れの中でどのように振舞うか、相手の言葉を受け止めたり、自分から口をはさんだり、やり返したりなど)

こともなげに言う;さりげなく言う;割り込む;口を挟む;話をさえぎる;眉を顰めて言う;笑って言う;溜息をついて言う;慌てて下を向いて言う;口をとがらせて言う;口をゆがめて言う;口をすぼめて言う;舌打ちをした;言い足す

  1. 引用される発言についての引用した話し手の評価(引用された発話の主体の意図とはかかわりなく、引用したこの分の話しての子の発話に対する評価が述語に現れたものと言える)

と言い返す

3.発話者の心の状態からの特徴づけ

慰めるように言う;怒って言う;思わず~とつぶやく;腹立たしげに言う;怒鳴る;叩きつけるように言う

4.発話内行為の観点からの特徴づけ

~と言い放つ;~と問い質す

5.発話媒介行為の観点からの特徴づけ(発話媒介行為としては、脅かし、皮肉、宥め、勇気付けなど様々なものが考えられるが、そうした側面から引用句の発話を特徴づける述語もみられるのである)

冷笑する;諭すように答える;からかう

注:根据《国语引用文研究》(藤田:2000)中的话语表达特征分类绘制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对于汉语中的“道”一词,相对应的日语引述动词比较丰富,除了「言う」以外,还有「聞く」、「尋ねる」、「説明する」、「応じる」等。而在具有外在特征的表格中可以看出,虽然都有特点,但在功能上是有区别的,有一些属于描述“道”的声貌;有的表现“道”所伴随的动作;有的注重表现“道”背后的心理状态;有的作为发话媒介行为进行的引述等等。这些言语功能的不同必然会影响到译文所传达的语义氛围,因此本文将在下一章重点关注言语功能不同对意境氛围的具体影响。

那么关于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引述动词“道”在三个日译本中是如何理解及翻译的呢?以本章的分类为基础,将于下一章列举具体的译例,针对几个译例的问题点,进行以下译文的对照研究。

3 《倾城之恋》的三个日译本译例对比分析

如前文所示,在比较对应的日语引语谓语对象时,在看它们是否具有相同的等效功能之前,有必要借助语义统合论的发话特征功能对其进行分类。并且需要对相应的日语引语动词及含有修饰语的谓语部分进行比较,以确定它们是否属于同一个功能类别。将同一类别的特定引语动词对作为例证,说明引语时间功能在动词翻译过程中的意义。

简而言之,研究“道”的翻译,既要分析引语,又要分析引语的语境,找出引语的主导作用。如果指定的日语引语谓语部分不属于同一功能类别,那么需要结合研究对象的对话及其上下文进行分析,进一步找出差异和影响因素。在如上进行语义语境的分析后,再结合等效理论中的其中二个重要概念:对等概念和效果概念,尤以对于译文是否能传达原作的主要精神、具体事实和意境气氛为基础,对比评析三个日译本中的译例。

经过前期考察和整理,得知原文采取的最普遍的引语形式是“说话人+道”的模式,而这三个译本中的引语句大部分都采用了与原文一致的译语,即原文的“道”对译成日语的「言う」。在全篇260多句的引语句中,有大约220句采用了直接对译或直接省略引语动词,直接引用会话的方法。而在35句采用不同引语动词或引语谓语部分的句子中,有5句是属于第一种引语类型,其他30句属于第二种引语类型。以下将分别抽取比较典型的例子进行译例分析。

3.1“说话人+道”的形式

首先是最普遍的引语形式“说话人+道”,有为数极少的几句话中,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改变了原文引语动词的特征,添加了含有发话人动作或心理等特征的引语动词。比如:

例1

原文:

徐太太道:“找事,都是假的,还是找个人是真的。” (张爱玲,2006:165)

池上译本:

「仕事を探すのは仮のこと、やっぱり人を探すのが本当よ」 (池上貞子,1995:168)

上田译本:

「仕事なんてかりそめのものよ。人を探すのが本当よ。」 (上田志津子,1991:39)

藤井译本:

徐太太が諭すように答える。「仕事探しは、すべて仮のこと、や はり人探しが真のことなのよ。」 (藤井省三,2018:26)

例2

原文:

徐太太道:“你这件事,早两年托了我,又要好些。” (张爱玲,2006:165)

池上版本:

徐夫人が言った。「あなたのこと、もっと早くに私にまかせてくれたらよかったのにね」 (池上貞子,1995:169)

上田版本:

徐夫人が「今の話、二、三年前に行ってくれたら、もっとよかったのに。」というと、流蘇はちょっと笑って「本当ね。私はもう二十八だものね」と言った。

(上田志津子,1991:39)

藤井版本:

徐が付け加えた。「もう二、三年前に私に相談してくれたら、よかったんだけど」

(藤井省三,2018:26)

例3

原文 :

徐太太道:“放着你这样好的人才,二十八也不算什么。 我替你留心着。说着我又要怪你了,离了婚七八年了,你早点儿拿定了主意,远走高飞,少受多少气!”

(张爱玲,2006:165)

上田版本:

「あなたみたいな素敵な人なら、二十八だって大丈夫。わたしも気にかけておくから。それにしても、あなただって行けないのよ。離婚して七、八年にもなるんだから、もっと早く決心して。とびだしていれば、そんなにひどい目に合わなくても済んだのに!」

(上田志津子,1991:40)

池上版本:

「あなたみたいな素敵な人なら、二十八でもどうってことないわよ。私、心がけておくわ。こういうとまたあなたを責めることになるけど、離婚して七、八年にもなるのにねえ。早いうちに思い切ってここを抜け出してれば、嫌な思いをせずにすんだでしょうに」 (池上貞子,1995:169)

藤井版本:

徐太太が慰めた。「器量よしなんだから、二十八でも大丈夫、私も心心がけておくから。そうは言ってもあなたも良くない、離婚して七、八年になるんだから、もっと早くに覚悟を決めて、実家を飛び出すべきで、そうしていればこんなにいじめられずに済んだでしょう!」 (藤井省三,2018:26)

上述三个对话都是在徐太太与流苏在白公馆见面时聊天的对话。徐太太看到流苏被兄嫂排挤辱骂的悲戚场面时,一方面想劝慰流苏还是应该考虑嫁人,另一方面也是为自己的媒人生意找一个对象。以上三个译例中,上田版和池上版并未翻译出相应的引语动词,只有藤井版按照原文译出了引语动词。值得注意的是,藤井版中的引语动词并没有使用与原文引语动词具有相同发话特征的词汇「言う」,而是分别使用了不同的发话特征的引语动词「諭すように答える」、「付け加える」、「慰める」。如表2所示,原文中“徐太太道”是没有任何修饰成分的,如果是形式等效的话,应该在日语中选择和中文一致的没有附加任何发话特征的动词,比如「言う」。而在藤井版译文中译成了具有发话媒介行为特点的「諭すように答える」、具有表现会话过程中行为方式的「付け加える」和具有发话者心理状态特征的「慰める」。那么这些译法是否符合原文主要精神呢?需要从语境分析上寻找答案。

金隄的等效论中关于对等概念,做过如下论述:

“从语言角度研究对等,重点放在音、词素、词、词组、句、句群、语段等各层次上的等值关系。深入细微而又符合两种语言实际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对于翻译工作中掌握语言规律有很大的帮助。层次越高,这些成分的语义内容越清楚。但是言语的实际效果,靠语义分析还不一定能确定究竟是什么。如纽马克区分“通达型”和“语义型”翻译时,发现有时信息正好和语义相反,……还需要语用学的观点。”[7]

同时,英国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在其《功能语法导论》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他认为语言是有层次的,至少包括语义层、词汇语法层、音系层。同时各个层次间存在“体现”关系,从功能上看语义层应该居上,即对“意义”的选择(语义层)体现于对“形式”(词汇语法层)的选择。而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的“翻译等价理论”中也认为“意义最重要,形式其次”因为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交流。也就是说即使形式上不与原文对等,但如果在意义上与原文所表达的主要精神相等或近似相等,那么也可证明这种译法是可行的。

由此进一步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第一句是徐太太不赞同流苏说通过找工作摆脱寄人篱下的处境,觉得找事做都不是最牢靠的,女人还是要找人嫁了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諭すように答える」从语义上看并没有不妥,基本还原了作品的主要思想。第二句是徐太太继续劝说流苏年纪大了也不能放弃,对于没钱的人来说多大年纪都要努力去找个伴儿才行。面对流苏的沉默,徐太太又表示理解的继续说了这一句话,所以译者在这里用「付け加える」来进行引语功能也是无可厚非的。只不过第三句的引语动词的用法值得商榷。第三句是面对流苏的气馁,徐太太一边是安慰流苏对于她这样还有美貌的女子来说,再嫁不是什么难事,一边也略埋怨流苏离婚这么久早就应该找人张罗了。因此,这里用「慰めた」这个引语动词来涵盖这两个意思就有些牵强了。笔者认为这里就使用没有任何语义表征的引语动词即可,因为这一段话是徐太太和流苏的完整的话语段落,因此说话人、听话人对象明确,引语子句的表达比较清晰,因此不加任何语义特征功能的引语动词不会对读者造成困扰,相信读者从上下文的语境中能够读出文中徐太太对流苏说这番话的主要精神。

综上,在第一类原文结构为“说者+道”,没有任何附加特征的引用句可以直接相应地翻译为日语中同样没有任何附加含义的引语动词,如「言う」、「答える」等。如果需要译成含有特征功能的引述动词时,也需注意上下文语境,使其拥有与原文相等或近似相等的事实及意图,才会避免歧义和混淆。

3.2说话人+修饰语+

其次,将对原作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带有修饰语,即带有发话特征的引语句的译例进行详细的分析。

例1

原文:

她便淡淡地道:“离过婚了,又去做他的寡妇,让人家笑掉了牙齿!”

(张爱玲,2006:161)

上田版本:

彼女はこともなげに「離婚したのに、未亡人をするなんて、人様に笑われるわ!」というと。 (上田志津子,1991:31)

池上版本:

この時さりげない口調で言った。「離婚したのに未亡人役を務めに行くなんて、いい物笑いの種ね」 (池上貞子,1995:159)

藤井版本:

この時には彼女はサラリと言い放った。「離婚したっていうのに、あの人の未亡人になるなんて、とんだお笑いものよ」 (藤井省三,2018:16)

此文中流苏对于两个哥哥希望她去到已经离婚七八年的前夫那里去做寡妇,内心气愤而又不安,但她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富家小姐的做派,虽然家道中落,但在不是激怒的情况下,一般不会有太过于激烈的表达方式 ,因此一开始她是强装镇定,显得不经意地,冷淡地拒绝了哥哥们的提议。这三个译例中,「こともなげに」、「さりげない口調」、「さらりと」三个状语在语义上虽然似有相似之处,但在语感上却有细微的差别。「さりげない」常常用在表达不希望露骨地把自己的情绪或想法传达给对方的感觉,而「こともなげに」则有一种不夸张地,不夸大地,举重若轻似地做某事的感觉。比如经常会说「さりげない気遣いのできる人」,「本心をさりげない言い方で伝える」等。又如,「こともなげに難局を切り抜ける」,「こともなげに大胆なアドバイスを言い放つ」。因此从前后文的语境来看,池上版的「さりげない口調」更体现了原文的主要精神,并在形式上实现了对等功能。

而「さらりと」与前两个词汇在语义上有一些差别。根据デジタル大辞泉的解释,有做事不拖泥带水,非常有决断。或者性格坦率、淡薄的语义。「物事にこだわらず、思いきりのよいさま。また、性格が淡白であるさま。さっぱり。」「さらりとした性格」。应该说这个词语比较符合原作的人物性格中果敢、有决断力的一面。张爱玲曾在“关于倾城之恋的老实话”一文中写道:“流苏实在是一个相当厉害的人,有决断,有口才,柔弱的部分只是她的教养与阅历。……”,因此用「さらりと」来表示出流苏果断地回绝了他哥哥的提议这一点是说得过去的。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但其后所用的引语动词「言い放つ」还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デジタル大辞泉中,「心に思うことを遠慮なく口に出して言う。」,即断言、一口咬定的意思。从发话特征来看,这个词语属于明确表明发话人立场的引语动词,这与原文的引语动词特征不符。从语境上来看,流苏确实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离婚了就不好回去了”。但这是否就称得上是“主张”、“断言”呢?值得商榷。流苏这一人物在作品中是一个“道地的中国人”,所以才被在国外长大的范柳原相中,认为她是具有含蓄古典美的女子,比如文中范柳原在香港见到流苏时,就对她说她最美的地方就在那“低头”时的情态。结合作品流苏应该是一个遇事果断,但态度含蓄的女子,因此原作中“淡淡地道”,言语功能的重心应该是放在“淡淡地”,意在轻描淡写,而不是强烈的“断言”上。

综上,三个译文都传递了原文的主要信息和事实,也传递了原作的主要精神和作者意图,其中,池上版在情态状语的选择上最为符合原作的意境气氛,而藤井版在对流苏人物性格的理解上是非常到位的,只在选词上稍显过度翻译之感。

例2

原文:

徐太太扯她在床沿上一同坐下,悄悄地道:“你也太老实了,不怪人家欺负你,你哥哥们把你的钱盘来盘去盘光了。就养活你一辈子也是应该的。” (张爱玲,2006:165)

上田版本:

徐夫人は、流蘇を抱き起し、ベッドのヘリに自分と一緒に座らせると、しんみりと話し出した。「あなたはまじめすぎるわ。だから人がつらく当たるのよ。あなたのお兄さんたちはあなたのお金であれこれ手を出し、すっかり使い果たしてしまったんですもの。一生あなたの面倒をみるのが当り前よ。 (上田志津子,1991:38)

池上版本:

徐夫人は、ベッドの縁の、自分の横に流蘇を座らせると、声をひそめて話し出した。「あなたもおとなしすぎるのよ。そんなことだから付け込まれてしまうの。お兄さんたちはあなたのお金をすっかり使い果たしてしまったのよ!一生面倒をみるのが当たり前だわ。」 (池上貞子,1995:168)

藤井版本:

徐太太は彼女の手を取ってベッドの縁に並んでかけさせると、静かに話した。「あなたはまじめすぎるから、いじめられるの、お兄さんたちはあなたのお金を使い果たしてしまったわ!」 (藤井省三,2018:25)

这个场景表现了徐太太为人处世的精到,八面玲珑,能说会道,善解人意的人物形象。她通过悄声耳语替流苏抱不平,借以拉近与流苏的距离,以便为下一步做媒人做打算。原文中“悄悄地” 不仅仅是指音量小,一般也经常会用于亲近的人之间说体己话,因此,「声をひそめて」比较恰当地表达出了这种情绪,因其也常常用于压低声音和人说隐秘事的场合。而「しんみりと」表达的是感到悲伤时的情绪,这样一来,在语义上似乎表达的是“徐太太不由地悲伤起来”,因此对原文的主要事实的表达上不太恰当。「静かに」确实有一种冷静,声量小的感觉,注重了原文的主要事实的表达,但未明显关注意境氛围的部分。

例3

原文:

不料徐太太很爽快的一口剪断了她的:“六小姐若是愿意去,我请她。我答应帮她的忙,就得帮到底。” (张爱玲,2006:173)

上田版本:

思いがけなく徐夫人が話をさえぎってあっさりと言った。「六小姐が来てくださるなら、私がご招待しますわ。一度引き受けたことなんだから、とことん面倒見ますよ。」

(上田志津子,1991:51)

池上版本:

意外にも徐夫人が話の腰を折ってきっぱり言った。「六お嬢さんがよろしければ、わたくしがご招待しますわ。お世話するって申し上げたんですもの、最後までお世話してあげなくちゃ」 (池上貞子,1995:183)

藤井版本:

意外にもこの言葉を徐太太がサッと遮った。「六小姐さえ承知してくださるなら、私に招待とさせてください、お見合いの件をお引き受けしたからには、とことんお世話いたしますので」 (藤井省三,2018:41)

文中徐太太希望将流苏和范柳原拉上姻缘,生怕流苏的母亲白老太太反对,所以快打斩乱麻似地询问流苏自己的意见。三个译文中有两位选择了「遮る」作为引语动词,比较符合原文语感,形象地表达除了“剪断”话头的含义,这一比喻十分形象。但在修饰语的选择上各有不同,「あっさり」注重“轻描淡写”,「きっぱり」表达了一种坚决,有很强的个体意识,「サッと」强调速度很快,因此在描述如何“剪断”话头上,可以看出译者侧重点的不同,有的注重情态,有的注重意志,有的注重速度。综上可知,三者都表达了作品的主要事实,但在意境氛围上因各自的理解的不同,译文所营造的感觉也有所不同。笔者认为从上下文来看,池上版的翻译比较符合整体氛围。

总之,通过这些译例的分析,能够发现在第二种类型的引述动词翻译中,除了选择适当的引用动词外,最重要的是反映“如何道”的“如何”,即修饰语成分的恰当翻译是非常关键的。同时,不同的修饰语所隐含的语感是否与原文气氛一致,是决定译本在实现作者意图、作品意境和氛围上最重要的一环。而这一点与原作人物的性格、形象的正确把握是密不可分的。

4 结语

综上,本文主要通过对张爱玲《倾城之恋》日译本中关于引述动词“道”的翻译方法进行了研究。总结结论如下:

1.从词汇数量和文中位置来看,现代日语中的引述动词相对于古典汉语小说中的引述动词相对比较丰富,引述动词的位置比较灵活,可放于句首(说话人之后)、句中、句末。而古典汉语小说中形式单一,基本属于句首形式。

2.从引述句的结构形式来看,日语引用句的构成形式主要分为七种形式, 即①说话人+引语动词+引用子句②(说话人)+引用文+引用子句③引用文+(说话人)+引用子句④引用文⑤(说话人)+修饰语+引用子句+引语动词⑥(说话人)+修饰语+引语动词+引用子句⑦(说话人)+修饰语+引用子句。

3.从引述语义上看,根据发话特征的不同,可主要归纳为六种,分别为:单一引述功能;反映引述声音、样貌、情态的引述功能;反映引述动词背后心理状态的引述功能;反映引述动词具体动作的引述功能;反映引述方评价特点的引述功能;反映引述主体行为倾向的引述功能;反映引述发话媒介行为的引述功能等。

4.从等效理论来看整体关于“说话人+道”或“说话人+如何道”这种引述句的翻译方法,可以看出在等效理论中比较重要的是“效果概念”。而效果概念中有三大要素,即主要精神、具体事实、意境气氛。三大要素是否全面掌握,实质上就是翻译过程中是否真以等效为目标。在《倾城之恋》全篇近300句的对话中,三种译本有明显差异的只有约30句,由此可以看出三个译本基本上都译出了原文的主要精神和事实内容,很好地实现了作者在引用句里的创作内容和创作意图,在这点上来看三个版本都很好地完成了翻译目的。

但另一方面,为了更精准地考察译者的翻译意识与理念,本章在这些不同的译例中着重挑选了上述例子,利用等效理论进一步具体地对原文引语句和译例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最大的不同在于是否体现了原作意境气氛上,也通过实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三大因素中“意境氛围”的原因里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对原作的理解、对原作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的把握是否准确。总体而言,池上版对于整体的人物性格把握比较到位,其中有个别地方有少许出入。藤井版对于文中女主人公的人物性格有很好的把握,也或许因为翻译策略更注重于文本的解读,有些地方显得略微过译化。上田版对于女性语言的运用非常流畅自然,但在人物的理解上略有出入。

最后,正如金隄所说,译者需“要了解作者通过作品究竟要对原文读者产生什么效果,首先必须非常熟悉原文语言和文化,掌握准确的语感,其次必须深入研究原文和有关资料,才能达到和原作者、读者都呼吸相通,仿佛亲自参与他们的思想交流似的”。而达到这一点是非常不易的。三位译者基于自身对于原作的理解做出了有益有效的尝试,使我们看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各自的关注点、侧重点和表达点,也让我们直观地体会到不同的关注点、侧重点和表达点所达到的不同的翻译效果。从这一点来说,无论哪一个版本都是艺术的产物,都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1]张爱玲.倾城之恋[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169

[2] 池上貞子.傾城の恋[M].東京:平凡社,1995:169

[3] 上田志津子.浪漫都市物語 [M].東京:JICC出版局,1991:33

[4] 藤井省三.傾城の恋/封鎖[M].東京:光文社,2018:46

[5] 老舍.骆驼祥子黑白李[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34

[6] 芦田肇.中国現代文学珠玉選[M]東京:二玄社,2000:63

[7]金隄.等效翻译探索[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22


参考文献

陈子善主编.《张爱玲集•倾城之恋》[M].北京: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

韩礼德(Halliday,M.A.K).功能语法导论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汪维辉.汉语“说类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J].中国语文,2003(04).

尤金·奈达:当代翻译理论之父 [N].光明网.2014-04-19,引用日期2014-04-19

カール=ディーター・ビュンティング,千石 (翻訳)他.言語学入門 [M].東京:白水社,1977.

藤田保行.国語引用構文の研究[M].大阪:和泉書院,2000.


作者简介:张元(1979年-)、女、汉族、湖北武汉、广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讲师、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翻译学与比较文学方向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批号:17YJC7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