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之工匠精神培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5
/ 3



浅谈核心素养之工匠精神培育

黄翠

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工匠精神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现代的工匠精神讲究实事求是和爱岗敬业精神。中职教育在我国有一定基础,随着相关企业对工匠精神的看重,中职学校担负着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责任,但是由于理论与制度的缺失导致工匠精神的培养不到位。所以中职学校应更新教学理念,对培育工匠精神提出明确要求。但很多教师对此问题该如何解决感到束手无策。对此,对如何更好地进行中职学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 核心素养 工匠精神 概念 联系 有效路径
   中职学校作为我国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培训机构。他们的教学核心理念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仅仅是专业性人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只有具有相关技能与现代的工匠精神,学生才能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这就要教师不仅要注重技能教育,同时还要重视职业精神的培养。
   一、明确工匠精神概念,便于学生理解
   工匠精神的缺失在于很多老师没有向学生明确工匠精神的概念。工匠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工作态度。而相应的工匠精神则是指人们在投入相关工作之后,人们可以时刻保持一种专业的、严谨的、认真的爱岗敬业的精神。在如今就业形式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学生如果想要在相关的领域有所发展甚至成为领域中的领头羊,那么相应的工匠精神的培养则是十分重要的。对工匠精神的培养一般面临这样的问题:专业技能的培训到位,但是学生缺乏相应的责任感,从而使得其在工作过程中无法做到尽善尽美。这也是中职学校需要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核心原因。
   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首先需要向学生明确相关概念,要体现四个特点:敬业,精业,专注,创新。这是日后学生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基本保障。通过类似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概念。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适当转变教学理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依靠网络技术,激发学生对匠人精神的理解兴趣,其次教师还要适当将匠人精神的讲解融入课堂教学中。
   匠人精神无法离开企业而独立存在,但匠人精神却是萌芽在日常教育之中,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可以适当将专业课程体系与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度融合,使工匠精神不断深入学生内心。继而教师可以结合相关行业、合作企业以及相关的专业特点,对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相应的工匠精神要素逐一进行分析梳理,将工匠精神与职业规范、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一一融合,并逐步纳入相关课程体系、有关教学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评价中,如在课程体系中教师可以加入行管品质与相关质量意识的培养以及学生的技能训练应该遵循电子产品IPC国际标准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采用,双管齐下的模式进行教学。现在的中职教育大多采用企业和学校联合办理的模式。所以双管齐下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理论讲解,而相应的企业组织学生进行实训,进而去帮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企业实践中所需具备的一些技术能力,使他们切实感受工匠精神。从而确保学生在学校既可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同时也可以具有高超的专业技术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课堂学习实践中能够大幅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以及综合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匠人精神。
   二、中职学生与工匠精神的内在联系

总体而言,一个人的职业素养主要如下几个方面,分别是:“职业行为习惯”、“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以及“职业技能”。这四种职业素养里面,一个人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行为习惯是决定职业素养的基础部分,是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综合性产物。要知道,中职学生就业之后很有可能都是从事技术性的工作岗位,如果他们在学校期间没有培养好良好的工匠精神,很有可能在步入工作之后对待工作毫无责任感,每一天亦如“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

中职学生与工匠精神的内在联系,甚至比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都更加紧密。在日常的中职教育之中,一定要把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要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往更高的方向发展。毫不夸张的说,中职学生与工匠精神的内在联系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一定懂得不断打磨自己的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他会在日后成为真正有担当的“新时代工匠”。

三、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

工匠的成功离不开对工作的热爱,对工作的亲力亲为,敢于担当。离不开对工作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敢于负责。离不开对工作细致入微的投入和执着,更离不开对工作实实际际的无私奉献。这些都是工匠的优秀品质和宝贵精神财富。因此,如何把这些“工匠精神”教授给我们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重要的课题。

1.改善“技能至上”的教育理念

就目前阶段而言,许多中职学校依旧保持着过去那套“技能至上”的教育理念,几乎每天都是给学生安排大量的基础技能训练课程,忽略了学生的内核精神建设与培养。要知道,学校走出校门之后,如果没有良好的工匠精神,即便是他的专业技能学的再好也难保他不会为了贪图方面而忽略某些工作上的细节。这样的人,对企业是有实质性损害的。因此缘故,广大中职学校应该改善“技能至上”的教育理念,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专业化的工匠精神教学服务,要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培养起良好的工匠精神,让他们的职业素养能够上到一个全新的台阶。具体而言,学校可以请校外有名的一些“职业工匠人”来进行公开的讲座,让学生多去企业观摩一些专业的工匠精英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的。通过“中职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双管齐下的培养模式,学生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之间培养起完善的从业道德与修养,进而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2.以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

很多中职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当中,喜欢采用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来应付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对于此,教师要时刻以工匠精神的内核品质来约束学生,要确保他们做到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要按照老师交办的学习步骤来完成自己的学习,并且要用心尽责的优化好每一个任务细节。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改掉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小毛病,例如迟到、懒惰、积极性不高等各种负面行为,要告诫学生这些不良的习惯如果带到社会中去,很可能会养成不良的职业道德,最终有可能被企业除名,而且对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都有重大负面影响。

3.以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职业行为

客观来讲,虽然当前社会早已不是什么“唯文凭论英雄”的时代了,但是学历始终是中职学生的一个“敲门砖”。对于此,教师更应该利用工匠精神,告诉学生只要能够秉持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扎扎实实的将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各项职业行为都打磨好,未来在社会上一定会有自己的永无之地。新时代最贵的永远不可能是文凭,永远都是那些高尚职业修养,能时刻约束自身专业化职业行为的人才。针对某些学生,本身性格可能比较唯唯诺诺,做一件事情很容易半途而废的,教师则要善于适当的开导这部分学生,将会他们寻找到自己的发光点,然后将其无限的进行放大,未来的人生也会愈发美满。

4.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进行榜样感召
  在帮助学生理解了匠人精神概念,并且使他们初步了解了匠人精神后,若想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匠人精神,保持匠人态度,就需要相关老师能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榜样感召,不断让他们从身边看到活生生的例子,这种情况下既可以培養学生对匠人精神的学习,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自身实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
  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校园里,对真正的工作岗位和教师普及的工匠精神也不过是有一个较为笼统地理解,但学生缺少真正的切身体会。所以未解决这一问题便需要教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言传身教,去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进而对他们进行人格感召,即教师教育学生时想让学生成为怎样的人,教师自己首先就要成为怎样的人。
   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们所说的工匠精神,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养成,这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利用相关的课本中所提到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物事迹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让他们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工匠精神”的真实价值和含义。榜样离不开身教言传。

例如,我们可以在主题活动课中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边城》中的主要人物——摆渡老人进行引导和教育:摆渡老人对职业非常坚守,五十年如一日撑着渡船,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即使是令人神往的端午节赛龙舟的日子,他都寂寞地守着渡船。即使看到孙女翠翠情绪异常,他也会坚持渡完最后一个人才收工。摆渡老人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静静地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这就是最好的身教。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摆渡老人在职务上毫不儿戏、忠于职守的匠人精神,学生深受鼓舞,感受到了摆渡老人身上蕴含的敬业精神,品出了他尽职尽责坚守的匠心,汲取到了无穷的力量。荀子说:“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由摆渡老人,学生意识到以身作则与敬业的重要,今后无论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能时刻谨记“工匠精神”,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去收获一颗颗硕果,实现人生价值。课堂教学永远是学生在全日制学习环境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而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这短暂的几十分钟内尽可能地向学生传达“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人文内涵和职业道德素质。

5.以工匠精神,带领学生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新时代的中职人才,肯定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他需要时刻保持独立的工匠气息,用自己独特的眼光来看待产品的各项实施与改进环节。鉴于此,教师要利用工匠精神,带领学生不断高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特长进行有效的拓展与延伸,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开发学生开发大脑的活动。未来满足未来愈发激烈市场竞争环境,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打磨自己的职教能力,要确保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具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要将守正创新的“工匠精神”实时的进行引入,确保创新文化成为中职学校新的风向标。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的中职教育中,“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了推动教育高效发展的关键内容,“工匠精神”是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中国制造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的推动性作用。各个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培养“匠心独运”的技能型人才至关重要,这不仅仅彰显了我国的优良传统,还体现了“中国制造”下兢兢业业的工匠精神。本文笔者首先分析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中职学生与工匠精神的内在联系,进而探究了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各种拙见,期盼能够为广大中职教育同仁提供一些可行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杨世佳.创新课题研究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J].职教视点,2016(9):123-132.

[2]王启鹏.让“工匠精神”渗透中职教育教学[J].职教天地,2017(8):109-111.

[3]王龍.浅谈新形势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论坛,2016(8):12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