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管片生产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9
/ 2


盾构管片生产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乔玉泽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在预制构件生产行业引入RFID技术已经是大势所趋,针对管片生产信息追溯难,数据处理不及时、数据分析不足等问题,探索了管片RFID标签安装方式、RFID标签选型以及管片流水线数据采集方案,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地铁盾构管片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车间级实时动态管理以及关键生产数据分析,可以有效解决进度管理、堆存管理、质量管理等现实问题。

关键词:地铁管片;RFID标签安装;RFID标签选型;生产数据分析

引言

盾构管片的全称为盾构隧道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随着隧道施工技术不断发展,其施工质量大幅度提升,同时对盾构管片的精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地铁盾构管片而言,其对管片钢筋笼的精度要求为5mm,对成形管片的精度要求为1mm,管片宽度误差不能超过0.5mm,从而大大增加了制作难度。因此,盾构管片的生产工艺需要不断改进,才能满足盾构管片制作对精度的需求。而盾构管片的生产涉及大小几十道工序,任何一道工序控制不当,都会影响管片的精度和施工质量。

1盾构管片制作精度要求

工程在施工中,对盾构管片的制作精度有严格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单块盾构管片的宽度允许误差为±0.5mm;弧弦长度允许误差为±1.0mm;成环之后的外半径允许误差为0~+2mm;内半径的允许误差为±0.5mm;管厚度误差为-1~+3.0mm。第二,钢筋混凝土管片制作采用高精度钢模,其宽度和弧弦长的允许误差为±0.4mm,使用完成后要及时保养,每生产100环盾构管片,进行一次精度检验。第三,保证钢筋混凝土盾构管片的表面相对平整,无缺棱掉角。第四,单管片最大裂缝宽度的允许值为0.2mm。

2盾构管片生产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2.1功能实现

1)进度管理基于RFID芯片对管片每个生产环节进行数据采集,最终会形成管片的生产履历信息。对于进度管理,工作人员可以查询到当天的实际产量,以及每一环管片的详细生产信息,若发现实际产量与计划产量偏差较大,可以迅速组织现场进行整改,从而实现了进度的实时管控。2)堆存管理管片入池时,操作人员用手持PDA扫描待出池管片,在该界面选择正确的水养池编号,系统将自动记录管片的水养时间和水养区域。同理,管片由水养池转运到堆场也是采取相同的操作。3)质量管理对于质量检验,由质检员通过手持PDA扫描管片RFID芯片进行预埋件、钢筋笼等隐蔽工程验收,也可以使用手持PDA实时记录产线质量问题。对于质量隐患,当现场一线操作工人发现质量隐患,也可以通过PDA将信息及时上报给管理层。

2.2混凝土拌合物检验

(1)首次使用混凝土配合比时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满足设计配合比要求时方可投入生产。生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2)每次开班前均需要进行开盘检测,由此确保管片生产质量。(3)混凝土运输到现场时,现场质检员、实验员应严格检查混凝土的质量,不合格的混凝土严禁入模。混凝土浇筑入模时,砼坍落度控制≤70mm,并应注意控制浇捣的连续性和速度,防止坍落度损失而影响浇捣质量。

2.3管片钢筋笼的精度控制

先对钢筋笼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型号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用钢卷尺进行测量,按日生产量的3%进行抽检,每日抽检不小于3件,每件抽验4点。在钢筋骨架入模前,要进行对位校正操作,轻吊轻放,避免发生碰撞损坏钢筋骨架。所有预埋件按照设计要求准确安装并固定,防止振捣时移位、脱落。由专人安装预埋件,不得漏装。钢筋胎模采用钢模形式,精度高。端头固定挡板,以充分保证钢筋骨架两端面在同一直线,并确保钢筋骨架入模后的保护层均匀。在焊接钢筋骨架时,要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在符合设计要求的胎模上制作。焊缝严禁发生咬肉、假焊、夹渣等质量通病,同时焊缝的长度、宽度、高度等都要满足设计标准。

2.4管片抗拔试验

试验时管片应平稳放置在试验台上,并将拉力螺旋杆旋入灌浆孔,随后安装测力传感器,由此展开加载测试。遵循分级加载的原则,以短期荷载检验值为参考,当实际荷载值<该值,此时单级荷载应为该值的20%;反之,单级荷载应为该值的10%;若二者的荷载值相接近,此时应将恒载时间控制在3min及其以上。确定不同的抗拔力,由此分别对灌浆孔的螺栓位移量展开测定,同时做好记录。当位移出现急剧增加且传感器所测出的数值并未发生改变时,此时螺栓周围混凝土遭到破坏时的荷载便是抗拔力极限值。

2.5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在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保证都达到设计要求之后,才能进行配比试验。外加剂要检测溶液是否搅拌均匀,在冬季施工时要检测外加剂是否存在结晶,有结晶严禁使用。此外,在盾构管片生产中应按照不同季节配制基准配合比,配合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并和混凝土配料单及打印记录相互对应,按照砂石的含水率将基准配合比调整为生产配合比。在混凝土配制中,每盘投料量不应大于搅拌机的额定投料量,最小投料量不应小于额定投料量的40%,每盘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不应小于120s。原材料添加时称量误差也要严格控制,比如:水泥、水、外加剂的称量误差为±1%,砂、石的称量误差为±2%。每次混凝土配制的前三盘都要进行坍落度检测,此后每10盘进行一次检测。每2000m2混凝土要进行一次氯离子检测,以便及时掌控混凝土的耐久性。在混凝土浇筑时采用专业的振捣台进行振捣,每块盾构管片的振捣时间要控制在4~6min,具体时间按照混凝土的坍落度而定,保证振捣的密实性,振捣结束的标志为:混凝土表面不再冒泡和泛浆为止。同时,要严格控制水灰比,降低收水的时间,提升表面的光洁度,避免发生收缩裂缝,保证外观质量。

2.6蒸汽养护

对已完成浇筑的混凝土进行观察,当其表现出初凝状态后,则需要进行养护处理。基于事先预埋的出坑通道,管片模具可以进入蒸养室并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在养护过程中应注意:(1)升温时间应在1~2h内,不可出现过度升温的情况,否则混凝土会急剧膨胀并对内部结构造成损伤,通常每小时升温以15℃内为宜;(2)工程对恒温时间提出了要求,宜控制在1.5h左右,在进行蒸汽养护时温度宜控制在50℃左右。(3)降温时间控制在1h以上,未到规定降温时间禁止脱模。

结语

本文以地铁管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RFID技术应用于地铁管片自动化流水线生产管理的技术路线,阐述了RFID芯片安装选型研究以及自动采集方案研究,结合具体的生产业务,如质量管理、库存管理等论述了信息化系统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最后以质量分析为例探索了数据分析对于生产管理提升的潜在价值。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探讨了RFID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并未涉及在施工现场以及后期管养中的应用,该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

参考文献

[1]邱忠昊,叶航.BIM与RFID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7):136-137.

[2]夏杰,吴姝娴,杨岚.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在PC构件生产企业中的运用[J].绿色建筑,2018,10(3):61-63.

[3]宋道斌,李春发.置入RFID应用,释放ERP价值,构筑制造业MES精益流程[J].科技与企业,2013(19):146.

[4]姜绍杰,刘新伟,周光星.RFID技术应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全寿命周期追踪管理[J].住宅与房地产,2015(27):50-52.

[5]安然,王辉麟,邵磐.铁路工程埋入式射频识别电子标签技术标准和应用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6,25(7):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