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8
/ 2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路径

陈云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 404045



摘 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培养理念也被逐渐丰富和完善,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也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就高中历史这门课程来说,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养成,其利于学生在学习和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形成一种人文追求,这样能够很好地完成培养家国情怀的教学任务,接下来文章内容围绕培养家国情怀的方法展开。

关键词:家国情怀;培养路径;高中历史教学


家国情怀即是在对国家历史进行深入了解后产生的对国家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体现在热爱国家,对于国家制度表示认同和遵守并对其有着深刻的思考。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教师们注重增强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富强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在中外、古今历史的纵横比对中寻找历史发展脉络,在历史教学中坚持从历史观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1 情绪感染和故事诉说

高中生不同于中小学生,他们已经具有较为完善的思想体系,在情绪调动方面更容易被教师情绪影响,学生会对教师在教学中带有的情绪有所感知。这种情绪的传达需要老师经过思考和抉择,不能随意在学生面前散发消极颓废的负能量气息,相反要在学生心中塑造出积极向上的阳光形象,教师是对学生如同指路明灯一样有着引导意义的存在,所以在情绪的感染方面更加容易进行,可以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导使其渐渐感知积极思想。教师应当结合实际需要将正能量思想融入进日常的历史教学,运用多种创新形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在学生心中埋下家国情怀的种子并逐步使其生长萌芽最终成为爱国的参天大树。教学形式不能一成不变,否则只会让学生感到乏味,也不能对书本知识产生自己的见解,挑选一些合适的典故事例进行声情并茂地解说,特别是一些可以帮助树立学生正确积极三观的故事。例如那些让人热血沸腾的爱国运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对历史课程的兴趣,也促进了家国情怀的培养,以及一些失败经历带给我们的教训和经验,让学生受到故事的感染并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家国情怀素养,意识到肩负的建设国家的伟大重任。

2 运用现代技术和情景教学方式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一些科学手段逐渐成为教学的“好助手”。现代科技技术有着其他教育方式没有的独特性,可以通过各种音像制品、视频材料、网络资源等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和还原,让学生仿佛回到硝烟四起的革命年代亲眼见证战士们的热血和革命的辉煌。比如教师上课时将珍贵的影像资料播放给学生,学生可通过这些资料清晰地看到当年的革命先烈将自身的生死置之度外,为了国家和民族存亡不断奋斗的真实过程。在了解了飞夺泸定桥的惨烈,台儿庄大捷时战士们成功保卫家国的喜悦后,学生对这些历史事件能有自己直观的感受,而不只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字面意思的理解,并对历史人物所表现的真情实感有所体会,产生情感共鸣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或是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将教材中的事件编排成小短剧,以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体会历史人物所做决定的必要性以及历史先进性,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并将自身扮演角色的优秀品质带入自身的言行之中,在他们的心中保家卫国的战士不再是没有生命的纸片人,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好汉。

3 灵活运用周身资源

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把课本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学习历史应当避免死记硬背,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贯通理解和转换,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这就需要依靠博物馆、烈士陵园等课外资源。历史就像一条长河,河水泛起的每一朵浪花都有它们紧密的联系,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去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组织这些活动时应以感悟家国情怀为主旨,弥补历史课堂纯文本教学的短板,提前确立活动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活动的切入点,活动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知识维度和思维深度,逐步建立课外资源的转化机制,实现周身资源的广泛交流和灵活运用。处于21世纪先进文明的时代,有更多途径让学生了解历史的真相,参观现存的遗址遗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历史人物当时的心情和做出重大决定的艰巨,更有效建立过去与现在的联系,让家国基因深深植入每一位学子的体内,最终养成家国情怀。

4 组织历史辩论赛 不断回顾历史

采用历史辩论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而不仅仅拘泥于课本死板固化的内容,也可以通过举行此类比赛改变学生原有的单单理解式的学习方式,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历史是一个不断重温的过程,历史教学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重大进展的。所谓温故而知新,不断回顾历史才能从中吸取失败教训并总结成功经验,学生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温习旧的历史也从中得到新知识。比如谈到林则徐虎门销烟,可以让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讨论,林则徐的做法究竟是对是错,或许在当时看来虎门销烟是英勇行为,但站在现代角度思考可能会有人觉得这种行为间接挑起了鸦片战争,成为其最根本的导火索。再比如商鞅变法,可以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思考交流,是认为这是时代发展、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或是认为实属多余,都可进行辩论,教师不评判对错,让每个人畅所欲言,才能增强历史学科的魅力,点燃学生思辨的火把,并在其中细细体会古人身上蕴含的家国情怀。

结束语:

家国情怀自古代起就有所体现,它是指一个人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热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也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有的价值取向。历史教学与家国情怀的融合,应让学生明白历史不是枯燥呆板的,历史老师也要深入贯彻课程改革,把握新课程主旋律,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历史课程的快乐,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阎俊.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路径[J].人民教育,2018(23): 43-45.

[2]陈玉琳.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家国情怀[J].学周刊,2018. 38(16): 210.

[3]李妍.初探家国情怀教有资源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运用[J].黑河教育,2018(07): 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