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亲自然”课程下的生命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8
/ 2

论“亲自然”课程下的生命教育

郑晓霞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城南幼儿园 福建 罗源 350600

摘要:生态学教育从婴幼儿开始,为了实现充满精神和活力的生态学教育,唤醒孩子们的生活意识,对于学前教育劳动者的大多数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篇文章从生态教育“亲自然”的教育战略观点出发,通过孩子们在与自然的对话和相互作用中发现生命,理解和探索生活,助力孩子的共存、成长。

关键词:幼儿;自然;课程实践

引言:教育是生命的动力。童年是人生中最脆弱和不成熟的阶段,它就像一棵刚发芽的树种,我们需要照顾、理解、尊重、点燃、唤醒。在生态教育中,怎样让孩子们的生活意识觉醒?作者相信,尊重孩子们的本性,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让孩子们在与自然的对话中愉快地体验,从而点燃生命,唤醒生命,感知生命,和生态环境一起成长。

一、接近自然:在对话和相互作用中感受生命

接近自然应该从发现生命开始。只有通过让孩子们完全对话,与自然相互作用,孩子们才能发现自然物体和生命现象,点燃孩子们的生活意识,萌生出热爱自然的心情,主动接近自然。

1.现场对话:“自然和大社会是生活的教材。”这种教育思想,不仅向我们传达了自然和大社会丰富和新鲜的教育资源,还要求我们探索接近自然和踏入社会的开放教育。在此基础上,我们的生态教育以公园内外自然“氧气吧”的使用为焦点,将传统教室的授课变成自然的现场对话,让孩子们使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和相互作用,然后当场感知引导自然物生命的发现,刺激了孩子接近自然的感情。在接近自然的过程中,从孩子们最常见的动植物(班级的树、班级的食物、班级的动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到四季的果园、种植园、繁殖地、自然角,让孩子们在看、找、认识、交谈的过程中,制作出班级树、班级食物、班级动物。例如让我们走近“班级树”:问幼儿“树妈妈和树宝宝在哪里?”“请告诉我你喜欢的树妈妈和树宝宝?”“你想选择哪一个树为班级树?能说出你的理由吗?”通过在现实、感性、直观、开放的现场对话,选择班级树,使孩子们不仅有认同感,还有责任感。体贴心和探究心也会自然爆发。在实际的教育情况下,与教师开放教育的相互作用相结合,孩子们不仅可以参与其中,通过构建班级树的主导性特征知识,也能让孩子们亲近和关照班级树,从而达到亲近自然的目的。

2.对话问题:要体现教育在生态学教育中的价值和活力,提问的设置是关键。实际上,我们会注意问题对话的实施。通过设定层次化的提问,刺激孩子的主观提问意识,满足孩子对知识的需求,萌生出对自然物成长的敬畏之情。例如,为了观察“小蒜头”的成长过程,活动中指导孩子们玩“躲猫猫”的游戏,将准备好的大蒜头一个一个地“藏起来”,在接下来几天里,我们用对话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观察、探索、发现大蒜的成长和变化。例:“蒜宝宝是从土里出来的吗?长时间隐藏后,需要什么样的营养呢?为什么蒜宝宝是白色的,从土里出来就会变成绿色呢?绿色的是什么?”等。通过对话、观察和提问,孩子们可以发现大蒜宝宝的成长过程。它不仅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而且萌发出对蒜宝宝的的感情。

3.感情对话:教育是灵魂之间的对话,没有感情的教育就像没有水的鱼,最终会干燥而死。因此,情感对话是孩子们在自然中行走的润滑剂和调味料。实际上,我们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以扩大感情为途径,用生动的语调进行对话和相互作用。

二、体验自然:通过体验和探究感受生命

俗话说:“听的不如看的好,看的不如做的好,经历的最深远、最鲜明。”孩子们对自然充满好奇心,只是在这个阶段持续观察和相互作用是不够的。他们必须密切接触自然,通过操作感知、实践探索、游戏体验来满足对知识和情感的需求,来发现和感知人生。

1.操作感知:幼儿期思维的特定形象特征决定了这段时间学习的最佳方法是直接感知和操作经验的学习。因此,在生态教育中,孩子的操作和感知可以使生态教室变得有趣,不仅可以刺激孩子想要探索的欲望,还可以在多种感觉的相互作用下进行深刻的体验。例如,我们选择了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蚕宝宝,进行了摄食活动。孩子们带来10只蚕,建造蚕的家,和妈妈和爸爸一起采桑叶,切桑叶,给蚕宝宝喂食,拍蚕的照片,记录蚕的生活和成长等。孩子们不仅理解了蚕的生活习惯,还体验了蚕的可爱成长。

2.实践调查:孩子们是科学家,因为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孩子们往往会怀疑大人的眼睛,好奇自然会发生什么。例如,在养育蚕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很多问题。“我的蚕不吃桑叶,抬起头,动不了。”“蚕皮肤脱落一层,稍微长大一点。”“蚕的宝宝在脱皮的时候不吃也不喝。”“蚕的身体没有以前柔软,有点黄色,有透明感,皮肤不滑,很粗糙,像是垂在脚上的丝绸。老师,蚕宝宝是病了吗?要死了吗?”“这是蚕的茧呢”老师耐心解释,孩子们很感兴趣地聚在一起交换了调查结果,让孩子们感受和照顾他们的小生命。

3.游戏体验: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最能体验生活的活动。实际上,使用游戏来感知体验,将无聊的生态学知识变成鲜明有趣的游戏,将累积的体验合并再现。例:继蚕宝宝成长经历之后,为了孩子们的感情需求,设置了大型音乐游戏活动“蚕宝宝的变化”。在音乐的旋律变化中让孩子们不断地感受,想象着蚕丝摇曳着,蚕茧宝宝的成长,引导孩子们去创造自己的茧,探索关于蚕的生活和成长,积累很多关于蚕宝宝生活的有趣故事。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特别丰富,知识的种子被播撒在这片土壤里。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了解蚕宝宝生活的成长和习惯,也体验了蚕宝宝的快乐,通过孩子与蚕宝宝的亲密接触、体验,探索自身的成长。重要的是,这种难忘的精神体验不仅让孩子们难以忘怀,还能从他们的内心深处理解自然生命的价值,让孩子们体验与自然对话的乐趣,让生态教育以生命的精彩绽放。

三、走近自然:在实际生活中感悟生命

亲近自然,是基于孩子对自然存在和人类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解。只有在深刻理解和认识这种依赖关系的前提下,孩子们的感情和行动才能接近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因此,适合大班孩子。实际上,我们把重点放在让孩子们知道他们是什么,引导孩子们通过鲜明、开放的学习方法来理解照顾人生的内在原因,从而引发积极的生态保护行动。

例如,在主题活动“环境的守护者”中,我们先动员孩子们及其家长,收集关于家周围环境污染的照片,按照自己的喜好回答问卷调查。第二天,我们一起展示孩子们收集的照片和调查问卷,让他们谈论发现的场所和对人们的危害。“我家住在南溪边。”“这是我家隔壁的小河,水又黑又臭。”“这是以前公园的休息处,又脏又乱。”“车上冒出黑烟,爸爸说是车的排气。”让孩子们感受生活环境,知道环境污染的危险性,刺激保护环境的热情,理解生活环境对生命的影响。

结语:每个教育的细节和故事都会影响孩子幼小的心灵,生态学的认识和行动是通过对话和相互作用自然形成的,怎样让孩子们看到奇妙的“生态学”,我们采取的是“接近自然、体验自然,走进自然”的三阶段进步战略。教育是用心的活动,让我们从孩子的学习特性出发,关注孩子的心理体验和交流,发挥“对话”的效果,自然生态教育一定会充满精神和活力。

参考文献:

[1]丁育婷.幼儿本位视界下的“顺和自然”课程实践[J].福建教育,2020(46):27-29.

[2]居静.幼儿园“生·动”课程的思与行[J].江苏教育研究,2020(25):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