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一座校,幸福一方人-谈校长的学校管理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9
/ 2

管好一座校,幸福一方人 - 谈校长的学校管理策略

章文剑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坎门中心小学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 317602

摘要:教好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管好一座学校,幸福一方社会。校长作为一校之长,在学校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广泛背景下,如何做到“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尽其事”则成为每个校长必须积极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教育,校长,管理策略,办学理念

校长一职古来有之,因地域文化等因素,造就了中西方在校长职能上存在细微区别,但同样作为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总负责人,校长的治学理念和管理方法深深影响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对于一所学校而言,校长犹如一位钢琴家,只有熟悉每一颗琴键,拨好每个音符,才能弹奏出美妙的乐章。而小学阶段正是每个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起点,学校管理理念和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和思想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学校管理则改革大有可为,如果不进行学校管理层面的改革,教学层面的创新就会缺乏根本的支持因素,创新教育,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便沦为空谈。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一方面,须具备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能力,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将学校管理改革的最终目标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也应具备因地制宜的管理思想,突出管理的独特性和开放性,从而孕育出具有中国特色、地域风情的学校文化。基于此,笔者将从自身的管理理念和实际出发,对如何管好一座学校展开具体论述。

一、注重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长基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这两个问题深层思考的结晶。办学理念作为学校教育发展进步的基石,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彰显时代之精神,也要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理想教育,体现本校特色。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办学理念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相结合,并以社会效益为首,追求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从而以现代教育思想创办现代化学校,以完全的教育培养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人。例如:在学校管理过程中,面对错综复杂的学校管理层,往往会陷入处处可改却又不知如何下手的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从办学理念的角度入手,重新审视办学初衷,结合国家层面的教育理念和本地实际的教学情况,想学生成才之所想,急社会需要之所急,把培养人才、创办名校作为一切管理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敢于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的深度和广度指明方向。

二、提升思想品质

一个人所呈现出独特的人格魅力是其思想品质的直接体现,校长作为一校之“魂”,在个人的思想上应具有高境界、大格局的良好品质。只有修养和品德高尚的校长,才能真正起到凝聚人心,引领方向的作用。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应以坚定的信念筑牢学校精神之基,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学校发展,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切实增强学校管理的内生动力,提高管理的厚度。比如,在管理过程中,校长必须具备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力求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站好第一班岗”,努力做好自身的分内之事,为学校教育起到带头作用,二是要“敢于创新”,敢于创新是提高个人魅力的重要途径,校长不应是墨守成规之人,一定是“敢于探究未发明的新理,敢于进入未开化的边疆”的人。三是要“坚持做好为止”,只有校长坚持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做好为止,才能让师生在贯彻执行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四是要“懂得感恩”,懂得感恩之人,常怀宽容之心,校长应做到“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方能构建和谐的学校文化,与师生同休戚,共进退,让学校成为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

三、善管善治

从善管到善治,凸显的不仅是顶层设计中党的建设问题,同样也适用于学校的建设管理,善管到善治的转型,是新时期科学化、民主化管理的根本之策。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主要责任人,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从管到治,一字之变,变得是管理理念,是时代背景下全新的建设和管理布局。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校长要从实际办学条件出发,在政策的引导下寻求教育管理的突破,一方面,既要实现办学制度的现代化和标准化,从学校环境到管理制度,在对比中去发现问题,吸收外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时,认真聆听学生和教师的意见或建议,以形成独特的校风、学风,让管变为“治”,真正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比如,在管理过程中,校长应集中精力控全局、抓关键、攻重点,创新规划学校的未来,并定期召开师生大会,传达最新的教育理念,通过“意见箱”来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心声,真正做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另一方面,也要从学校管理的细微之处入手,注重管理中的每一处细节,虽不至于亲力亲为,但也要对事关学生和教师的每一件事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一校之长的亲切感,达到心照不宣的境界,从而使学校管理“更上一层楼”。

四、全面倡导德治

 学校管理中的“德治”,是建立在全体教师和谐发展的基础上的非刚性管理模式。 “德治”的前提,是学校管理者摒弃了世俗观念中的教师仅仅是被管理者和服务者的错误理念,而把教师看成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的最高和最后执行者,看成决定一个学校生存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德治”是既是校长教学理念的体现,更是对教师要求的直接表达。对于学校教育管理而言,德治之本在于治师,师德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从教之要,对每个学生品德思想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全面倡导德治,要求校长在管理过程中将教师管理放在学校管理的突出位置,立足于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允许教师自身自由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比如,一方面,校长应建立完整的教师管理机制,以“一切为了学生”为教育管理的基本准则,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进行考核,并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打造一支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的教师队伍,从而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求营造“德高为重,率先垂范”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德育之光照亮校园的每个角落,师生之间以礼相待,与人为善,从而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君子品格,在做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同时,也能够发挥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五、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法治是学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依法治国,以法治校的必然要求。学校作为一种“小型社会”,必然需要法治的有效参与,才能让管理的种种机制得以落实,保证学校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转。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应树立以法治校的基本观念,构建起相对公平的校园评价机制,改善“人治化”管理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矛盾,推动一切管理工作的正规化,让学校管理在规范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使学校教育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有法可依,有迹可循,让一切变得秩序井然,呈现出和谐校园应有的模样。

总而言之,学校管理是一门学问,如何做好这门“学问”,既是校长的职责和使命所在,同时,也是学校每个成员应积极思考和参与的课题。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管理亦是如此,即使拥有一套系统的管理体系,也需要在创新中不断进步,作为一校之长,探寻真正的管理之道,唯有创新,方可解忧。

参考文献

[1]廖仁华.多管齐下,做学校管理的“智者”[J].教育家,2021(15):54.

[2]王根旺.提升校长领导力 加强学校管理——学校管理之我见[J].读写算,2021(07):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