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雾霾污染成因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8
/ 1

浅谈雾霾污染成因及对策

杨希光

安康市汉滨区气象局 陕西安康 725000

摘要: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同时产生的一系列负面效应,也为之付诸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特别是以雾霾污染为代表的大气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大气中的颗粒物在成核和吸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气候、能见度和人体的健康。本文探讨了我国雾霾污染治理的关键因素和作用机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雾霾;成因;对策;建议


1 研究背景

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视程障碍物。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大气混浊导致的视觉障碍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实际上“雾”和“霾”经常混合,难以区分。简单的依照湿度分辨并不准确。据研究发现,采用PM2.5能见度来区分“雾”和“霾”更加准确。

2 研究意义

由于我国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建设速度过快,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造成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集中爆发出多种污染问题。雾霾不是各类污染物简单的进行叠加,而是各种污染物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复合型污染现象。由此,引发政府,科学家和七爷界的广泛关注,他们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得雾霾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3 雾霾污染影响因素研究

3.1气象因素

当出现静稳、逆温、高湿气象条件影响下,空气质量较好。风速、降雨量对污染物浓度具有负相关影响。当污染物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重污染天气出现的可能性较大。雾霾污染不是单纯的局部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通过大气环流等途径扩散和转移到相邻地区,因此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3.2生活、工业污染物排放

由于产业转型的初级阶段,中部和西部省份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大范围雾霾事件产生的原因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制造业、采矿业和建筑业的工业排放、区域输送,重工业企业煤炭燃烧、机动车尾气、农作物焚烧等生产和生活行为产生了大量的粉尘颗粒物,导致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3.3人口因素

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以及产业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雾霾气候的形成产生较大的影响。城市蔓延对农用地产生了挤出效应,导致农用地比重不断降低。

绿化覆盖率

城市绿地面积的减少会弱化生态环境的净化能力,增强了城市热岛效应,从而加剧雾霾污染。绿化覆盖率可以将大气中的优化有毒气体和工业烟粉尘进行吸收,能够有效激荡空气中的Pb和C粒子,从而对雾霾的产生产生负效应。

3.4汽车尾气排放

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进而引起的交通拥堵直接导致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也急剧增加。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尾气,尾气中含有固体悬浮颗粒物、硫氧化物和重金属等多种有害物质,排入到空气中的尾气难以沉降,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空气污染指数显著增高。

4 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1月份前后月均浓度达到全年的峰值,造成PM2.5浓度较高主要是因为在此阶段温度较低,大气层结构较稳定,再加上华北地区正处于采暖期,燃煤排放的污染物增加。而8月以后则达到全年的一个最低值。降雨量越大,空气中PM10和PM2.5浓度越低,这是因为雨水在降落过程中对空气中气溶胶粒子有淋洗冲刷和吸附的作用。研究表明,降水对于PM10的清除作用更为明显。总体而言,颗粒物浓度呈现现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5 研究结论

从时间分布上看,PM2.5和PM10月均浓度在1、2月份前后达到高值,在7、 8月份前后达到低值。此外,季节性统计表明,PM2.5和PM10大小基本呈现冬季>秋季≈春 季>夏季。

颗粒物浓度受到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风速、降雨量和人均GDP对PM2.5和PM10年均浓度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第二产业占比、煤炭使用量和机动车保有量均对颗粒物浓度有正向影 响,其中煤炭消耗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机动车保有量。

推进清洁能源来降低煤炭在能源的使用比例,适当限制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实行私家车限号出行,增加公共交通的分担率。加快区域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率等手段来解决颗粒物污染。

6 对策建议

6.1协调机制

对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区域产业优化进行战略部署,产业结构进一步的优化和升级。单个城市治理转变为区域联动联防联控治理机制。

6.2监督机制

相关法律的空白,以及由于对车辆尾气排放现象监管不力所产生的诸多问题。制定较为完备雾霾治理政策级监督政策,将雾霾治理纳入到地方政府年度考核体系中去。

6.3保障机制

政府强化对关系到产业绿色转型的关键技术和领域的支持力度,通过加大投入、高端人才的培育等手段,完善创新支持体系,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为雾霾治理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涛,汝小龙.北京市雾霾天气成因治理措施研究.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第 2期 2012年4月.

  2. 马格, 田国行, 李永华, 等. 郑州市气象因子对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研究.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8, 41(3): 29-38.

  3. 詹建益 ,黄观超2,周华,等.华北地区颗粒物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因素.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4): 1036-1046

  4. 姚祎 ,王宇 ,俞海 ,秦虎. 北京市 2020 年春节期间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1年第2期.

  5. 范建双1,周琳,虞晓芬. 高速铁路和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异质性影响.地理研究, 第40卷第4期202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