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6
/ 2


浅谈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韦明慧

(福建省漳州立人学校 福建漳州 363000)

对于阅读,古人多次向我们阐明它的重要性。朱熹说:“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阅读过程是读者对读物进行思考、推理、分析、综合、比较、联想和想象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也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活动。通过阅读,读者可以了解读物的思想、意义、作用、结构形式、表现手法、语言特点、修辞手法等有关方面的知识。总之,阅读是人们求索知识和汲取精神养料的重要方式。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教学的建议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因此,选文阅读理解题也成为中考语文卷中的必考题目,且所占分值比较高,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加强课内阅读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那么究竟怎样阅读才有效果呢?我给大家介绍三个步骤:

(一)鸟瞰。鸟瞰就是扫描式阅读,把文章整体浏览一遍。阅读作品时,像电子扫描那样将“扫描”出来的生字难词,借助工具书,识形,理意,正音,扫清阅读障碍。扫描式阅读的关键就是抓文题。如《济南的冬天》题目所写就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一看题目便明白文章的中心,一目了然。扫描式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高效。

(二)剖析。剖析就是咀嚼式阅读。“咀嚼”是把读物内容融会贯通的过程。“嚼”出文眼。文章中总揽性的词或句就是文眼,找到它,就把握住了内容主旨。“嚼”清文脉。在阅读过程中,要弄清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结构特点、意义关系、表达形式和作用,使读物的文脉既从宏观上得到把握,又从微观上得到理解。“嚼”出内蕴。内容含蓄的读物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体会,重点是对词、句内蕴的理解。

(三)回味。回味式阅读,既能总揽全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又能进行艺术玩味,提高文化素养,更适合于有文学意蕴的读物。

1.角色回味。在指导阅读中,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摹拟人物情态,如语音、语调、语气等

2.意境回味。进入意境,体现氛围是阅读回味的另一个环节,如高尔基的《海燕》让学生反复体会意境,反复用多层次的语调进行呤诵,可使读者进入艺术境界中。

3.感情回味。在阅读过程中,启发学生开启情感的闸门,让蕴涵在文章中的感情潮水通过读者的有声语言奔涌出来。

二、加强课外阅读训练,拓展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阅读不可缺乏的重要部分。如何加强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事。

(一)以课堂为渠道,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在教学中应注重讲练结合,教师的讲是精讲,要注意给学生自读(课外阅读)做示范,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二)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掌握知识、理解文章、陶冶情操、形成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适当指导,为学生的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阅读目标,推荐相应的书藉供学生选择阅读,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

1.悬念调动法。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学生。比如,听老师读了精彩的文章却缺少结尾,县念的情节催促学生急切地寻找答案,学生就能自由早游于书海。

2.故事梗概法。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3.以写促读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学生都要有积累本,记下课外阅读中的理解和感悟,积累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教师要注重督促检查,经常组织学生相互沟通交流。长此以往,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阅读兴趣会大大提高,从而形成课外阅读的良性循环。

(四)拓展阅读范围。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读物,以此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涉猎交际功能强、实用性强的应用文、说明文,题材包括人物轶事,科普常识,文化习俗,人文历史,新闻报道等。

(五)保证阅读时间。除每周安排阅读训练课以外,还必须开展每天坚持10-15分钟的课外阅读活动,力争每人每天课外阅读500字左右的短文。为鼓励学生多阅读,可把读物化整为零,打印成单页发给学生,让学生随时可以阅读。

三、关于做好阅读理解题的几点思考

(一)分析考卷中阅读理解题的问题设置

一般来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的问题设置大致分三个层次:直接源于原文,间接源于原文,超越原文。教师应该根据这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使学生的阅读不再盲目。

(二)学生阅读中要伴以问题思考

阅读考卷中的文章,不同与我们生活中的随性阅读。在考试中,阅读的目的是解答问题,这时的阅读不是单纯形式上的浏览,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展开思维,调动原有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文章进行最充分的感知、领悟和鉴赏,并借助联想、想象推测作者的创作意图,以便在读完后可以很好地回答考卷所设问题。但是要切记,解题时不要边看阅读理解的问题边从阅读理解的文中查找答案,因为用这种方法难以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深层理解阅读的文章,这种方法更不可取。

(三)教学中,教师要明确阅读考点和方法

文章分为不同的体裁,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要不同对待,要根据该体裁文章所具备的特点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从而来解答考卷所设的问题。有的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很深,但是在进行答题的时候却有点语无伦次,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对学生加强答题技巧训练,使学生在答题的时候做到思路清晰、笔法流畅、准确表达。

总之,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作文能力。语文学习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阅读也应该伴随人的一生。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忽视了阅读教学,就会使学生的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就成了无本之木。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中学生要珍惜这无忧无虑、精力充沛的宝贵时光,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多读点书,多继承点人类的宝贵知识财富,为一生的事业打下雄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