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水平测试考前培训建议——不良发声状态的调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7
/ 4


普通话水平测试考前培训建议——不良发声状态的调整

张珂

北部湾大学,广西钦州市, 535000

摘要: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种“口语测试”,重点考察考生的语音规范程度、流畅程度。调整测试时的不良发音状态可以使考生语音更加规范、标准,语流更加顺畅,状态更加积极。文章从测试时考生在吐字归音、语言表达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良发音状态入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生理和心理上由外而内、由表及里地找出调整方法,帮助考生更加全面地认识普通话水平测试,更加从容自如应对测试,取得理想的测试成绩,也为普通话水平测试时产生的问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不良发声状态;呼吸


前言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中国当代语言规划的产物,是目前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一项口语测试,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测试事业。该测试发展17 年来,已经成为国家普通话推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 许多行业,如主持人、教师等对普通话都有相应的等级要求,不少考生在测试中受到困扰。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语音是否标准是测试的核心内容,然而不良的发音状态会直接影响普通话发音的标准程度,因此找出普通话水平测试时考生调整不良发音状态的方法至关重要。

一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不良发声状态的表现

(一)吐字含混 声音松散

反复听普通话水平测试各个分数段的录音语料,发现有很多考生在测试时吐字含混不清,声音不集中。测试时考生通常表现为发圆唇音和扁唇音的对比不明显,整个的语音全部带有“u”音的色彩在里面,影响了吐字的清晰,使声音变得松散不集中。例如:“异yì域yù”这个词,考生往往是发“i”和“u”这样的要通过扁唇和圆唇来区别的字音时,唇形没有变化,整个发音感觉是在撅唇的状态下完成的。

(二)归音拖沓 字尾松懈

整个字音的发音应该是完备的,不应当有始无终、有头无尾,只顾字头、字腹而疏忽了字尾的重要性。在测试时考生发声完全不归音的现象没有,但是会普遍存在归音拖沓、字尾松懈的问题。例如:“稿gǎo、教jiào”,归音时的正确位置是u,但是考生普遍归音到o,有拖腔甩掉的现象,归音也拖泥带水,字尾没有收住,给人一种气息不够托不住、呼吸不顺畅急于完成的感觉。字尾没有做到弱收简短,而是过分加长,气息过浅、呼吸也急促不平稳。

(三)语速过快

除了以上吐字归音中出现的不良发音状态以外,还发现很多考生在普通话测试时容易出现节奏莫名加快,发音不留空隙一气呵成,而造成一些字一闪而过,或者出字突兀,吓人一跳。在测试时考生可能会意识不到,但是不仅听觉让人感到不舒服也影响了语音的规范。音节与音节之间的衔接,字与字之间的衔接上也不自然,考生对于声音的物理调控把握与自身心理调控把握不恰当。

(四)语流生硬

这种表现尤其是体现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这两项测试内容上。“普通话水平测试测考查应试人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以口试的方式进行它是一种言语能力的考试, 而非语言知识的考试”。[2]因此他主要考察考生即兴用普通话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从中可以看出考生总体对普通话的掌握程度,而很多考生在命题说话这项测试时往往像是在背诵或者在照本宣科的念字,缺乏语感,显得生硬不真实,毫无交流感。

二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不良发声状态的原因

(一)口腔控制不积极

通过观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时考生的发音发现,大部分考生在吐字时都是处于一种很放松的口语状态,然而这种状态下的发音是含混不清的、松散的,原因就在于有不少考生的唇部是明显向前突出的,不论是发圆唇音还是扁唇音都是撅唇完成的。我们从侧面观察到大部分考生吐字不清晰、发音松散时,嘴唇都是向前突出的。我们说正确的吐字发音的方式是唇齿相依,然而很多考生是唇齿分离的,因而造成了吐字含混不清,降低了字音的清晰度,整个发音不集中。

(二)呼吸方法不够科学

气息是和我们的发声器官以及产生的声音效果密切相关的,既然是言语的活动,声音的艺术就必然要求气息控制和呼吸技巧的完美结合。张松教授在谈到呼吸原理与气息控制时提到:“生活中的呼吸与完成言语发声功能的呼吸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前者是一种自律性的生理活动,可以由下意识完成,而后者有情感的参与,受意识的控制”。[3]这也就是说我们普通话的发音要以科学的呼吸方式为基础,以稳健、深沉、自如且持久的良好气息控制状态来实现的。因此在普通话水平测试时气息的控制和呼吸对于考生拥有良好的发音状态非常关键。然而在测试时很多考生尤其是非播音主持专业和非行业的考生忽略了气息的重要性,而只把重点放在一个一个的音节,字词上。一旦开始测试就会感觉力不从心,呼吸急促、气息太浅或不足,甚至有些考生整个测试都是提着气来完成的,整个字音还没有发完就已经没有气息支撑了,而导致字音的归音不到位,拖泥带水、有头无尾。还有很多非专业的考生在测试时一般都会是胸式呼吸这种呼吸又叫做浅呼吸,吸气抬肩是这种呼吸最明显的表现,而当考生因为紧张呼吸急促时,而忽略了发音的完整性发出的音节就会不完整归音也不到位,没有字尾收住干净利索的感觉,所以呼吸急促是造成不良的发音状态的一大原因。

(三)心理压力大,缺乏自信

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其他测试最大的区别在于“口语测试”的形式,毫无疑问与其他测试相比,口语测试这种形式更容易使考生产生紧张感和焦虑感以致心理压力大,会使考生产生呼吸不顺畅、心跳加速、节奏加快、说话频率改变的不良表现,对考生的发挥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对一些考生进行采访时,发现考生在心理压力大时会出现短时间内大大脑短路,例如:“提手旁加个“合”字是什么?没见过啊,不认识怎么办!或者不管的三七二十一先读完再说。”由于心理紧张导致一个极其简单的字都不认识,随意地加快节奏,出现吃字现象,读出来的字音也像是“蹦豆子”磕磕巴巴或者声调忽高忽低,突然加快语速而一度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而影响了测试成绩。

从采访的一部分非专业的考生中发现这些考生在生活中习惯使用方言不习惯讲普通话, 更没有讲普通话的基础,所以到了考场上难免会心里没底,认为自己一定不行,这样的想法一旦在考生心里建立,会促使考生到了考场上对自己缺乏信心,产生胆怯、退缩的心理。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心跳加速、肌肉紧张,急于完成来放松自己导致节奏过快,吃字蹦字成绩自然不会理想。

(四)对测试要求缺乏深入了解

“普通话水平测试测是考察应试人的普通话规范程度、流畅程度,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属于标准参照性测试”。[4]所以,测试中语流的顺畅,语感的表达也非常重要。很多第一次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考生,不了解真正考察的是什么。很多考生认为这种口试的方式肯定比笔试要简单,而忽略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不知道他几乎涵盖了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所有问题。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考察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多第一次参加测试的考生往往认为只是单纯的对字音的考察,而不了解对语流、语感、表达的考察,出现只是单纯的见字出声的现象。而一些一级甲等的考生也对人测这种测试方式缺乏深入了解或者是只把注意力全放在考题上,而忽略了人测也是有程序和规则的。例如:“考生一进门就开始读单音节字博、雪、涮、彪、紫……而忘记了报自己的姓名等。”这时考官一旦打断就会使考生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而忽略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出现读字念字、语感生硬的表现,自然会对测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调整不良发声状态的方法

(一)适当收唇 状态积极

适当收唇也是吐字归音的一个重要要领。这个要领和我们所说的提颧肌相类似。收唇的目的是让我们的唇和牙齿适当贴近,而唇和牙齿适当贴近需要通过提颧肌来辅助完成。适当的收唇与发音是直接相关的。很多考生是唇部明显突出,习惯性的撅唇说话,这样就会造成我们前面所起到的吐字含混、发音松散的现象。因此我们在普通话水平测试时要学会通过提颧肌的方式来辅助完成适当收唇,让唇部与牙齿相贴近从而改善吐字含混不清晰的表现,另外通过适当收唇可以明显改变唇形,使那些不容易发的明亮的音也发得较为响亮、清晰。

收唇主要是依靠提颧肌完成的因此它会使面部表情更丰富,精神状态更加积极以充分的帮助有声语言表情达意。很多考生在测试时因为怯场等原因,状态低迷,声音都是呈下坡状态,发音松散不能集中从而影响了良好发音状态的形成。我们发现凡是发挥得好的考生在测试时大多都状态积极,甚至稍微有点亢奋,能够更好地进入角色,从容应对,不会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考生可以在测试时保持适度兴奋和紧张,从而使自己有一个相对昂扬积极的状态,保持微笑,嘴角上扬。

(二)气息下沉 调整呼吸

很多考生测试时出现气息飘,呼吸急促的现象,首先考生应认识到呼吸和气息是密切相关的,二者只有密切配合才可以使我们呼吸均匀,气息沉稳。考生参加测试时可以先通过深呼吸找到把气吸入肺底的感觉,进而将气息引入肺底找到气息下沉的感觉,然后再均匀的呼吸。除此之外考生还应该掌握良好的发声姿势,通过采访发现很多考生在测试时从不注意坐姿,一般是含胸驼背的坐着,这样就会导致呼吸不畅,气息不沉,力量松懈。正确的坐姿是不能“坐满臀”,要背部挺直保持上身直立,对于站着的考生来说应该采用“丁字步”,双脚找一虚一实,找一个支点,头颈背保持平行,胸部微含,肩部放松,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呼吸顺畅,气息下沉,而且还可以保证呼吸均匀自如的运动,使考生的发音更加流畅稳健,字音弱收有力,发音完整干净利索。

(三)心理调控 自我暗示

“由生理活动的改变带动心理活动的改变,达到自我心理调控,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使用”。[5]感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时,可以全省放松,均匀的进行“深呼吸”。舒缓吸气,吸到肺底部直到无法吸入为止,然后再缓缓呼出。如许反复多做几回,紧张感就会获得减缓,这可以帮助考生把握住节奏避免吃字蹦字。“想要防止体内造成恐惧的肾上腺素产生,可以试着收缩腹部三角区的肌肉。它有着减少疲倦的功能,还能够产生少许能量。收缩可以使横膈膜下面的肌肉用力,增加由肺中排向声带气体的压力。如果声音由于局促而发颤,这种收缩可以帮助考生稳住声音”。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套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测试,每一份试卷的难易程度都很接近,很多参加一级甲等的考生认为自己提前做了很充分的准备,知道自己熟悉哪一份试卷,试图考试时靠运气抽到自己拿手的试卷这往往是很不现实的,还有很多考生寄希望于测试员希望测试员可以手下留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相反考生抱有这样的心理只会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产生不必要的懊悔和紧张情绪。还有的考生常常自己吓唬自己。如“我的普通话很不标准,总是打磕巴,说话题目太难了,不知道说什么”等等。这些想法也加剧了考生不安的心理。这时考生应该暗示自己“我准备好了,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像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调动起积极地状态,克服不良的心理情绪。除此之外,内在调节也十分重要。考生应该抛出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测试中,认真读好每一道试题。锻炼出一种抗干扰的能力,情绪状态要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退缩。总而言之测试时考生应做到:心无旁骛,积极自信,松弛自如。

此外,针对考生测试时的状况,发现考生在第一次接触机试时难免不知所措,这就需要考生在参与考试之前接触和实验多次机试的情况,模拟考试时的场景。这样当考生坐在考场里时,在脑海中想象自己只是坐在自己的电脑前做模拟试题。参加一级甲等的考生在第一次走进考场面对测试员时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感,那么考生与考生之间可以进行角色互换模拟测试。在这样的模拟法下可以有效缓解考生身在考场时的紧张心理,有利于考生把握节奏,从容应对。

(四)精力集中 声境合一

很多考生第一次到了考场很容易会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会受到隔壁的干扰,会受到测试员的干扰。我们对一些参加一级甲等测试的考生进行采访发现,考生进入考场测试时,测试员有时会出现摇头、窃窃私语等一些表现,这时考生心理就会产生变化,精神无法集中到测试中,去猜测测试员的心理,怀疑自己哪里说错了,而导致测试无法精力集中地进行。考生一旦进入考场就应立即带上耳机试音准备进行测试,而不要东张西望,对于一级甲等的考生来说进入到考场要保持镇定不慌不忙先想测试员报名字和抽到的说话题目是什么,然后逐项进行,测试过程中不要过于观察测试员的反应,应当集中精力到每项试题中并且沉浸在其中,做到精神高度集中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干扰。

另外,考生要达到声境合一的状态,这里的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虚构一个可以激发自己情绪的情境;另一方面是指四周的环境。在测试时考生可以进行角色上的“扮演”,不要把自己当做是一名考生,可以把自己当做是一位老师,一位普通话的推广大使。在课堂上领读字词、领读短文、给同学们讲故事或者在推广宣传普通话,帮助自己找到一个场景进入其中,就会减少紧张感而增加自信心。另外,考生还要与四周的环境融为一体,不论环境怎样都不能受其干扰。然后让自己的声音完美的融合到其中,达到声境合一的状态此时的发音就会是积极地、自信的、全身心投入的。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考生能够掌握普通话,并且能够使用标准普通话进行交流。关键在于运用。尤其是体现在短文朗读和命题说话上,是考察考生能否活学活用的地方。然而有很多考生在测试时往往只注重声音形式,很容易忽略语言表达的感情色彩,出现那种自认为很标准,实际是在念字的现象。那么考生在测试时就要带有感情色彩、富有层次、语感自然流畅、用交流的声音进行。这不仅仅是在说话题的过程中考生要培养这种声情并茂的声音,在音素、音节的练习中也不能忽略这其中的情感。要想达到理想的发音状态必须要声境合一、声情结合,两者缺一不可。

结语

所以说对待普通话水平测试时考生调整不良发音状态的方法我们不能片面的、单一的看问题,应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的去分析考生测试时的不良发音状态的表现,出现的原因进而得出调整的方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点是考察考生的语音发声,发音的状态至关重要,但言语是语言的外化,内在的心理是外在有声语言表达的根本,所以我们也不可忽视测试时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外部因素的干扰,因此只有在测试时考生及时调整不良的心理因素排除外部干扰,将心理与情感完美结合达到良好的发音状态,从而发挥最佳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韩玉华.普通话水平测试发展历程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3,(3):143.

[2]吴雪青.普通话水平测试和语感[J].长沙大学学报,2008,(4):98.

[3]张颂.中国播音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127.

[4]叶军,王颐嘉,周鸣之等.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7,(S1):146-148.

[5]祁芃.播音主持心理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15.



作者简介:张珂(1987.6~),男,汉族,山东滨州人,讲师,硕士,北部湾大学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口语传播。



60e55834c1403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