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情境展开小学数学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6
/ 2

利用生活情境展开小学数学教学

张继林

深圳市宝安区孝德学校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内容摘要:生活情境在小学教材中出现的频率特别高。本文结合具体的案例来分析生活情境在“课前引入”,“课后练习”中的应用,同时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如何利用这些具体的生活情境展开教学。

1、生活情境在小学教材中出现的情况

1.1课前引入

在北师大版本的教材中,各位专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课前引入环节创设了丰富的生活情境,如以下几类:

  1. 跟学校有关的生活情境:

情境一:通过测量黑板的长度,不是整数米,引发换算单位的必要,从而引出“低级名数转化为高级名数”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60e414fbeabc2_html_febaa283bdc3a4ef.gif

60e414fbeabc2_html_4b791fe141736610.png60e414fbeabc2_html_d3bddf5edc9fe60.png








情境二:设计跳高情境,通过“谁的成绩好”来引出小数大小的比较。

  1. 跟购物有关的生活情景:

情境三:通过“买菜”情境的创设,提出问题“售货员收了3.66元,对吗?”,引出小数的加减法,体现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


60e414fbeabc2_html_febaa283bdc3a4ef.gif

60e414fbeabc2_html_560c4e2eecc0dd09.png60e414fbeabc2_html_cd0f480971d58648.png





情境四:“客人多”,“涨价了”,“太贵了”引出0.01元<0.1元<1元,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引发小数变大了,具体怎么变的呢?就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1. 跟社会实际有关的生活情景:

北师大版本五年级下册“分数应用题”的引入创设的是植树活动,根据男女生植树棵数不同,提出“男生比女生多植树多少棵?”的问题。

60e414fbeabc2_html_ac81642a12ee1b25.png


1.2 课后练习

为了巩固孩子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让孩子感受“数学有用”,北师大版本的教材练习中也是大量的生活情境:

60e414fbeabc2_html_9753a6bf22aa28aa.png 境一:跟爸爸比身高这个情境,应用到小数加减法。

情境二:通过算“小龙一天在校多长时间,来进一步巩固 “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同时学会计算时间。

60e414fbeabc2_html_57f8993ba3ae37a9.png 境三:工人制作通风管这一情境的创设,引出“圆柱侧面积是多少?”,进一步巩固“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

60e414fbeabc2_html_12eb5697e0fb8629.png

生活情境不仅在 “引入”环节出现,在“练习”中也有大量的生活情境,那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进行教学呢?

2、如何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

2.1教学导入阶段生活情景的应用

教学导入阶段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氛围的关键环节。当前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教学导入阶段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与制约,总找不到好的突破口,而使用生活情境教学在导入阶段的应用,则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课本中有创设情境,那我们在教学中如何用呢?

方法一:课件直接出示情境,提出问题“从课件中,你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出具体的信息,教师把重要的信息板书出来,提出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60e414fbeabc2_html_b1ee4d2efb83a0c9.png 如:北师大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3页“比身高”,在教学时,先出示右图,老师问:从这幅图中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1可能会说“小黑比小花矮0.8米。”;学生2可能会说“小花高2.4米”;学生3可能会说“鹿妈妈比小花高1.7米”;学生4可能会说“鹿爸爸身高6米 ”。根据这些信息,老师可以提出:“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学生很快会提出:“鹿妈妈高多少米?”,“小黑高多少米”,特别会思考的孩子还会提出“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 。教师板书“小黑有多高?”,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孩子们马上就列出算式“2.4-0.8”,从而引出小数的减法,引入新课。整个过程学生经历了发现条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的新知识,可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更加有兴趣参与数学的学习。

60e414fbeabc2_html_7be5e435388776e4.png 法二:把课本中的情境制作成视频出示,让生活情境动起来,更加形象具体。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上册 “编码”时,课本的情境是“你能帮助探长破案吗”,我就把这个情境改成了一个案发现场,课前视频出示情境:“警报响起,案发现场,飘出遗留纸片:残缺身份证信息,残缺银行卡号信息,探长马上判断出谁是嫌疑人!”提出问题“探长事如何知道嫌疑人是谁的?”学生提出:“身份证号码和银行号码有秘密。”从而引出新课。通过视频展示,警报声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同时一个个有趣的线索的出现,引发孩子的思考,引出“身份证号码”和“银行号码”里面藏着一定的秘密,激发孩子探究知识的兴趣,在案件侦破的过程中,懂得了新知识,学会了编码。

2.2练习阶段生活情景的应用

2.2.1利用面积模型解决比较复杂的小数乘法问题

60e414fbeabc2_html_a6c664bbd392666c.png 学源于生活,学懂后也要让其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如何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有趣呢?用情景教学就可以处理这个问题。如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2页关于“1.2×1.25”的计算方法是这样出示反例的:(如右图)。但大部分孩子看不明白,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做适当的处理:问题1“阴影部分的面积如何求?”,问题2“空白图形的长与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问题3:“1.2×1.25的结果为什么是1.5而不是1.05?”,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解决,孩子们最终才弄懂其中的道理。

1.2×1.25=(1+0.2)×(1+0.25)

=1×1+1×0.25+0.2×1+0.2×0.25

=1+0.25+0.2+0.05

=1.5

60e414fbeabc2_html_c34408dcf095e18d.png 何巩固呢?教师先专门设计一个面积模型出来,把问题细化,让孩子们去填,孩子们在填空的同时,巩固面积计算公式和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同时可以初步渗透多项式乘法的知识;

3.5×2.6=(3+0.5)×(2+0.6)

=3×2+3×0.6+0.5×2+0.5×0.6

=6+1.8+1+0.3

60e414fbeabc2_html_b7c6bafc28432401.png =9.1

再采用课本第47页的第10题,让孩子去补充完整,就比较轻松了:

2.7×1.3=(2+0.7)×(1+0.3)

=2×1+2×0.3+0.7×1+0.7×0.3

=2+0.6+0.7+0.21

=3.51


2.2.2把具体条件生活情境化解决问题

60e414fbeabc2_html_12eb5697e0fb8629.png60e414fbeabc2_html_9753a6bf22aa28aa.png 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时,举例要贴近生活,如在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2页,有道题目是这样的“亮亮身高1.45米。他站在0.4米高的凳子上时,比爸爸高0.05米。爸爸身高多少米?”,比较复杂,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讲,好多孩子读不懂题目,如果把这里面的条件画图出来的话(如右图),孩子们突然会发现,原来是这个意思,对于数量关系就越来越明显了,很容易列出算式“1.45+0.4-0.05”,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巩固小数的加减法;在工人制作“通风管”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圆柱侧面积问题;通过“一天在校多长时间”,学会了时间的计算方法。

2.2.3利用生活化的作业巩固知识

图片 10 数学作业生活化。对于学习数学,部分学生都没有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心不在焉,主动性差,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在数学教学中,应侧重对学生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学生生活实际是息息相关的,改变以往课后作业的刻板性,使数学作业生活化,灵活化,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和应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后,结合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我布置了一个作业:列出购物清单,记录每种物品的总价,提出问题“50元够吗?够的话,还剩多少?不够的话,还差多少钱”。孩子们兴趣特别高,做的作业比平时要好很多。其中平时不起眼的一个小男孩,详细的列出了清单,做了详细的计算过程,让我无比意外。我在全班大力表扬,从那以后,这孩子就特别爱学数学。在解决这个问题中,进一步巩固小数的加减法。注重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去思考。创设情境教学,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去思考,摒弃以往的死记硬背的模式,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去思考,去提问,去自主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从生活到课堂,从理论到实际,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模式和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3、总结:

总之,生活情境在教材中越来越多,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将数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数学,拉进学生与数学的距离,真正体会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重视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敏感度。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以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锻炼学生数学思维模式,增强数学学习信心。

参考文献:

[1]柏才智,“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读与写·下旬刊》2016年第11期。

[2]张晓兰,“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