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流行词汇的兴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7
/ 3

浅谈流行词汇的兴盛

赵之健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省济南市 250013

摘要: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互联网时代迅猛发展中,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日趋紧密,也对于流行词汇的产生和迅速传播、兴盛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从流行词汇兴盛的原因、流行词汇的分类以及流行词汇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浅谈。

关键词:流行词汇、兴盛、原因、影响、社会发展、生命力

正文:

流行词汇兴盛的原因

词汇的演变与语言密不可分,而语言又是不断发展的,并与社会共变。因此在改革开放日趋加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日趋兴盛的大背景下,社会必然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语言和词汇也日新月异。

第一,“流行词汇”的兴盛是必须具有一定的科技基础的。尤其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流行词汇”的生根、发芽和茁壮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且随着5G技术的慢慢普及,网速的飞升,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及文化、词汇等的搜索和传递越来越频繁,产生众多流行词汇,比如,“火星帖 ”,指的是内容或话题比较另类,离谱的帖子;“地板 ”,指论坛中第3个回复帖子的位置,形容打字速度比较慢;还有形容那些粉丝众多、影响力较大的人的“大V”,以及“吐槽”、“黑粉”、看帖不回帖的“潜水”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为流行词汇的兴盛提供了基础。

第二,“流行词汇”的兴盛有雄厚的人员基础。截止2020年的12月,中国网民的数量达到了9.89亿,互联网的普及率更是达到了79.4%。如此多的网民,其间的交流速度与频率可想而知,这极大的有利于新的词汇的产生和推广。以最近两个实例为准:一个是号称“冬泳怪鸽”的黄春生,以一句“奥利给”红遍大江南北,因其奇怪的言行举止吸引着大家,而众多的网民推其“走红”;第二个是“韩美娟”,她以一句“百因必有果,你的报应就是我”而“出彩”。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历史和文化都是是人民创造的,而广大人民群众更是流行词汇兴盛的创造者和巨大的推动力量。

第三,“流行词汇”的兴盛与社会密切相关。“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而且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1]。而流行词汇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某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综上可知,流行词汇的兴盛是与社会紧密相连。在拆迁的大背景下流行的“钉子户”,形容社会上没房、没车、没钱的什么也没有的人的“空军”,还有社会免去买房、买车、办婚礼等耗钱的程序的结婚方式的“裸婚”,以及反映社会单身问题的“剩男”、“剩女”,反映社会男人女性化的“伪娘”、“娘炮”等、反映有钱没文化的“土豪”等等。这些词汇的产生并不是凭空的,而是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并折射出社会不同时期的问题,引人关注和反思。除此之外“流行词汇”的简洁符合快节奏的社会潮流。

第四,“流行词汇”的兴盛与文化密切相关。这里的文化既有国内的,也有在与国外文化交流中进行吸收和改造的。在国内,中国浩大的词汇量为“流行词汇”的变更和兴盛提供文化基础:清初的《康熙字典》收字四万七千多个,《汉语大字典》收字五万六千多个,连最常用的《新华字典》收单字也在一万一千一百个左右。随着交通、信息技术等的飞速发展,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在国内,地方方言步入“流行词汇”,促进“流行词汇”的兴盛:“得瑟”源于东北的方言,通常用于形容某人“过分地炫耀、招摇”;“淫”就是"人"的意思,在我们中国很多地方的方言把“人”读成"yin";“无厘头”和“废柴”源于粤方言;“孬种”源于东北方言等。在国际,中国的日趋开放,中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为“流行词汇”壮大提供力量:源自于日本的“宅男”、“熟女”、“纳尼 ”、“傲娇”等;吸收改造英文的“ps”(英文postscript的缩写,用于表示补充说明)、3Q(thank you的谐音)、“GF”(即英文girlfriend的简称)、“BF”  (英文boyfriend的简称)、“out ”(即英文out of date的简称,表示不上潮流,落后了的意思)等。还有中英文结合的“相当ok“等。自身文化的基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流行词汇”的兴盛。

第五,“流行词汇的兴盛”离不开虚拟和匿名的网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社会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依托网络载体进行对话和讨论,匿名的环境下增强了讽刺批评和娱乐性。“在这里, 精英文化与典范语言被大量解构了, 游戏化、随意化的语言形式渐渐出现”[2]。产生诸多形象化的流行词汇:B站的主播叫“up主”、表路过的“打酱油”、只看帖不回复的“潜水员”,以及“屌丝”、“童鞋”、“盆友”等等,以特殊的网络环境而风靡社会。

流行词汇的分类

1.根据语音词汇来看

有谐音的“鸭梨”(压力)、“肿么了”(怎么了)、“童鞋”(同学)、“鸡冻”(激动)等;有拟声的“么么哒”(“么么”是模拟亲吻时的声音,通常用于表达一种亲密的关系)等;有表语气的“亲”(相当于“喂”,“Hi”的一种称呼,表示亲切和友好)、“日”(表示感叹、气愤、惊叹等)、“我勒个去”(感叹词,表心情不爽或惊讶的情绪)等。

2.根据修辞方法来分

有暗喻的“抽风”(指人的行为举止不正常,让人难以理解)、“有料”(就是有本事,有能力,有才的人)、“草包”(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等;有对比的:“闷骚”和“亮骚”、“白富美”和“矮矬穷”、“草包”和“有料”等。

3.根据来源分

首先,来源于文学艺术的:“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来自于漫画家喃东尼的作品《友谊的小船》,指朋友之间的友谊经不起时间考验;“洪荒之力”源于2015年上映的仙侠玄幻剧《花千骨》;“元芳”,来源于《神探狄仁杰》电视剧的“元芳,你怎么看”等。

其次,来源于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地方方言,如“操蛋”(源于北方方言,通常用于表达抱怨,不满的情绪)、“衰”(源于闽南方言,表示"倒霉,运气不好")、 “歇菜”(来源于北京等地区的方言,本意为停止,后被引申为死,完蛋)、“咸猪手 ”(即“色狼的手”,为讲粤语的地方的方言)等;外国文化:“萝莉”、“3Q”等;中外文化结合:“非常OK”、“打Call”等。

再者,来源于自媒体的发展和兴盛:冬泳怪鸽的“奥利给”、韩美娟的“百因必有果”等。

最后,来源于对社会的折射和反映:“钉子户”、“裸婚”、“土豪”等。

4.细分对社会的折射和反映

首先,区分社会的阶层:“屌丝”、“土豪”等,这些反映社会阶层的断裂和日趋固化以及贫富差距的拉大等现象。

其次,反映社会心理:“套路”、“铁子”、“闷骚“、“亮骚”、“剩男”、“伪娘”等,反映了大众通过“流行词汇”来表达内心情感、宣泄内心情绪的社会心理状况。

最后,揭露社会问题:“城会玩”(城里人真会玩的简称,对新奇和前卫的事物表达感叹,暗中将城里人与乡下人的分离)、“钉子户”等,通过轻松的词汇,折射社会现实和社会存在的问题。

流行词汇的特点

1.时尚前卫,具有新奇感。“流行词汇”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与时尚和新奇分不开。当朋友之间的交谈,突然用一个流行词汇叙说,很容易引起听者的注意,勾起听者的好奇心,从而促进词汇的进一步流行。

2.生动幽默。像“亲”、“无厘头”等在交流中使用,会使谈话更显得生动和幽默。

3.吐槽讽刺。“时下许多网络词汇的产生都是由于现实热点的触发, 表现出很强的社会关注性它们符合当代青年的普遍心理, 敢于突破陈规不喜欢约束追求个性的充分表达与自我意识的完全释放”[2]。“剩男”、“圣女”等调侃社会高龄单身的问题;“楼倒倒”等反映“烂尾楼”问题;“白富美”与“矮矬穷”调侃一个人的长相以及经济背景等。

4.泛化。词义的引申和用词范围的扩大,都使流行词汇增强泛化的特点。以“PK”为例,本为Personal Kills的缩写,指“单挑”,后引申为“捉对厮杀、单挑、比赛 (拼) ”、“与……对比、与……挑战 (争锋) ”“对抗、对决”、“竞争、竞聘”[3];“‘水军’一词在流行过程中的语义泛化从建构隐喻开始,依次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水军’隐喻大批以获利为目的在网络上发帖(一般为无意义的帖子的网络人员;在第二阶段,‘水军’的所指对象由网络人员逐渐扩展到其他行业人员;在第三阶段,‘水军’摆脱了贬义色彩,成为一个既有贬义又偏中性的流行词”[4]。

  1. 更新快。在社会热点频出、自媒体迅速普及和发展、信息更新迅速等推动下,使流行“金句”爆出,但快节奏的社会大潮下,流行词汇也呈现出更新快的特点:从14年的“土帽”、“萌萌哒”等到15年的“剁手党“、“宝宝”等,再到17年“打Call”、“尬聊”等到17年的“佛系”等等,都显示出流行词汇的更新迅速。

6.不规范性。“网络用语主要是以象形、谐音、比喻、缩写和人们在网络沟通中使用的简化的字母、数字等符号形式表达某种特定意义, 如菜鸟、囧、MM、88 (拜拜) 、杯具等词语”[2]。大多如“我爸是李刚”、“我靠”、“法克鱿“等具有浓厚的口语化色彩,在语法规范的相关标准下是不符合规范的,更表现标新立异、彰显个性的特点。

  1. 流行词语的发展趋势

流行词汇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联,不管个人的用还是不用,其流行兴盛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了,流行词汇数量大、类型多,也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促进流行词汇的运用,甚至有些流行词汇开始进入高考的作文。针对这样的问题和现象,“《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 (草案) 》:汉语文出版物、国家机关公文、学校教育教学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2],同时有些政策、报纸和媒体也提出对流行词汇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流行词汇的规范化。

但是也不能将流行词汇“一锅端”,由于青少年是促进流行词汇兴盛的主力军,在标新立异、追求新奇事物等的心理因素推动下,在社会日益开放的大背景下,流行词汇完全符合语法规范,完全“从良”是不可能的。同时流行词汇的兴盛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有利于打破传统固化观念的束缚,促进语言文化的发展。

步入21世纪,尤其近十年来,词汇的变化和更新更加迅猛,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 (1996 版) 增收了五千多个新词条,“点赞”、“顶”、“给力“等也为大众所接受,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也持续迸发着生命和活力。

流行词语的影响

第一,流行词汇的兴盛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及语言,促进汉语的进一步发展,也为现代汉语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第二,流行词汇的兴盛,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同时使一些地方的习俗、方言、文化等为世人所知,为地方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如“虾米“等。

第三,流行词汇的兴盛,促进语言的大众化和通俗化, 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改良人际关系。

第四,流行词汇的兴盛,在折射社会心理的同时,反映社会问题,引起更多人的反思和关注,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发展,使人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增强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第五,流行词汇的诙谐和幽默,也增添人们的乐趣,提供新的娱乐消遣的方式。

第六,流行词汇的更新也进一步促进思想的解放。

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得认识到,流行词汇的良莠不齐和不规范性,以及词义的引申,会使词汇的本义模糊,同时对优良传统文化存在一定的冲击。所以在看到流行词汇兴盛的方面,也要正式流行词汇兴盛所带来的问题,要正确的引导流行词汇的发展。

结语

语言和词汇是不断发展的,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新词汇的产生固然好,但是要有所筛选标准和规范方式,趋利避害,将语言和词汇导向利于社会发展和提升人们文化素养的方面,从而促进民族文化和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王佃印.网络词汇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报.2016,30(01),92~94.

[3]彭晓.“ PK”及其相关词语的意义与生命力.中国知网.DOL:10.16499/j.cnki.1003-5397.2006.04.010.

[4]鲁修红 段茜惠.网络流行词语“水军”的语义泛化.中国知网.校园英语.2016,(18),211-212.

[5]赵彤.社会发展对词语意义演变的影响——网络流行语的来源分析.中国知网.现代交际.2019,(20),100-101.

[6]王博.浅析流行语与新词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中国知网.

[7]王佃印.网络词汇和流行语教育价值研究.中国知网.内蒙古电大学刊.2016,(02),86-87+94 DOI:10.16162/j.issn.1672-3473.2016.02.024.

[8]领课吧.网络流行语大全.百度文库.202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