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8
/ 2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策略研究

陈康 陆培争

610502199105138*** 411082199108026***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给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在新时代背景下,住宅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企业和谐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和安全管理,首先建立完善的工程监管体系,明确各个部门的责权,增强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安全施工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工程监管效果。另外,对于安全管理施工单位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积极发现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正和优化,杜绝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全面分析了住宅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管理相关内容,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措施,希望可以为相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策略研究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1.1把控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对建筑工程进行质量监督能够有效把控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从而使得工程的质量达到预期的理想状态。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不断得以提升,加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以增强,人们对于居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这就反映出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把控的过程中,对其质量监管是一项重要的环节和内容,能够在满足人们基本住宅需求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提升人们的宜居环境,促进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2创新项目建设理念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建筑工程的管理大多是被动的,难以实现自主性和具体的执行力,而在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下,建筑工程的质量能够有效提升,还能够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推动管理模式新一轮的变革。在进行具体的监督管理中需要结合施工的情况和环节,并注重其管理模式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从而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水平和总体效益,实现建筑单位的经济增长目标。

2建筑工程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未落实。国内的建筑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着管理制度形式化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地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导致企业内部的考核效果不够理想。还有些企业在考核制度落实情况的时候,大多针对整个部门没有明确到人,导致工作人员普遍不重视、责任监管力度不足。2)监管力度不足。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机构,对于建筑工程监管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项目安全监管工作人员态度不够端正,愿意参与到项目安全监管工作的工作人员也越来越少,使得项目质量安全监管的水平大大降低。另外,工作人员没有很好地管理项目质量安全资料,导致即使出现问题也不能做到有据可查,针对各项检查也是采取应付的态度,这样的管理模式对于项目的有序开展十分不利。3)施工人员质量安全意识薄弱。施工人员是项目施工的直接参与者,其水平的高低不仅会影响整个项目的建设施工质量,而且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水平。目前,国内建筑企业内部的施工人员大多为农民工,他们知识程度有限、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施工安全意识不足、操作规范性较差,很难满足现代化施工要求,给项目的顺利开展造成了巨大的阻力。

3我国建设工程实施质量监督管理的模式创新分析

3.1建设工程实施质量监督管理的模式创新之对内强化管理,提升执法水平

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要实现创新发展就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实施规范化的制度建设,进而提升当前阶段建筑工程监督执法的水平。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坚持集体执法检查的原则。在对施工现场进行执法检查过程中,需要单次派遣两人甚至以上,不得单人行动。这种做法不仅仅有利于保证执法过程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而且有利于实现业务知识的互补,促进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综合能力。其次,建筑工程质量施工管理需要实施质量监督责任追究制。即谁主管的建筑工程出现了质量问题,或者存在大量的用户质量投诉,则主管者需要负起责任。根据发生质量工程问题严重程度对相关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同时追究其相关监督管理方面的责任。最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档案,需要由专业工作人员负责实施统一化的监督管理,例如,相关部门或者办公室需要每天将各个监督小组前一天发出的建筑工程质量巡检问题通知单,按照工程的类别以及其他标准实施科学合理的归类和存档。同时,还需要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进行统计,每周总结相关问题形成独立报告,上报给相关部门领导查阅。

3.2建设工程实施质量监督管理的模式创新之对外严格管理,提高监管效率

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过程中,要想有效提升整体水平,就需要对外实施严格的质量监督,提升整体监管效率,推动建筑工程质量的全面提升。首先,需要不断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动态管理环节,专业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工程重点部位和环节的随机抽查力度。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实施质量行为与实体质量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当前阶段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威慑力。在这一过程中,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分级化配合取消质量控制点,需要对所监督的各个建筑工程实施分级化管理。其次,在对外的建筑工程质量实施监督与管理过程中,需要及时开展工程质量监督交底。对于第一次到工地现场的相关工作人员而言,主要需要告知各个参建方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的有关要求,包括不同地点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文件内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尤为主要重视的事项,隐蔽工程施工时间的通知,建筑工程日常监督管理的方式等。再次,需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质量监督检查的整体力度。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往的建筑工程质量初期验收制度会使得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堆积到工程最后阶段,这使得质量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并且彻底的解决,会显著影响到建筑工程最终建设质量,给整体质量监督监管部门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力度,取消工程质量监督出院制度,将建筑工程监督管理的时间和关口前移。既重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也加强竣工前的质量检查。最后,在建筑工程高质量施工监督与管理发展过程中,专业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信息的及时收集和汇总分析。随着当前阶段建筑工程的复杂化发展,许多检测机构的最终检测结果变得让人怀疑,建筑工程质量得不到最终的坚实保障。因此,在对建筑工程加强监督管理过程中,需要执行检测机构不合格台账零报告制度。通过不断完善相关制度,规定相关检测单位或者机构需要将不合格项目在24小时之内报告相关单位。

结语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发展以及各方面改革的逐渐深入,当前阶段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相关工作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与进步,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发展领域实现了较高质量的依法监督管理。同时,随着我国相关文件的颁布,当前阶段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领域逐渐实现了有法可依,完善且健全科学的监督管理法规体系也已经逐渐形成。当前阶段,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也步入了有法可依有序发展的阶段。但是通过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近些年来,我国形成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运行方式还存在着诸多矛盾与问题。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需要注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实现监督管理的创新发展,促进建筑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哲滔.基于现阶段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途径和措施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20(04):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