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块密路网街区模式的分析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9
/ 3

小地块密路网街区模式的分析与探索

杨婧

云南师范大学 650500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城市道路的设计方面具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我国很多的城市之中道路设计工作都是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化设计思维,针对城市道路之中的相关设计规则也给予了高度重视。而且一些先进的技术也为我国的小地密路网街区模式的施工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于是,本文主要针对小地块密路网街区模式展开以下相关的分析以及探索,希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地块密路网街区;模式;分析;探索


根据近些年来城市之中的城市道路相关规划模式而言,比较传统的“稀路网、大街区”的相关设计布局基本方式已经逐渐显示出一些缺陷。依照研究者的想法,一般传统的道路街区设计模式主要就是以单一化的干道网系统创建出了城市道路不行以及自行车出行的基本条件,十分容易造成交通堵塞。而且,干道围合的大型居住区域依旧属于交通的主要架构,而且使得国家城市之中的普遍缺少支路系统,所以对道路交通有很严重的影响。于是本文主要针对小地块密路网街区的主要设计模式展开相关阐述。

  1. 小地块密路网街区研究的背景以及意义

建设节约型的城市已经变成了实际发展的潮流,也属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目标之一,这主要也是因为国情决定的。国家人多地少而且能源逐渐匮乏,目前,我国正处于资源十分紧张的状态之下,这也成为了限制国家经济发展的阻碍条件。为了可以有效实现经济可以得到长期以及持续性的发展,一定要建设处节约型的城市。但是在资源十分紧张的这一时期,我国的城市建设却在要求以扩大街区为主要目的而展开城市道路的扩张。但是这一大地块低路网密度的街区基本发展模式属于依照现代主义的主要思想,并且奉行着功能性的隔离、道路中汽车主导,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道路之中的公共领域以及人为精神等方面,这对于道路交通会造成很多不良影响,甚至会为城市带来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例如:交通运输的条件比较差,而且城市整体的交通效率都会下降,人们对于小汽车的依赖也会比较严重,导致城市之中不适合记性步行,使得空气被污染而且严重破坏城市区域之间的内在联系,缺少很多公共空间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使得人们自身的孤独感变得更强,这就导致城市之间的资源消耗变得更高。

大地块低路网整体的密度需要考虑到城市发展基本模式之中的一种资源消耗的模式,使得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利用,这样的城市发展模式属于欧美这种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基本模式,但是和国内城市之中的发展模式之间是不符合的。在新经济时代发展背景之下的城市需要面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这对于小地块密路网街区发展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在规划设计之中应用小地块密路网街区模式

小地块的密路网街区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城市之中的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重要能力,创建出一个更为适合居住充满活力的城市。因为小地块密路网为城市之中道路交通设计工作人员提供了很多借鉴,其中有很多的优势:可以加大城市之中资源的经济效益,而且密集的街道网络之中代表着一种相对而言比较小的区域范围之内可以产生数量最多的街道以及临街面的科学开发基本形式,这种模式的街区结构可以使得商业整体利益变得最大,使得城市之中的土地资源被利用的更为充分。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城市之中交通的整体效率,能够进一步减少以及缩短群众之间使用私家车整体的出行次数以及出行的整体距离,而且还可以为发展的公共交通提供更为良好的交通环境。同时,这一交通街区设计基本模式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加适宜的居住性。这种模式建设设计之下的街区和周围的一系诶街道之间就承担起了城市之中公共活动以及交往基本安全的主要功能,可以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增加更多活力。

(一)交通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也被逐渐推进,接踵而至就是十分严重的交通堵塞、交通事故以及自然环境被严重破坏。总而言之,缺少资金以及空间的问题,而且经常会附带着一些能源紧张问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针对此,人们生活在社会中也会达成一定共识:通过建设新的道路才可以有效解决交通堵塞的问题,为人们的出行增加道路选择,使得道路的空间被拓宽,但是显然这种解决方式已经不是根本解决之策,而且具体的空间问题原因也不在于此。所以,仅仅解决道路交通堵塞的问题,并不能够彻底解决问题。

  1. 确认适合的街区基本尺度范围

现代化城市交通道路设计的科学研究都是由短街区、窄街道而构成的一种城市化区域,进而有着十分舒适宜人的特点。新城市建设背景之下的研究设计发现,小尺度的街区和窄街道之间最适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散步,也属于宜居性比较高以及充满活力的城市化环境。在调查的过程之中,不难发现比较小的街区并不是偶然存在的,这属于一种普遍的街区建设现象。比如在墨尔本的街区基本上都是200米×100米,巴塞罗那的道路街区都是110米×110米,这样的街道比较短,而且尺度也十分小。但是需要注重以下几个基本设计理念:

  1. 建筑开发的实用性:土地建设之中开发潜能的最基本情况就是需要结合周围的围合式,需要依照建筑之间的距离、建筑的基本宽度和针对街道之间的退让距离,可以得出科学结论是设计的结论:不小于40米到50米之间,假如街道属于交通道路,那么最小不能够小于60米。

  2. 城市空间具有可渗透性:在城市之中的街区小一些,而且可以看到道路交叉基本形式之下的拐角就会大一些,路况和视觉之间的渗透性就会变得更好。根据研究表明最为理想化的就是70米到90米的街区,这种类型的街区在中世纪的欧洲城市之中比较常见,但是从交通的基本角度之中,最主要的道路之中开口距离需要不小于90米。

  3. 城市功能具有容纳性:针对街区的进行研究,70米×70米-100米×100米的街区能够满足更多的城市基本功能以及城市之内的合理布局。

  1. 创建出多功能的混合式街区

一座城市的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街区的基本设计形式与之有很大关联,而且和街区设计各项主要功能之间的布局也具有很大关联。街区之间的设计基本方式和街区内部的土地利用主要形式,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环境整体的质量。街区的面积越大,之间的设计越为相似,对于城市之中的街区管理就会变得更为方便。但是其中土地利用区域这一概念具有粗略的特点,主要就是通过多种基本功能以及活动之间进行混合的一种精细化结构。而且传统城市会使得居民以及基础办公设施之间的设施安排在楼层之上,所以对于机动化也没有依赖性,这属于非常理想的生活方式,一般都会得到借鉴。一座城市之中假如具有十分完善的基本用地结构,但是非现代化的都市之中比较常见的雷同商业区域以及居住区域,进而可以创造出一个更为富有趣味性的居住环境。这属于突出混合基本功能理念的进一步开发需要以下两种基本形式来有效实现:横向功能之间的混合,也就是通过被允许范围之内的相邻不同功能区域之间创造出更为丰富的实践活动,进而可以科学增加低碳出行。纵向功能的混合,可以在围合出充满活力的临街面的建筑内部可以有效实现混合。

  1. 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可以简称为ITS,ITS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先进化科学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管理系统之中,综合的运用各种各样的先进技术,比如数据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等等,通过及时以及有效的采集数据并且进行路网信息的科学处理,就可以针对不同的交通运输情况,创建出符合现实所应用的一些需求。因为交通路网的相关设施被科学利用起来,所以,可以进一步有效保证交通运输可以变得更加通畅和安全,并且可以建立出更加智能化的服务以及管理,最终达到将道路达成集约化的发展。

  1. 小地块密路网街区具体的设计

首先,在道路街区的空间设计之中,可以需要进一步保证公共汽车之间的使用权益。在很多的道路之中,公共的策划通行基本需求比较广泛。所以,一定要设置专用的车辆使用通道,避免出现交通堵塞的基本现象。

其次,进一步保证人们可以拥有更多的自行车和步行的交通区域,比如可以减少交通车辆行驶之道路整体的宽度,避免一些安全交通事故的发生。

最后,在可以做到充分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之下,道路街区之间需要做到合理的设置小地块密路网设计,使得小地块密路网在道路设计的使用之间可以更为出色以及更加适合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从前的一些城市化发展道路设计模式一直都在传统设计基本模式范围之内,这对于城市的科学发展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影响。而且,根据国家所建设的“小地块密路网”的城市道路主要布局的模式,将城市之中的路网在建设的时候加入一些多元化的设计特点。这样做可以有效打破传统街道基本设计模式的死循环,可以做到提高支路网的密度和自身的流通性,使得城市的交通设计变得更为科学,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这对于城市交通以及内部整体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铖.开放式街区道路设计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06):59-60.

[2]韩英卓,魏童,何先飞.基于城市道路交通优化的开放街区设计策略[J].城市建筑,2019,16(07):95-99.

[3]李宏.街区道路——适宜城市街区交通的道路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07):39-41+7.

[4]谢晓英,陈一峰,张琦,王欣.从景观设计到历史街区的道路空间统筹——以北京北中轴线城市概念设计为例[J].城乡建设,2017(23):36-39.

[5]於瑞松.基于“小街区、密路网”理念的单向交通组织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7(06):55-57+11-12.

[6]蒋琳,吴佳明.浅析历史文化街区景观道路铺装设计[J].大众文艺,2016(19):85-86.

[7]王倩,杨勐.街区型住区与城市道路相邻界面的设计策略初探[J].建材与装饰,2016(40):63-64.

[8]王轩轩,段进.小地块密路网街区模式初探[J].南方建筑,2006(12):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