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经济片区建设发展路径——以韶关市“环丹”片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8
/ 2

浅谈生态经济片区建设发展路径 ——以韶关市 “环丹” 片区为例

马鑫桐 1 彭靖2 指导老师:曾素梅

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广州 510850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战略的意见也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经济发展不能竭泽而渔,要统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百姓富足、生态优美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以韶关市“环丹”片区为例,根据片区当前发展现状,挖掘其发展潜力,分析片区生态经济建设意义,从生态产业、评估体系、生态补偿、生态经济管理等方面入手,探索符合片区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经济建设之路。

关键词:生态经济;片区建设;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1. “环丹”片区具有发展生态经济潜力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韶关政府提出了建设“环丹”片区。“环丹”片区是以韶关丹霞山为核心,发掘周边村镇农业、生态旅游的乡村振兴经济的重要区块。“环丹”片区生态资源禀赋充裕,拥有绿色产业比较优势,是新农村样板片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

  1. 政策支持优势

韶关市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韶关市政府在关于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行动方案中针对乡村生态建设提出了“生态优先,产业融合,示范带动,突出特色”的原则,这为韶关市“环丹”片区的生态经济建设奠定了政策基础。

  1. 产业发展优势

韶关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施方案指出,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要路径,逐步构建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据省核定,十三五期间至今韶关市农产业发展现状颇有成效,特别是农业科技方面有了飞速的发展,为“环丹”生态的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持,如灌溉施肥设施面积约15.01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0.23%。2020年韶关市生产总值为1353.49亿元,同比增长3.0%,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呈上升增长趋势。

  1. 资源禀赋优势

在农业和工业方面,“环丹”片区拥有多种矿产资源,如铅、锌等有色金属资源,拥有沙田柚、白毛茶等特色农产品。在生态资源方面,深林资源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大,依托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植物区系共有1706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4种。在人文资源方面,片区内拥有富含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古村落乡村文化等大丹霞文化内涵,并定期举办各类特色艺术节和民俗特色活动。

  1. 生态建设优势

韶关市仁化县围绕“环丹”片区实施美丽生态工程建设,在环丹霞山的自然村中开展关于产业、文化、道路、设施的“四个连片”建设。在环丹国省道沿线,建成86处景观节点,改造完成千余栋房屋外立面。通过以点串线,以线促面,显著提升城乡面貌,同时加快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切实筑牢生态屏障。

  1. 分析“环丹”生态经济片区建设意义

  1. 有利于生态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建设“环丹”生态经济片区可以加强其生态保护,使片区经济能够绿色且持续发展。聚焦生态经济,有助于统筹减污降碳与生态环境、能源安全、群众生活等方面关系,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使韶关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走在前列,为全省贡献韶关经验。经济发展基于稳定的生态环境,绿色GDP是衡量“环丹”片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打造“环丹”生态经济片区,走绿色发展道路,不仅能够凸显“环丹”片区自身自然优势,更能为其他生态片区的发展起到领头作用。

  1. 为经济发展建设奠定生态基础

“环丹”生态经济的发展能够为“环丹”片区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结合我国绿色发展规划和生态经济的发展来看,“环丹”片区发展生态经济能树立生态建设的标志。例如,仁化县长江毛竹小镇,其毛竹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以此建立毛竹生态圈不仅能够为“环丹”片区提供旅游发展资源和绿色农产品,更能够建设相较稳定的生态圈,为经济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 促进生态经济发展,助力三产融合

生态经济建设为农业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并提升了农业的发展速度,而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不断扩大能够很好的激发加工业的发展,农业和加工业的不断优化和输出又能够为“环丹”片区旅游服务业提供多样的内容。“环丹”生态经济片区的建设,能够助推产业间相互融合,从而优化产业结构,为韶关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1. 优化“环丹”生态经济片区建设的发展路径

(一)培育“环丹”片区生态产业,助力价值链升级

韶关“环丹”片区应以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理论为指导,基于片区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利用农耕文化、丹霞山旅游资源、“环丹”特色小镇模式等优势突破产业发展瓶颈,进行合理的资源整合和有效配置。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固本,业态增效”的发展理念,将乡村振兴和生态发展进行有效衔接,立足片区农业特色,发展林茶、林果、林蜂等林下种植经济,衍生优质生态农品,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根据片区特色资源,转变工业生产经营方式,探索科普产业化之路,同时推进乡村游、生态游、观光游等精品旅游路线,优化产品配套设施,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第三产业,推进三产高质量融合。

(二)完善片区生态经济评价体系,打造生态宜居美丽片区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是将无形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可度量的单位价值,我国在片区的生态经济模型方面的研发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片区生态评价体系,加以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科学方法,加入绿色生态指标进行考量,根据 “环丹”片区的实际情况,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发挥生态系统的实际评估功能,提升生态评估结果应用于发展规划和区域科学决策中的参考价值,运用GEP价值核算,为片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可评价、可考察的量化依据,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美丽片区,走富绿共赢之路。

(三)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生态安全理念

粤北生态发展区要发挥生态保障功能的作用,需要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出台生态管理指导意见。政府要从生态区位条件出发,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的补贴标准,拓宽生态补偿融资渠道,设立片区专项资金,统筹保障片区生态发展,加强社会监督作用,健全长效监测机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相关部门要对“环丹”片区的综合资源进行保护与管理,切实关注地质遗迹、水源涵养、森林生态等生态资源,提高“环丹”片区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此外,还要落实丹霞山资源保护巡查制度和危机预警监测,对辖区内自然资源做好生态安全危机处理,做好森林防火、自然灾害避险综合应急救援中心等相关建设,并针对生态危机事件进行妥善处理,为“环丹”片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加强生态经济管理,促进三生空间协调发展

政府要完善生态经济政策体系,对片区进行综合整治,成立生态经济管理组织,对生态经济布局进行统筹规划,鼓励生态旅游业发展,加强绿色科技研发投入,加快生态文明理念的引导和宣传,以期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承载。在生产空间方面,对农业用地、工业用地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农业结构,提高生态农业效益。重视生活空间,搭建资源共享的公共平台,提升片区的生活舒适度和旅游体验感,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而对于生态空间,要使用无害化方式来处理各类废弃物,建立生态环境报告制度,推动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不断加强对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保护。

四、结语

“环丹”生态经济片区的发展要科学、高效、合理的利用好片区内各种特色资源,发展路径应立足自身优势,紧贴合时代发展潮流,不断促进片区内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和协调发展,逐步建立一个经济发展、生态优美、城乡协调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打造可持续发展、具有标杆性的生态经济片区,推动韶关市成为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为“双区”建设注入新动能。


参考文献:

  1. 潘远珍,袁兴中,刘红,王芳,周李磊,张梦婕,张丹.重庆梁平区景观格局演变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园林,2021,38(04):81-88.

  2. 谢光星,肖士明.提高生态公益林社会效益的思考与探索[J].绿色科技,2018(19):126-127.


基金项目:2020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13714004)

作者:马鑫桐(1999—),女,广州工商学院,专业:投资学,研究方向:经济学

作者:彭靖(2000—),女,广州工商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方向:经济学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