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理学史引入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的反思----以苏科版《电磁转换》单元复习教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6
/ 2

关于物理学史引入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的反思 ----以苏科版《电磁转换》单元复习教学为例

蒋志伟

延安市安塞区初级中学


《电磁转换》单元复习教学过程如下:

环节一:演示激趣

演示1:给换气扇通电,看现象,思考:能量发生了怎样的转化?

演示2:在换气扇擦头上连接灵敏电流计,拨动扇叶,看现象,思考:能量又发生了怎样的转化?

学生:电能与机械能相互转化

过渡:电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推动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成功地实现了电磁相互转化,今天,我们一起再学第十六章《电磁转换》。

设计意图:选用换气扇进行演示,贴近生活,将习题变为现实演示。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学科理念,消除旧课枯燥乏味,抓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就感的心理特点,点燃学习欲望。同时也为后文学习埋下伏笔。

环节二:追根溯源

一 电流的磁效应

师:看图识人并简要讲述奥斯特和他的实验

生:生平、贡献、奥斯特实验等。

师:引导并板书——奥斯特实验注意事项及电流的磁效应

过渡:通电指导线周围存在磁场,但磁场很弱,人们要利用电流产生的磁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怎样使弱磁场变强。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变强经历的几个重要过程。

二 增强电流磁场的几个重要过程

学生小组讨论后,多媒体图文引导学生展示增强电流磁场的几个重要过程。

过渡:经历以上几次改进和完善,电流产生的弱磁场显著变强,人类便用它造出了电磁继电器,从而实现了生产自动化和远程遥控,请同学们打开学单,完成A—C的内容并和大家分享。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打破了电磁孤立观念,实现了“电生磁”,他的发现受到科学界的关注,科学家们开始思考,磁能不能生电,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到200多年前看看法拉第是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精讲离不开精练,尤其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更重要的在于知识应用和能力提高,典型题型的训练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讲”与“练”由学生来完成,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 电磁感应

师:看图识人并简要讲述法拉第和他的实验

生:生平、贡献、法拉第实验等。

师:引导并板书——法拉第实验注意事项及电磁感应

过渡:至此人类完美地实现了电磁相互转化,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推动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两机”也就诞生了,请看电动机与发电机。

设计意图:复习课知识容量大,且学生已经学过一遍,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用串讲科学家事迹的形式进行复习从形式上打破传统讲练结合模式,用 “新” 形式消除枯燥;从内容上用感人的科学家故事的“新”内容,阐述知识的来龙去脉,打破知识整合与再现的传统过程,消除复习课的无聊乏味,也有效地落实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

四 电动机与发电机

师:看图讲电动机与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并解释两次演示实验分别属于哪一种机器?

生:分别属于电动机、发电机。

师:第二次演示拨风扇叶转动时,如果将灵敏电流计用小灯泡替代,大家猜能看到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增大感应电流的方法有哪些?

过渡:时间不经意就会悄悄溜走,同学们的智慧深深打动并征服了老师,最后跟大家一起向中考阵地发起冲锋,看看谁能第一个拿下最高阵地,请看题。

设计意图:用熟悉的图片加深对电动机、发电机的认识,再与演示实验相结合加强对它们工作原理的理解,首尾呼应让课堂完整紧凑,自然而然地进行了讲练结合,充分合理利用好每个环节,每个资源。

环节三:中考链接

多媒体展示:阅读解答题---科拉顿“跑”失良机

设计意图:用例题检验学习效果,巩固重、难点,与中考对接,让学生时刻保持中考竞争状态。

教后记

复习课的目的:

借句话来阐释物理复习课的目的:知识整合过基础,思维发散提能力。

复习课面临的共性问题:枯燥乏味

1.知识容量大,学习难度高。特别是物理学科概念多,规律多。正如当下流行的一句话:“数学难,化学ran,物理的公式记不完”;

2.学生上复习课没有学习兴趣:

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学生已经学过一遍加之考试等训练过不止一遍,从心理学角度看属于熟悉的事物,有好多学生已经失去新鲜感,失去再认知和学习的兴趣;

第二,传统的复习课模式——精讲精练,上课已经模式化,教学方式使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两方面的原因都与兴趣有关,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成了我们复习课的“命脉”。)

针对物理复习课的目的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本节课谈谈我个人的解决策略和方法。

复习课策略、方法之我见:

复习课也就是旧课新上,需要新,让学生“耳目一新”、使课堂“焕然一新”。关于“新”,我们可以利用内容复现、教学形式的推陈出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复习课是对已有知识的整合复习,哪里来的新知识新内容?

找新内容的途径一:

“学习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句话就告诉大家哪里去找新内容新知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告诉我们得去“追根溯源”,而物理学史正是记载物理知识来龙去脉的一门学科。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这一泓源头活水,可谓“一石二鸟”,它不仅激起学生学习欲望、物理思维,也激活学习物理科学的信念,更好的实现物理学科育人功能。如:本节课引入奥斯特、法拉第的实验经历告诉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加深对这两部分知识的理解,拓宽了认知面;科拉顿“跑”失良机的故事告诉了实验方案要科学、合理的重要性,经历跨时空对话,激发与科学家比拼的争强好胜心理,不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拓宽了思维。

但是,复习课知识容量本来就大,还增加新内容怎么能在一节课内完成,这就得做好“取舍”,“舍得”之道,有舍才有得。我的做法是结合学情,学生基本掌握的知识果断舍去,通过课前预习+课后习题训练进行巩固检查即可,如本节课的:磁体、磁极、地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等。

找新内容的途径二:

利用课本已有知识或技能进行加工创新,找准切入点,按“高起点,低落点”的原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让全部学生参与进来,真正把学习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如:本节课的演示导课舍掉课本原有的演示器材,选取生活中的换气扇,

通过引导从能量转化入手,引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电磁感应感性直观地理解电动机、发电机原理,进而升华到影响感应电流的大小因素分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既有激趣作用,有为后文做了伏笔,遵循学生由简到难的认知规律,实现分层次有梯度地将课堂教学自然推进。

因为我们的复习课注入了新内容,创设了新情景(跟新课比较),提出了新问题,进行了“舍得”等新编排,紧扣“知识整合过基础,思维发散提能力。”复习课目标等环节的加工处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新”形式的精讲精练复习课。有效地解决了枯燥乏味的传统复习课存在的困惑。

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途径,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就这节课为例,谈了关于物理学史引入物理课堂教学提高复习课效率的反思,供一线的位同仁们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