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及采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5
/ 2

探讨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及采样

申加乐

身份证号码; 37110219910912****





摘要:土壤资源是人们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由于过去长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本文主要分析了污染场地土壤调查中的分布和采样方法,希望能为土壤治理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采样;方法

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作为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可以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需求。随着土地污染的加剧,带来了许多危害,如何安全利用土地成为土壤污染防治的关键问题。中国还颁布了一系列土地污染法律法规,其中2019年修订了土地污染调查规范。根据对中国土壤污染的调查,土壤问题仍然很严重,这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健康,还会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调查技术的研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土壤污染的实际情况,包括土壤污染物的类型、污染程度和分布特征,从而有效开展后续的土壤修复、治理和控制工作。

1污染场地土壤状况的调查流程

60e2920275e4a_html_7b26592714790b13.png

图1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流程

在调查污染场地的土壤状况时,主要的方法是系统调查,以确定污染场地土壤状况的污染范围和程度。在土壤环境调查过程中,主要有三个阶段的工作(见图1)。第一阶段是确认土壤污染状况,主要是识别污染;第二阶段是前期调查和详细调查,需要相关人员到现场通过踏勘、人员访谈等方式完成当时相关资料的接收。,然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完成污染识别,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采样工作;第三阶段是风险评估,根据污染程度将污染场地分为清洁区、轻度污染区和重度污染区。

2.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和分布方法

2.1初步准备

在进行土壤调查和污染场地分布之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有必要了解和预期受污染场地的土壤复杂性。其次,由于关于污染场地的详细信息可能难以获得或收集不完整,因此需要仔细调查和分析场地环境和污染产生的方法。在分析PID和XRF检测数据的基础上,选择科学合理的分配方式,保证分配方案的可行性。

2.2分配原则

在土壤调查和污染场地分布中,应遵循一定的分布原则:首先,应遵循资源节约原则。在初步勘察和分布时,应结合场地现有资源,包括场地周边交通条件、敏感区域、地下管线分布等。,从而排点,达到合理节约利用资源的目的;二是功能分区原则,即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划分污染场地,包括仓储、办公、生产等功能区,同时重点铺设高污染区,提高分布密度;第三是全面性原则。功能区划分后,还应分布可能受污染场地污染源影响的周边区域;第四是经济原则。在配送密度有限的情况下,根据经济原则,配送应集中在污染程度高、复杂程度高的区域,在有无污染状态反馈监测的区域可以取消配送,可以调整配送密度,保证配送的经济性。

2.3分配方法

在污染场地土壤调查中,常用的分布方法有系统分布、随机分布、专业判断和分区分布等。在实际调查和分配工作中,需要根据现场污染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配方法。系统分布法更适合于污染场地复杂的污染情况和污染源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从而重点检测污染场地的风险源;随机分布规律更适合场地污染源分布均匀、土地利用功能相似的情况。将待测场地均匀随机划分为若干面积区域,随机选取部分区域进行分布;专业判断法和分区分布规则适用于污染源分布均匀,污染场地污染物相对清晰的情况。将两种分布方式结合起来,分块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

3.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和采样方法

3.1准备

同样,在污染场地开展土壤调查和采样工作之前,也要做好准备工作。一方面要确定采样地点和采样方案,准备好采样仪器和工具;另一方面,在确定取样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确定取样人员、取样点、取样目的、样品保存方法、样品运输方法和注意事项。

3.2取样过程

在污染场地的土壤调查和采样工作中,需要经过以下具体流程:位置确认、仪器准备、样品保存、数据记录、场地清理和恢复。具体而言,在确定点位时,需要结合污染场地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采样方案,确保点位布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对于土壤采样或地下水水质采样,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如用于土壤采样的木铲、刨刀、用于地下水水质采样的贝勒管等。完成样品收集后,有必要对样品进行标记。一些不同种类的样品应储存在合理的储存容器中,并随时观察和记录。土壤取样后,应及时清理和修复场地。

3.3取样方法

在污染场地的土壤调查和采样工作中,主要采用的采样方法是分层采样和表面采样。分层取样法主要是将待测污染土壤分为表层、中层和深层三个层次,根据现场PID和XRF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在分层取样的过程中,将使用机械钻孔和钻井来收集和取样土壤。表面取样法适用于浅点,其深度通常小于0.2m,在取样过程中,土壤取样前会使用铲子、剖面刀等工具清除表面的植被和石块。

3.4样品保存

污染场地土壤采样完成后,需要根据样品的不同类型和性质采取适当的保存方法。一般情况下,无机土样可以存放在塑料袋中;对于一些容易挥发或分解的样品,需要用棕色玻璃瓶密封避光,存放温度在4℃以下,实验检测应在样品有效期内完成;对于含有重金属的样品,需要存放在塑料瓶中,并根据不同的指标添加必要的保护剂。

3.5数据记录

土壤采样完成后,需要记录整个采样过程的相关信息,包括项目进展、采样环境、采样地点、样本描述、人员组织等。其中,工程进度包括工程名称和编号;采样环境包括当天的气候条件;采样点情况包括采样日期、采样点经纬度、点示意图;样品描述需要描述土壤样品的质地、颜色、气味和湿度。人员组织包括前期测量员、调查员、专家评估、布点、取样人员的工作,以便后续问题能及时找到相关责任人。

3.6加监测经费的投入

由于环境监测费用投入比较少, 部分环境监测机构仍然使用落后的设备,影响最终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国家有关部门需要适当增加环境监测经费投入, 环境监测机构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对既有的监测技术进行完善与改进,在满足环保验收监测需求的同时,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在引进新型环境监测设备之前,环境监测机构还要对监测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让环境监测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新设备结构特点, 并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要求进行操作,提升监测数据的合理性与规范性,延长新设备的使用寿命。

另外,由于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监测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环境监测机构来讲,要紧跟时代步伐,摒弃 落后的监测技术,及时引进新型的环境监测技术。 通过增加环境监测经费的投入, 能够为环保验收监测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减小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强度与压力,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 通过对提升环境监测在环保验收监测中的应用效果的重要途径进行全方位分析, 例如对既有的监测流程进行全面改进、健全监测机制、增加监测经费的投入等等,可 以显著提高环保验收监测水平, 推动环境监测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洪超,李远飞,李宽宽.污染场地土壤初步调查布点及采样方法探讨[J].中国金属通报,2019(03):257-258.

[2]孙述海,李鹏飞.疑似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调查方法研究[J].吉林地质,2018,37(04):67-70.

[3]郭世辉,王作芬,滕波臣,等.污染场地土壤初步调查布点及采样方法探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36(11):145-147.

[4]朱梦杰.污染场地土壤初步调查布点及采样方法探讨[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5,7(06):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