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幼有礼 仁者爱人——让“爱”在孩子心中发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5
/ 2


实幼 有礼 仁者爱人

——让“爱”在孩子心中发芽


潘瑶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实验幼儿园 323400


【摘 要】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质和美好道德的核心。我国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当今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使他们无意中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众人为我的心理倾向。所以幼儿园、家庭应携起手来,让孩子学会在享受爱的同时,也懂得自己如何付出爱,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以及学会关心、帮助他人;理解、尊重他人;爱护分物;爱护动植物;爱护自己的物品,使其成为具有爱心、乐于助人、德才兼备的人。由此我从五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 爱 爱心 幼儿园家庭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在幼儿园生活中,作为教师更应当与幼儿一起创造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让孩子在感受别人爱的同时,也尝试着去爱别人。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期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加上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倾向,使多数幼儿形成了自我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众人为我的心理倾向。前不久,一项现代儿童生存状况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孩子有“惟我独尊”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他们很少帮父母做家务,没有觉得父母挣钱辛苦,也很少帮助别人。那么如何让“爱”在孩子心中发芽呢?孩子的爱心不是靠强行灌输,在一夜之间培养出来的;更不是用没有原则、失去理智的溺爱换来的。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如同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一、有意识地创设“爱”的环境

俗话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因此,可在环境创设上,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以爱为主题的内容。

(一)主题墙的精心布置。

小班有一个“彩色的世界”的主题活动,根据主题活动,我创作了《摘果子》墙饰。之后带领幼儿共同观察,引导幼儿讲述墙饰的内容:高高的大树上挂满了五彩的果子,小兔、小刺猬们等小动物们来摘果子了,可树太高了,够不着了,没关系,大象来了,长颈鹿来了,猴子来了,大家一起帮忙摘果子,好开心啊!此外小朋友们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了用梯子来帮忙的好办法。

  (二)自然角的悉心照顾。

班级自然角里摆满了各种小朋友喜爱的动植物,有色彩斑斓的金鱼,娇柔可人的含羞草,含苞欲放的菊花,孩子们都瞪大好奇的双眼,老师一再嘱咐,要爱护花草,只许用眼睛看,不要用手摸。可没过几天,金鱼死了,花儿折了。其实这位教师犯了一个错误,她没有让孩子真正地对这些花、草、鱼产生爱意。在让孩子欣赏花、草、木、树、鸟、兽、虫、鱼的同时,更应该让每一个孩子真正懂得动植物都是有感情的,得关心它们,爱护它们。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整合“爱心”教育

目前的幼儿园教材中,“爱心”行为的教育目标,还不像其它学科那样明确,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制订相关“爱心”行为的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一)在学科教材中的“爱心”素材。

在幼儿园的教材中,有一些关于“爱心”行为的教材,对此可充分利用。

例如:中班语言活动《三只蝴蝶》,该活动目标为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同伴间要相亲相爱。但活动并非到此结束,要将“爱心”教育延伸下去。让幼儿说说自己还有哪些与同伴相亲相爱的事,并画下来,与同伴分享付出爱的喜悦。实践中我们还利用文学、美术、情景表演等艺术手段作为爱心培养的有效途径。艺术手段以其特有的感染力淡化了说教的呆板,使幼儿的心灵在得到美的熏陶同时,爱心也一点点一丝丝地渗入孩子的心灵。

在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也应当特别注重结合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大班开展的主题活动《我就要上小学了》,我针对小朋友马上就要毕业了,开展《我要感谢的人》这一活动。我告诉幼儿:“马上就要毕业了,在这三年里你最想感谢的是谁呢?你怎样来表示感谢呢?”有的小朋友说要感谢老师、有的说要感谢阿姨,还有的说要感谢自己的小伙伴;他们折了千纸鹤送给老师,画了最美的画献给阿姨,和小伙伴一起玩一玩最喜欢的玩具。
(二)在游戏活动体验中的“爱心”技能。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教育的重要手段,运用幼儿游戏自主自愿的特点,将爱心贯穿于游戏中,诱导幼儿在活动中学,在娱乐中愉快地体验爱心行动。

在活动中,教师就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致,并能同其他幼儿一起游戏,共同使用玩具,比较稳定地相互交往,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友好情感,友爱行为。利用游戏进行教育,最有利的就是让孩子“置换角色”,就是让孩子去感受别人的酸甜苦辣,让孩子体验不幸者的感受,从而让孩子献出自己的爱。

例如:在角色游戏中,通过玩娃娃家,扮演妈妈,感受妈妈的辛苦,从而对妈妈产生敬爱之情。教师还应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和安慰助人的技巧。正确的交往技能,能使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萌发关爱之心。然而有了关爱之心,并不一定能产生良好的安慰助人行为。由于自我化的作祟,幼儿也许会好心办坏事。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讨论、歌舞等形式,教授幼儿一些安慰别人的语言和方法,助人技巧的要领。

(三)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爱心”。

全日制的幼儿园幼儿每天的在园时间近10个小时,这期间他们中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教师要善于做有心人,抓住教育契机,随时随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例如:看到有的幼儿扶起跌倒的朋友,帮别人卷衣袖、系鞋带等,看到后都及时给予表扬,并教育其它小朋友向他们学习,看到别人有困难,主动去帮助。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最初拥有爱心,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生活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人的品行也发生了变化。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人们都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可以看出,孩子是渴望爱心教育的,爱心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大集体,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作为老师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如教育孩子:不小心碰着别人要主动说声对不起;别人帮助你要说声谢谢;别人摔倒要关心帮助别人……

三、利用节假日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一年中,有许多节日,结合各个节日对幼儿进行教育。例如:三月八日妇女节,通过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夸妈妈;学唱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及开“三·八”庆祝会,向妈妈献礼物等一系列活动,不但使幼儿知道,3月8日是全世界劳动妇女的节日,了解妈妈劳动的辛苦,而且懂得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麻烦好妈妈,激发了幼儿更加爱妈妈的情感。

四、家庭中“爱心”的教育

家长要为孩子作出“爱心”榜样,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是社会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幼儿与父母相处的时间长,且幼儿好模仿,可塑性较大,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幼儿。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以身作则,善待长辈、关心帮助别人。
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质和美好道德的核心。通过各个教育活动把孩子从自然人培养成为懂得爱、珍惜爱、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拥有健全人格的人。为此让“爱”在孩子心中发芽,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颗爱心!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学》 广东高教出版社 何国华著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周念丽著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4]《给孩子爱的机会》 福建幼儿教育 洪瑞珠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