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满族文化,推广体育特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8
/ 2


弘扬满族文化,推广体育特色

杜跃明

哈尔滨市阿城区中心学校 150312

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群众基础好。民族传统体育,民族风格浓郁,地方特色鲜明,具有健身性和娱乐性。在学校体育中,充分开发和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不仅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还能解决部分农村学校场地器材的不足、体育活动内容单一等问题,非常具有可行性。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开发存在一定的难度,有一些项目只知道名字,具体内容已经被遗忘了;还有的一些游戏,只知道一部分玩法,却不知道具体的名称和规则,甚至只有老年人才知道其中的奥秘。另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源于民间创作,没有具体的文献可查,需要调研、考证、编写教材等。因此,我们一面搜集资料,一面请教当地老年人,回忆年轻的经历,研究玩法及规则,体会不同项目所能代表的历史意义,还要考虑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值得庆幸的是,料甸满族乡秉承金源文化的衣钵,这些年来老百姓在劳动之余,在地里田间、在打谷场、在室内的炕上、在桌子上……用运动娱乐的方式追忆着过去,体会着民族传统体育带来的乐趣。满族每年都召开的“莫勒真”体育盛会,对我们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极具参考意义。相比其他竞技类体育项目,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一些集体项目,如: 珍珠球、抱马鞭、赛威呼、女子狩猎、双飞舞、欻嘎拉哈……等,这些活动都接近游戏,虽然也有竞技元素,但对竞技水平要求不高,人人都可以参加,而且趣味性强,可操作性强,又不受场地和器材的限制,很值得开发和推广。

作为满族的农村学校,源于器材的短缺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我们不断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我们认为,让民族的瑰宝在校园中发扬光大,意义深远。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女子狩猎”、“珍珠球”作为校本教材,并将民族传统项目“抱马鞭”作为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同时,我们也引进了“赛威呼,双飞舞”等满族特色体育活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受到了社会各届人士广泛的关注和赞扬。

一、劳动的结晶——“珍珠球”运动

“采珍珠”运动是满族传统体育项目,来源于满族民间,是由模仿采珠人的劳动演变而来。“采珍珠”这项体育活动运动器材比较简单,场地的选择也很方便,有一块平地就可以,不需要像篮球场那样平整,在满族民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适合在山区和农村开展。一些满族聚集的村屯,至今仍然在开展这项体育活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采珍珠”运动后来逐渐演变成“珍珠球”运动。

1、珍珠球运动的特点与特性

我校的“珍珠球”运动规则,是我在珍珠球原有规则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而成,其在进攻区和防守区的运动与篮球、手球运动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由运球,传球、抢断等动作结合而成;而在封锁区,持拍的防守队员又和足球守门员、排球拦网队员有相似之处;持网接球的队员又与棒球的接球队员有相似之处。这也是“珍珠球”运动具有较强的锻炼性、娱乐性和观赏性的原因。通过两年多的接触和学习,学生非常喜爱这项运动。

2、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的意义

珍珠球运动是集健身、健脑、健心于一体的集体运动,其技术、战术的实践运用过程,是运用跑、跳、投等手段来完成的,符合小学生的运动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智力、身体和心理都因为要承受一定压力,进而得到更好的锻炼。因此,学生科学地参加珍珠球活动,不但能促进机体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的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团结互助、勇敢顽强的竞争拼搏精神,还能培养临场应变能力,通过练习,学生能够根据场上形式,随时做出正确判断,并能相应改变动作,找到最合理的处理方式。

3、珍珠球运动在教学中的意义

民族传统体育从某一方面讲,它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满族的珍珠球运动,就是人们劳动过程的体现,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珍珠球运动的练习,能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珍珠球的比赛过程,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拼搏意识,培养团结协作、勇于进取、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等各种良好的品质,做到五个领域目标的全面促进和提升。让每一位学生懂得珍珠球运动,并从中获得快乐,进而体验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对身体的益处,从而达到让运动陪伴其终身的目的,即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二、巾帼不让须眉——“女子狩猎”运动

玩法介绍:人数不限,分成相等的俩组,每人背一纸篓或小竹筐,手里拿着口袋,在跑动与躲闪中,设法将口袋扔进对方的竹筐中,同伴之间可相互配合;也可以是在一定距离或跑动中,通过脚步的移动和身体姿势的变化,用背后的纸篓接住队友抛过来的口袋。在规定时间内扔进多者胜,也可以三局两胜。这项运动,既锻炼了学生的上肢力量,提高了投掷能力和判断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以及奔跑和灵活躲闪的能力等。     

三、“抱马鞭”特色大课间。

我校以往大课间以广播体操为主,广播操枯燥乏味,学生兴趣低,参与活动不够积极。所以我们学校将每周五天的大课间改为一天上广播体操,其余四天上“抱马鞭”。最初,我们请来民间老艺人表演,我们将基本动作进行改编并配好音乐,利用一切业余时间手把手的教。经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逐渐对这项活动有了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运动效果良好。曾多次面向全区和全市进行展示,反响很好。“抱马鞭”运动虽然是男生每人一根抱马鞭,女生每人一把扇子,但在乐曲中却演绎着战士凯旋归来的情景,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四、“赛威呼,双飞舞”彰显合作精神。

两根竹竿,一条布带随处可见,在运动会上,却牵动着全体学生的目光。合作是参赛者唯一的选择。先说说“赛威呼”吧,五个人前后站成一路纵队,其中最后一人背对着其余四人,两支竹竿握在他们的手中,队员们喊着口号,1――2,1――2,象一列火车一样,又象是战场上抢救伤员,同学们没有埋怨,有的是合作,否则寸步难行。一百米的距离比的不是速度而是精神,团结就是力量。

再说说“双飞舞”吧,虽然是两个人的合作,一条布带绑着两个人的腿,象受伤的战士,俩人互相搀扶着仍奋勇杀敌。同样是一百米,需要的更是合作。此时,比赛的成绩并不那样重要,重要的是参与,重要的是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五、自习课独树一帜“欻嘎拉哈”。

相信很多人不知“嘎拉哈”为何物吧?其实,就是动物的关节骨,最好是羊的,有关节窝等四面,再配一个口袋,玩法多样,四五个人一伙,把口袋抛向空中,抓起桌子上的四个嘎拉哈,就得到一定分值,没有抓到就算失败;或者有口袋抛向空中的过程中,手下完成嘎拉哈的各个面的翻转,然后接住口袋;又或者,拿若干个嘎拉哈,扔到桌子上,如果出现四个以上一样的,周围的人就可以抢,谁抢的多就胜利。这个活动,既能锻炼手臂肌肉,又能培养学生的灵敏素质及反应速度,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感应能力和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深受学生喜爱。

六、改编传统体育教材,夯实理论基础

在开发和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过程中,我们注重研究教材的教法、学法,制定计划,开展全校专题讲座,了解游戏规则和方法,使学生在理论上理解活动的规则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校本教材安排学时,组织比赛,以大带小,相互学习,体育教师身临其间,现场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反思,提出整改方案。

七、传承和弘扬满族传统文化

我校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解决了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活动内容的选择空间;既拓展了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开发了学生喜爱的体育校本课程;既满足了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又实现了学校体育课程的多样化;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又培养了学生的民族精神……可以说,学生通过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但培养了运动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进一步挖掘、传承和弘扬了宝贵的民族文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关注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并充分发掘其优点,让满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在我校生根、开花、结果,让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