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湾区特点视角下的中央商务区规划设计创新——以南沙横沥岛城市设计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8
/ 4


探索大湾区特点视角下的中央商务区规划设计创新——以南沙横沥岛城市设计为例

任永飞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建筑设计院,高级设计师 静安区海防路 421弄 邮编: 200040


摘要:湾区城市是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而中央商务区(CBD)则是湾区发展的引擎,是其功能与城市活力的集聚。本文以湾区城市中央商务区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中央商务区对湾区城市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提出湾区城市中央商务区发展的关键特点,并以广州南沙国际金融岛为实例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规划设计建议。

关键词:中央商务区;湾区城市;高密度城市设计



1、引言

2015年,伴随着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概念首次被明确提出。如今,身为三大国家级区域发展建设之一的粤港澳大湾区,其建设对于处在对外开放新格局下的中国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粤港澳大湾区内包含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其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活力强,作为全球第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城市建设的特点上也越发凸显其重要性。

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以下简称“ CBD”)是城市主要商务活动集中的区域,是一个城市乃至区域的经济发展中枢,是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风向标。在城市及区域各个发展阶段,CBD集中了最高级别的经济活动,代表了城市及区域发展的繁荣程度,是城市功能结构的核心。近年来,我国对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及CBD地区的建设规划进行了诸多研究,包括对广深港等核心城市和包括深圳前海、广州金融城、香港中环等中心区的研究以及上海陆家嘴商务区、北京CBD 等各地区中央商务区的研究,但对于湾区城市及其CBD地区尤其涉及新建CBD区的发展的探讨还有待深化。

本文以广州南沙国际金融岛城市设计为切入点,意在通过对南沙横沥岛的相关规划设计总结,探索湾区城市中央商务区规划设计中的一些设计要点,为相关类似项目提供些许思路与参考。

2、湾区城市CBD的发展特点与策略

2.1湾区城市概况

国际上,湾区城市的发展相对已经完善,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国际知名的海湾城市约有几百个,而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如美国的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日本的东京湾区、大阪—神户湾区以及澳大利亚悉尼湾区等。从经济、人口、规模、城市发展等综合比较,粤港澳大湾区均达到了世界一流湾区的水平,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建设也更符合湾区城市特点。

60e68ae2075e5_html_2f142dbd5cbcfb88.png

表2:世界各大湾区情况对比

资料来源:网络资料

相较于一般城市,湾区城市更加注重区域一体化发展,强调人流物流信息流密集交汇,而同时又需要注意保留城市特质,形成独特的城市竞争力。多方合作机制、区域化的市场机制、明确错位的城市功能分工、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湾区环境及自然风貌的注重以及灵活弹性并不断演进的湾区发展模式是世界级成功湾区的最大特色,也是决定着其城市中心区的有别于一般城市的重要因素。

2.2湾区城市CBD的发展特点

湾区城市个体的发展往往伴随着整个湾区群体空间要素的动态迁移,在地理区域链接度高的区域寻找亟待发展的新区域,培植城市发展新引擎是湾区城市对外发展的特征,而这类发展新区域往往会作为城市的新中心。

结合世界湾区城市CBD实践情况,湾区城市CBD的发展存在如下特点:

①具备经济统领功能,应对城市多元化发展。以相对较小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一半以上的GDP。

②创新经济导入,CBD发展需承载新动能。信息技术产业、高科技产业等创新经济,正在逐步替代传统金融、商务服务等活动,作为城市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

③更加多元的城市活动。不同层次的商业活动,覆盖不同人群需求,形成具有全球、全域吸引力的目的地同时增加文化创意产业比重;精细化服务为主导的文创产业,协同CBD发展建设,从而形成对金融、商务、旅游等产业的有效带动。

④城市文化与独特魅力的展示。作为城市中心,是展示城市的历史记忆、文化魅力的互动窗口。

⑤对各类人群吸引力显著。各类城市公共服务的集聚,契合全龄段各类人群的活动需求,形成城市全天候的活力区,。

3、广州南沙国际金融岛城市设计实践

3.1规划背景

广州南沙国际金融岛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中心——广州市南沙新区明珠湾片区横沥岛尖组团,核心区占地2.0平方公里。规划以“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为核心,充分引入全球金融业高端要素资源,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及广州全球创新金融平台、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平台。未来“金融岛”将作为广州乃至广东省面向国际的重要城市名片。

3.2设计思考

3.2.1构建区域的协同发展

明确金融岛CBD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构建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核心,以金融为锚,驱动湾区创新,肩负国家战略的宏大谋划与长远的历史意义积极。积极探索与湾区同等级城市中心区的协调发展,对标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积极对接大湾区多核心、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明确金融岛科创+金融的发展导向,结合南沙区域的资源优势,打造名副其实的大湾区中心。

3.2.2 轨道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应对湾区特色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交通需求

构建立体城市发展理念,以公共交通先导,打造站城一体的枢纽设施。轨道交通布局横沥及横沥东两枢纽,结合在建广州15号线、18号线以及规划南沙1线、南沙2线及广中珠澳高铁形成五线五站的片区轨道交通网,轨道站点15分钟步行覆盖范围达到75%。注重站城一体化发展理念,实现轨道交通TOD全面开发,并在横沥东枢纽结合分期开发的规划理念,布局规划预留用地,适度放宽高度及容积率规划限制,为后续枢纽开发留有余地。

60e68ae2075e5_html_e5fee25d25615f0b.png

图1:金融岛城市TOD发展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金融岛着眼区域内各类人群交通出行需求,通过交通OD预测划分区域主要出行方式,未来区域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60%,规划组织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慢行交通、地下交通以及水上交通相结合的多样化交通组合,构建立体化交通网络。结合湾区城市高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特点,将交通设施与城市功能融合,提升和强化道路的社会交往功能,确立“行人、自行车、公共交通、小汽车”为优先次序的道路路权分配原则。构建慢行绿道体系,充分体现城市特色,让景观与步行、骑行系统自然衔接,与交通航运、公交、地铁等交通方式有效衔接。

3.2.3 城市中心全天候多元活力的营造

规划强调各类城市功能的混合,注重建筑空间的立体利用,充分联系地面、地下及地上空间,创造柔性交往空间,注重建筑功能的竖向混合,增加商娱、文化等公共功能及居住、类居住等功能,保证区域24小时活力。以国际CBD发展趋势为导向,积极探索城市CBD区域城市活力与复合开发的模式,形成以商办、商业、酒店、住宅及文化等多元业态复合的城市中心区。商业服务业、休闲娱乐及居住公寓等服务设施围绕工作中心区步行可达范围设置,实现区域职住平衡,增加CBD区域的夜间活力,保证交通设施的高效利用。

面向市民需求,实现全年龄全时段服务覆盖,注重人性化、精细化管理需求,构建高品质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区服务能力,构建15 分钟生活圈;步行300 米社区服务100%全覆盖,5 分钟步行到达生活街区,10 分钟达到邻里中心。横沥岛生活圈主要以凤凰大道以西的集中式住区为主要服务圈层,覆盖常住人口约9.1 万人。考虑到横沥岛独特的金融服务与科创产业集聚属性,在凤凰大道以西区域,结合商圈布局适量邻里服务设施,平衡职住需求,从有利于营造兼具环境友好、设施充沛、活力多元等特征的社区生活圈的角度,完善区域生活圈体系。

3.2.4 实现滨水活动的复兴,对原有城市记忆、文化环境的延续与再造

规划突出南沙地区水网密布的地域特色,延续现行控规依托现状河涌”丰字型”水道特色,实现沿涌向海的发展脉络,形成“一核-四廊-多节点”的绿地景观结构。强化河涌文化属性,加强岭南文化元素植入,协调国际化与本地化发展;延续岭南水乡风貌格局,将城市活动导向城市水岸,滨水街区采用疏式格局,空间布局通透开敞,学习传统岭南建筑的气候适应性技术和空间策略将传统岭南建筑空间处理手法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形成一系列由建筑内部空间逐渐向外部环境渗透和过渡的院落空间,有效地屏蔽外围不利因素的影响,闹中取静营造出安静优美的内部环境。

3.2.5 可持续韧性发展的特色设计

构建城市生态绿色发展区,集生态绿色、建筑绿色以及交通绿色为一体,应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城市安全。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因地制宜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针对不同居住用地,设置包括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海绵城市设施及措施。并从城市防洪排涝、风环境、人防以及城市卫生等层面落实安全城市设计理念,考虑水环境对岛屿的影响,着重针对外江洪水、台风暴潮,在按标准建设外围防洪堤的基础上,增加生态超级堤设计理念,为城市防洪提供更多韧性,同时针对地形低洼的特点,根据地块功能的重要程度,分区填高地块,满足各地块防洪排涝要求。

60e68ae2075e5_html_883decfec98cc42e.gif

图5:生态超级堤断面示意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3.2.6 将规划理念与实施落地的紧密结合

坚持规划理念与框架的稳定,同时应用动态发展、刚弹结合的设计思路,湾区城市CBD的发展往往受整个区域的资源协调与发展时序的影响,对规划实施的落地效率及速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规划设计作为整个项目的核心平台,应与各类市政、建设等项目内容紧密结合,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

例如,对街道一体化设计,将道路与建筑退界结合设计。通过退界管控创新形成舒适的街道尺度氛围。结合现有横沥岛尖内次干路及支路道路设计断面,以控制该类街道高宽比在1:1-1.5为主要管控思路,保持街道空间尺度的适宜,突出沿街活力,能够形成一体化设计,对40m以下道路退界细化管控内容。

针对公共服务方面,打造具备社区特色、地方风貌的设施建构筑物,注重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尊重在地居民的生活休憩习惯,引导设施从存在向实用转变。

在城市风貌方面,结合“小街区、密路网”的设计理念,在有限的地块中,引导超高层建筑组群的空间塑造,呈现全方位体现建筑群轮廓有序变化的打造手法,充分体现金融岛独特的湾区象征。

4、结语

湾区的城市中心区发展是一项设计范围广、综合性极强、复杂程度很高的系统性工程。针对湾区城市中央商务区的设计,应当明确其自身功能定位,以高效、复合、多元、绿色发展为理念,综合考量城市交通、城市空间、城市功能、城市文化、城市开发等多层面的发展要素,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及方法。同时,应当重点考虑规划实施,积极协调规划落实工作,做到导控合一,管控一体。

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展开,南沙乃至广州正以广州沙国际金融岛的建设落实为契机,迈向发展全球湾区中心城市的新阶段。



注释

[1] 对现代CBD发展情况的论述来自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秦雅雯《从CBD到CAZ,怎样建设中央活动区》一文

[2]对国际大都市CBD发展方向的判断主要参考各城市发布的城市总体规划、愿景规划、行动计划等。

[3] 数据来自网络公开资料

[4] 论点及数据来自江浩《从CBD到CAZ,城市核心区应是活力之源》一文

[5] 数据来源网络公开资料,作者加以收集整理



参考文献

[1]秦雅雯,SYSU城市化研究院.从CBD到CAZ,怎样建设中央活动区(CAZ)[EB/OL].https://www.sohu.com/a/323497657_120051787?_f=v2-index-feeds,2019-06-28.

[2]赵倩,旧金山湾大都市区1990-2010年职住空间结构演变研究[C],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2016.

[3]江浩,经济观察网.从CBD到CAZ,城市核心区应是活力之源[EB/OL]. http://www.eeo.com.cn/2019

/0617/358799.shtml,2019-06-17.

[4]赵孟千, 郭萌萌. 基于增长极理论的“湾区城市”发展现象研究[C],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2016.

[5] 陈倩敏,袁奇峰.广州珠江新城商务区的开发演变研究[J].规划师,2012,28(增刊):213-217.

[6]龚宁, 汤晓燕. 浅谈地下空间设计——以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地下空间规划为例%On the Design of Underground Space——Taking the Underground Space Planning of Yujiabao Financial District of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as an Example[J]. 中外建筑, 2019(8).

[7]张庭伟、王兰,从CBD到CAZ:城市多元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与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8] 周国平.构建ABLE城市促进CBD向ABC转换———从东京丸之内再开发看现代CBD的发展趋势[J].科学发展,2010,3: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