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堂下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2
/ 2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下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王蕾

重庆谢家湾小学 40005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核心素养主要涉及到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能力以及知识等方面,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小学语文教师希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增加课堂上互动次数,活跃课堂气氛,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进而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引言:语文是一个人学习阶段必不可少的一个科目,学习该科目的主要方法为长期积累,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够为学生日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接触语文时间较短,教师需要重视对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让他们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提升自身文学素养。

一、增强师生互动,培养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学会“察言观色”,在课堂上通过提问、交流、回答等程序对每一个学生的动作和神态进行观察,结合课堂实际学习情况帮助学生疏通和讲解相关知识点,认真倾听学生的课堂发言,及时鼓励和引导,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1]。例如,教师在讲解《蝙蝠与雷达》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在进行讲解之前可以设计几个课前小问题,“同学们知不知道什么是雷达呀?”、“蝙蝠在夜里是如何飞行的呢?”、“人类从蝙蝠身上学到了哪些有用的东西呢!”让他们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将问题带入到课文当中,边读书边思考,阅读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让同学们讲一讲自己的蝙蝠和雷达的理解。同学A“课文里做实验得出蝙蝠是用耳朵来辨别方向的,因为第二次实验的时候堵住了蝙蝠的耳朵,结果蝙蝠到处乱撞。”,同学B“在第三次实验的时候将蝙蝠的嘴巴封住蝙蝠也会到处乱撞,无法辨别方向。”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蝙蝠主要靠耳朵和嘴巴配合进行探路和飞行,而科学家借鉴蝙蝠的探路方式在飞机等工具上装置雷达,让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有效避开障碍物。教师采用引导方式让他们自主探索文章内容,加深其对语文知识的印象。

为有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例如,教师在讲解古诗词《山行》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一个小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寻找古诗词写作的背景,以及诗人的资料等,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带领同学们共同朗诵诗词,通读古诗词之后教师寻找学生上台为同学们讲解自己所了解的古诗词内容,要求其他同学适当做出补充,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

二、贴近日常生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其层面涵盖相对较广,学好语文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教学的入门基础为语言,与日常生活非常贴近,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从语言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讲解方法,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条件内为他们打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2]。例如,教师在讲解语文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时,在讲解之前首先可以在课堂上导入谜语“一个胖娃娃,埋在地底下,头顶绿襟穿红褂,夏天播种秋天拔,小兔子们最爱他”引导学生猜谜语,当他们猜出谜底“胡萝卜”之后教师即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正式学习课文之前,教师还可以提出几个互动问题“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胡萝卜,那么有没有同学爱吃胡萝卜呢!”同学们争前恐后回答爱吃之后教师可以引出课文“这么多同学爱吃呀!真巧,今天有一位老先生也非常爱吃胡萝卜,所以大家都叫他胡萝卜先生,现在让我们看一看胡萝卜先生的故事吧”。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内容,阅读过程中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问答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三、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在课堂存在的主要目的为解决疑难问题、传道授业。在人的学习生涯当中自主学习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一旦培养出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则能够更好的掌握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课堂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学生学习知识内容相对较少,所以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在课后多接触其他文学知识,自主消化,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3]。不仅如此,语文核心素养是为人处世、道德修养、文化教育的基础,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可有效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的效率,成功实现自身约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积极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内容,让他们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课堂上寻找学生讲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其感受到自主学习好处,感受到独立克服困难的成就感,有效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四、引导学生温习,巩固语文知识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句论语讲出了学习最关键的内容[4]。教师在课堂进行生动讲解之后,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了最基础的理解,但是课程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及时督促他们温习课堂学习的内容,防止其因长时间不学习而忘记相关知识。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存在偷懒状态,没有及时温习课堂内容,导致教师再次提及或者考试的时候表现不理想,最终导致无法跟上教师课堂教学的脚步。例如教师在课堂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李白的《望天门上》一诗的时候,教师在课前可以引导其复习之前讲解的《山行》、《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三首古诗,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记忆背诵或者默写学过的三首古诗,加深他们对古诗词的印象,让他们了解到“温故而知新”的重要性。学习并不是一瞬间的事情,而是一项需要长久坚持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其不断学习新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还需不断加深对旧知识的印象,通过不断温习消化所学知识,有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结束语:语文核心素养主能够有效提升一个人的人生感悟、情感表达和语文学习能力。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建立语文核心素养,所以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建立语文核心素养的黄金时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不可以只局限于识字背诵等教学,需要加强课堂互动频率,为他们打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寻找快乐,良好建立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曹莹.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刍议——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0(06):90-93.


[2]计宇.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路径[J]. 教学与管理,2018(17):40-42.


[3]邱丽莎.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学理论,2018(08):221-222.


[4]王凯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新探[J]. 教育现代化,2017,4(36):23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