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动可见  思可现”,——小学数学有效实验的课题研究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8
/ 3

形成“动可见  思可现”,—— 小学数学有效实验的课题研究报告

靳颖

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 210012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数学课堂的教学改革,教师在教学中全面关注学生的数学能力,并针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数学素质的综合培养。目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根据相关社会学科的培养,已经对学生进行了全面教学。教师提出,在数学培养中,不能单纯的依赖于教师的单方面讲授,学生自身也需要进行记忆以及模仿。因此,小学数学是具体数学实践的体现,在“动可见,思可现”数学教学实验中,“动可见”其包含了自身原有位置以及脱离静止状态,“动”包含学生的“手动”、“情动”、“脑动”[1-3]

在“手动”中,学生可以通过相关实践,以直观的方法积累学习经验。

“情动”则是指学生可以扭转自身对于数学的固有认知,并在情感态度上由衷的喜欢,主动的进行数学学习。

而“脑动”则是指学生在脑海中,将实验过程再现,通过表现表象的实践操作,提炼知识形成过程。从具体组织抽象,借助实物实验表象,对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理解[4]

“动可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保障学生在“手动”、“情动”、“脑动”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可视化学习,并掌握实践知识,形成理论技能。

而在“思可现”中,其思想泛指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脑筋,“思可现”可以完成思维模式的可视化,扭转思维本身,达成隐秘的内心活动。但通过相关的实践活动,学生便可在教学中,完成可视化成长。学生的思维活动借助相关的教学材料,以某种方式进行呈现,完成思维表征的活动成果。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语言、时间、记录等,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于整个问题的认知以及思考程度。并分析学生的思维走向,有效的引导学生完成数学思维模式的发展。学生不仅需要在动作过程中掌握知识点,发展思维。同时,更可以通过初步实践,完成思考,并根据思考的结果完成再次的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形成动词结合,完成循环,保证学生思维发展模式形成直线提升。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实践中,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提供给学生足够的试验材料,并创设环境。引导学生按照要求程序,通过自身的实验操作完成学习。采用各种方式,减少实践精力、物力的投入,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满足社会以及个人教育价值,完成组织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全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发挥学生的个性品质以及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5-6]

2.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数学便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数学自身具有众多的分支,且各项分支均可自成一体。在数学学习中,很多学生对于数学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且难学。因此,教师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很难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数学是严谨、抽象且思维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正处于形成过渡阶段,因此,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可以完成教师传授、学生模仿以及记忆。小学生学习数学与具体的动手实践活动具有密切关联,实践活动可以发挥学生的自身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是最佳途径。引导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完成数学的抽象性以及思维模式的成长[7-9]

此外,数学实验可以给学生提供探索实践的学习环境,创设了真实的富有挑战问题,帮助解放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探究世界。保障学生数学素养形成以及发展的途径,且在后续成长过程中,数学教学必须全面培养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准,并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数学学习机会。保障学生在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中,完成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主动让学生进行实践,可以使学生参与实验活动,成为目前小学教师首选的教学模式。在现行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小学生需要完成实践操作。而在日常教学时,受条件限制,教师以及学生受多方因素影响,导致实践流于形式,整个实验较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操作内容脱离实际,且形式较为单一,无法起到实际效果。目前,我国就此方面的研究不足,针对于国内小学数学专家而言,在动手实践课堂教学模式中,通过“动可见,思可现”的研究完成进一步探索,在课题组成员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结合小学各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全面确保“动可见,思可现”达成小学数学有效实践研究。以教研组为载体,全面构建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动手实践的学习模式,为学生创建全面性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保障每个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效的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完成思考交流,以获得最佳情感体验。保障学生在数学实践过程中,形成能力,提升自身的数学速素养,使学生参与真正的实践活动,达成成长标准。

3.研究过程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传授知识,完成学习方法的优势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掌握学到的知识,完成概括类型。例如,教师在研究时,可以通过讲授法,运用口头语言,完成知识体系的传递。并通过相关媒体的参与融合,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讲授法的知识传递过程,包含教师口头传授——学生完成知识信息的吸收以及知识信息的巩固——最后通过多样性的实践体系——学生接受并掌握知识。

就一般而言,学生在教师讲授整个系统知识过程中,其可以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框架,逐步掌握思维方法,完成数学逻辑能力的发展。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整个知识信息按照教学进度进行分解,划分为若干问题。随后,通过不同的模式,寻找相关的问题事项。通过1、2、3点,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解能力后,可以综合的完成自身知识体系的整理。

在“动可见,思可现”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针对某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分解,使知识点分成问题以及答案,并提出同类的参考事项。而学生则可以向问题以及答案进行整合,通过理解、掌握知识,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并使学生积极思考,融会贯通,掌握知识迁移能力。通过相关的研究证实,可以得知教师的作用并非是口述知识,而是将一整节课的知识进行分解,并找出同类事物,诱导、启发学生完成学生知识体系的迁移[10]。学生更要开动脑筋,将整个知识体系的A、B、C进行问题整理,将教师提出的1、2、3点问题进行落实培养,形成良好的推理能力。在“思可现”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概念以及原理,给予学生的原则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进行积极思考、独立探究。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以及理论。在指导思想中,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实现知识过程。在教师启发中,保障学生自主、自动、自觉的探索,进行科学认知。解决相关的问题方法,研究解题步骤,完成客观的事物属性。发现整个事物的发展起因以及事物自身的内部联系,找出规律,形成自身的独特概念。发现法教学知识传递过程,可以完成知识信息,并将整个知识化解为整个事例,完成归纳。掌握知识,从相关教学体系中,可以观教学体系中教师的隐藏式知识点,并将其化解为事实。并通过启发,使学生接受问题后,积极思考,归纳出整个学习的规律性。让学生自行发现知识,并总结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身的头脑,获得教师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化,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意识。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确保实验课题能够完成实践,确定实验研究、实验过程。因此,我国的教学领域需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建立模型,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小学生的文具盒以及橡皮、书桌、课本等,让小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平面以及立体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抚摸文具盒或橡皮,并提问。教师可问到“文具盒的盖子是什么?”小学生回答“文具盒的盖子是面。”而教师回答“文具盒的大小是什么?”学生回答“文具盒盖子的大小是整个文具盒盖子面积的体积、面是面积。”随后,教师进行表扬,提出进阶问题“以文具盒举例,说出其他的物体。”其他小学生则通过书桌、书本等进行分析。如学生回答“课桌大小、地砖大小、橡皮大小等”。因此,教师可回答“这些表面均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平面”教师说到“整个物体由多个面组成,一个物体有许多面构成,因此这些面所占的空间大小能否叫面积?”学生回答“不能,因为这些大小为面积,而这是占据空间的大小。”因此,教师说道“没错,面的大小是面积,而占空间则是整个物体的大小。”可以避免学生出现知识点混淆,通过“看”以及“摸”,学生可以初步感受到面积以及体积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动可见、思可现”教学培养,使学生能够形成全新的学习方法,建立自主的学习模型。

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培养,落实整个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并实现讲授的结合。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的成为学习主体,体现出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使学生快乐学习,完成自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放松、教师教的舒心。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点以及价值观点,使学生全面发展,活化目前的教学方案。对其进行加工提炼,对于所呈现的教学知识点,教师也需要进行分类处理,以确定教学难点。将立体转化为生活实际问题,教师确保应用题以及学生生活体系连接的紧密性。使学生感受这些题材与自身的关联,保障整个探索活动主动积极。教师亦可将整个学习内容生活化,以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

4.研究成果

因此,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得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动可见,思可现”的研究,可以全面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模式,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理论。在研究成果中,主要完成以下两点教学模式:

其一,保障小学生自身学习模式活跃,具有浓厚的探索欲望,使小学生可以脱离书本单一化的知识体系,避免出现死记硬背。在知识以及能力方面,具备明显的研究基础,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完成学习成长,落实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其二,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整个实践操作技能。通过教师的设计以及实施数学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对自身的学习方法进行转变。通过数学课堂中的实践操作性,学生自身可以形成广阔的学习空间,保障学生自主、自由、创新的完成活动,使学生能够完成学习力的成长。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本课题立足于数学实践,应用教师的教学方法,完成实践研究。积累全新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录制以及活动方案、论文等资料总结,发挥小学数学实践的作用。保障小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在实践操作中,完成研究、探索,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以发展学生自主创新,创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通过主体合作、小组探究等方法,分析相关问题并解决问题,发展发挥数学活动的最新价值。针对学校的客观以及实际现象,积极拓宽学习渠道,完成研究探索,努力营造科学氛围。突出亮点,形成自身特色。致力于对研究中的有形成果,实现科学领域的应用以及推广。在教学中,数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因此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是保障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有效成长过程。教师可以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行加工、培养,以确保小学生能够认知整个规律,完成经验学习。促使学生思维模式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动可见   思可现”—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实验的研究(L /2016/ 288)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余微娜. 思维可视活动绽放异彩——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有效策略[J]. 新课程(小学版), 2019, 000(008):130-131.

[2] 徐兰. 思维可"视",分析有"道"——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 小学教学参考, 2020(14):86-87.

[3] 樊曦. "动可见思可现":建立空间观念——以"体积与体积单位"的教学为例[J]. 教育界, 2019, 000(004):26-27,54.

[4] 吉宗布赤, 洛桑玉珍. 《小学数学动手操作发展思维的研究》结题报告[J]. 散文选刊:中旬刊, 2019(4):77-77.

[5] 郝玲丽, 梁俊峰, 曹芳,等. 《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J]. 散文选刊:中旬刊, 2019, 000(006):P.52-53.

[6] 曹永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经济学, 2021, 3(6):36-37.

[7] 秦春燕.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思考[J]. 魅力中国, 2019(15).

[8] 潘瑞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多给学生发掘创造性思维的空间[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014(009):31.

[9] 拉巴顿珠.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J]. 散文选刊:中旬刊, 2019, 000(006):P.240-241.

[10] 伊敏, 张兰珠. 以形助教凸显实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 黑河教育, 2019, 407(0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