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目标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9
/ 3

小学生学习目标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探索

陶蕾敏,周厚余 通讯作者 ,相婕,叶子萱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摘要: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很大程度上也是其自我价值所在。作为学生学习的首要环节,学习目标类别多样,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也不尽相同。然而,学习目标在价值明确、目标制定和执行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影响学习目标的各种因素,依据教师、家长、学生三方访谈和多种目标管理理论,提出了系列针对性建议,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目标;影响因素;干预策略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智力、体力发展的黄金期,必须使其进行有效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目标与学习动力、热情、韧性和专注力关系密切,对小学生的学习影响较为深远。因而,及时发现目标设立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究对策,不仅能使孩子们体验目标达成的成就感,更能使他们热爱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一、学习目标的作用、类别及发展现状

(一)学习目标的作用及类别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导向针,更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所在,对学习活动有增效作用。缺失学习目标的教学和学习,显然会陷入茫然,极易拉低授课、学习效率。因此,制定学习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会自主制定学习目标,培养执行目标的良好习惯,必定能让学生受益终身。

学习目标的类别多种多样,从时间角度,一般分为长期、中期、近期目标。近期目标多指某一个章节或某一节课的知识掌握目标;中期目标则多指一个学期或半个学期的学习目标,具体时长由教师结合教学实情决定;长期目标则包括职业目标。

参照Dweck和Ames的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小学生学习目标主要表现在掌握目标(学习更注重知识学习和能力提高)和成绩目标(学习更注重成绩和排名,同时具有趋近-回避的混合动机)两个方面[1]。此外,学习绩效目标则关注短期效果变化(如学习成绩)和长期效果变化(如综合素质能力),从而指引人们不断重视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2]

  1. 学习目标的发展现状

当前学习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较以往显然已有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还需及时关注。具体问题如下:

首先,大多数小学生并未充分认知到学习目标存在的重要意义,对学习目标促进学习作用的认识有待加强,导致其只关注成绩,缺乏对自身行为进行正确归因,不能形成高输入-输出的长效学习模式,所以考试是“滑到哪里算哪里”。

其次,学习目标制定的合理性有待加强。小学生的学习过程由家长和教师主导,其参与制定学习目标的机会相对欠缺,但由教师、家长决定的学习目标又容易过高或过低,故不利于达成较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当小学生完全以家长、老师的期望为学习目标时,也容易导致其学习动力不足。

另外,学习目标的执行力不强。虽然很多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在开学初、寒假设立目标,但这些目标、计划在学生眼里往往都是“太难”、“半路夭折”的。未曾体验到执行目标、完成目标的成就感,孩子们就不会主动去设立目标,主动关心自我的学习状况,这对其长远发展来说并不是一种好现象。

二、小学生学习目标的影响因素

影响小学生学习目标的因素涵盖多个方面,笔者主要研究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

(一)家庭因素

1.家长对学习目标的重视程度。现如今,还有些家长脑中残存着“读书无用”、“金钱至上”的错误观念,这些家长对学习目标的制定和执行自然是不上心的,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和态度也将直接影响孩子。比如有些家长光顾着从物质上满足孩子,忽视了对子女积极上进品质的培养,没能让孩子养成从小树立学习目标的良好习惯。

2.家长的期望和要求。不同的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期望和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然重视学习目标的制定和完成,但为孩子设计目标时可能存在“拔苗助长”倾向,容易削减孩子的学习信心;反过来,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很低,这也不利于小学生发展潜能的挖掘。家长忽视孩子的自主意愿,导致学生不完全认可自身的学习目标,也会降低其学习积极性。

3.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家长采取合理的家庭学习辅导方式,能使学生享受到按目标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愿意主动树立学习目标。另外,家长重视自身学习目标的设定,给学生做好榜样,营造学习型家庭的氛围,有助于激励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和积极促成自身学习目标的实现。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也离不开良好的亲子关系,不融洽的亲子关系,如父母的打骂、体罚,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不利于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二)学校因素

1.教师教学能力与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学习和学习目标的影响是极为直接深刻的。具备较强教学能力的教师,能结合学情,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中呈现,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继而使其能够高效学习。他们也能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和课后提问,改进教学目标,使其更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此外,师生关系也将影响学习目标设立和执行。若师生关系不佳,学生对教师持抵触、反感态度,不愿接受教师管理,那么其对教师要求达成的学习目标,自然是不愿认可、执行的。

2.班级环境及同伴关系。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是较为密切的,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日益显著。同龄人中的学习榜样,很容易引起小学生效仿,激励他们树立自身的学习目标。当然,无心学习、目标不明确的同伴也会对小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当然,班级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环境带给学生学习目标上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若班级环境强调掌握和努力,则个体倾向于采取掌握目标定向;若环境强调成绩和能力比较,则个体倾向于采取成绩目标定向[3]。班级归属感中的角色意识、参与意识和服从意识也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使其树立起学习目标。

(三)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于学习目标的影响虽不及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那么明显,但是其对于学习目标的影响也是存在的,所以不应被忽略和忽视。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红、主播等职业越来越火爆,“容貌至上论”和浮夸、拜金的社会倾向,使小学生未能正确认识到学习的价值,从而影响了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因而教师应引起重视,并加强引导。

  1. 小学生学习目标干预策略

(一)增强学习兴趣,明确目标价值

当问及学习目标设立的影响因素时,教师们提到了动机和环境。因而,开展面向不同年级的丰富活动,如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使学生深入了解学习的意义,不失为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的良策。同时,营造向上乐学的班级氛围,教师、家长、同伴以身示范“学习”及其意义,则能从情感层面鼓舞学生,使其热爱学习,乐于树立学习目标。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有部分学生是没有学习目标的,且其未能认识到目标设立的意义。这与其家长不重视学习目标设立有极大关系。或许就小学阶段看,学习目标的明晰度并不能很大程度上预判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监督、教师关注等因素更能影响孩子的学业表现。但从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角度看,学会设立学习目标则成了一种必备能力。当我们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每天、每周、每月怎样规划自己的学习、具体应完成哪些任务时(特别在寒假)”,就能极大提升个人获取知识的效率。因而,学校、教师应做好相应的宣传,破除部分家长不重视学习目标的教育理念,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设立学习目标。

(二)充分了解学生,尊重自主意愿

要实现学习目标干预,教师首先应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充分了解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谈话、集体活动、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过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个性心理和家庭状况,防止对学生学习目标设立的不当指导。在教师访谈中就有老师提出,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承受力,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指导设立不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学习目标,并且给予表扬鼓励——特别对后进生。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应给予孩子参与制定自身学习目标的机会,使孩子充分认同自身的学习目标,愿意为其付出时间、精力和意志努力。课堂教学上,教师可在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开展座谈,以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的认可度,以提升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有效性。家庭教育中,家长可多与孩子交谈,了解孩子的心声。通过访谈笔者发现,孩子和家长都认同学习目标的情况下,学生明显学习动力更足,都能实现自身的短期目标且能够维持较好的学习成绩。而当孩子的学习目标只是父母心目中的目标时,他们身上的压力有时是更甚于动力的。

(三)开展策略指导,科学设立目标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都认识到了目标设立的重要性,且提供了部分“小窍门”,但很多家长在指导目标设立方面却缺乏经验或是没有想法。因而笔者结合部分教师的建议和各类目标管理原则,以期为小学生家长提供参考。

教师们首先给出了设置中长期目标的建议,比如将期中或是期末的考试成绩作为中长期目标。同时应引导学生将中长期目标拆分成系列小目标,然后激励他们根据现阶段的学习情况,达成若干个小目标,从而逐步迈向更高学习阶段。这里其实蕴含了管理学中的“OKR”原则,即“Objectives & key results”,采用将总目标转化成一级若干关键结果,再以一级关键结果为分目标,转化出二级关键结果,以此类推......这一原则下的学习目标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集中指向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因而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此外,教师们还建议,以具体确切的数字或分数来设定目标。这与著名的“SMART”目标管理原则相一致——“具体的(Specific)”、“可测量的(Measurable)”、“可达到的(Attainable)”、“相关的(Relevant)”、“有时间限制的(Time-limited)”[4]。同时笔者也认为,教师应特别注意提醒学生在设立目标时需要考虑实际,比如不能把时间表安排得太过理想化、太过密集,以至于变成了三分钟热度。

(四)家校通力合作,助力目标达成

基于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拥有短期学习目标但目标在学生眼里多是“很难实现”、“动力不足”这一事实,接受访谈的教师们首先提出了目标愿景的观点。比如通过对小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指导学生经常给自己积极暗示和想象目标实现的喜悦和成果;在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后使其重新树立目标,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师们还建议学生可将目标达成分为计划、执行、总结和调整四个阶段。在计划阶段,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大胆地设定自我学习目标;执行阶段,激励他们努力实现目标,不要害怕失败;总结阶段,教师应帮助学生们总结在实现学习目标中遇到的挫折困难,从而形成学习经验;调整阶段,要求学生在原先的学习基础上调整学习目标,保证不断进步,从而进入下一学习阶段。这与管理学的“PDCA”循环模型基本一致,即采用“Plan—Do—Check—Act”的方式,在“Plan”环节提出目标和计划,在“Check”和“Act”环节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总结成功经验并尝试模式化,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则作为下一个“PDCA”循环模型的计划起点。

针对当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一位优秀小学生家长也提供了自己的小妙招:周末限制孩子的上网时间,防止孩子因为自制力不足而沉迷网络;同时采取奖惩制度来鼓励孩子用努力学习换取合适的上网时间。当然对不同孩子的奖励要贴合其个性特点,比如访谈中有的孩子特别喜欢钢琴,努力把数学考试考好就是为了能够一直学习弹钢琴,还有的孩子因为羡慕别的同学考试成绩优秀能够得到金钱奖励,而暗下决心用功学习。

  1. 小结

综上所述,学习目标是小学生进步途中的指向针、推动力。身处MOOC、线上教学、电子书包盛行的大数据时代,目标意识、目标执行经验,与个人学习力和发展潜力紧密相关。因而,教师和家长都应关注孩子的学习目标,有意培养小学生的目标设立、执行能力,为其终身学习的实现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柴青松.学习心理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02

[2]陈耀礼. 基于学习分析的小学生学习干预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3]蒋京川. 成就目标定向与班级动机氛围、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4]张作俭.管理方法与技巧[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2


课题标识

基金项目:2020年杭州师范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小学生学习目标设立的影响因素、干预研究和系统解决方案”(项目编号:1085C5212030522)。

作者简介:

陶蕾敏(2000.1-),女,汉族,浙江绍兴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小学教育;相婕(2000.4-),女,汉族,浙江湖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叶子萱(2000.12-),女,汉族,浙江台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通讯作者:周厚余(1976-),女,浙江杭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发展,通讯邮箱:1120847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