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少儿钢琴教学观念的几大误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2
/ 2

试谈少儿钢琴教学观念的几大误区

常响

上海师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市 杨浦区 200120

摘要:幼儿作为祖国的花朵,父母的宝贝,在父母心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独一无二、优秀的。因此,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给幼儿上兴趣班、才艺班,以保障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长的更好。如给少儿安排舞蹈学习、安排钢琴教育、武术教育等,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从小就与众不同,聪颖又能干。所以,在目前的钢琴教育市场,越来越多的幼儿父母会安排自己的孩子参与钢琴学习。本文主要从片面强调智育作用,夸大智育功能,家长陪学陪练耗时费力得不偿失,等方面论述家长在少儿学习钢琴时出现的几大误区,让更多的服务认识到自身观念理解的错误,以更好的推进少年儿童发展。

关键词:少儿;钢琴教学;误区分析

一、过于片面的理解智育内容夸大其作用

对于钢琴的学习,说句实话需要学生具备天赋与兴趣。钢琴的学习注重对学生整体机能的培养,如学生要会看、会听、会思考、会动手,需要四肢协调,各方面都有很快的反应能力,耳朵能分辨音乐,动觉器官平衡协调的运动能力,这些条件能够让孩子反应力提升,记忆力增强,理解能力强化,整体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升,这一些是钢琴教育真实具备的特性。不过,现代教育中,就有一些父母或者钢琴教育者片面强调智育作用,夸大智育功能,有的钢琴教育者甚至用纯智育的教学方法进行钢琴教学。这种教学就有一点偏离轨道了,是在误导别人。在钢琴教育中,我们容易忽略一个根本性问题,那就是钢琴教学的智育作用是有条件的。对于钢琴教育而言,它属于情感教育范畴,就如同著名的作家托尔斯泰所言: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引起某种情感并传达情感的工具。所以,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需要保证学生主观性感知能力的提升,才能真正意识到教育的美,钢琴的美,创作美,情绪、思维、智力才会有情绪变化与反应,孩子在学习中才能收获快乐,精神集中,并具备理性的意识投入到真正的学习。此外,兴趣是驱动钢琴教学的一大条件。就如我国教育思想家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任何一门学科、兴趣的教学都需要用方法来刺激,而兴趣是最有效最直接的,需要施教者善于利用教学的方法,掌握教学的规律,会挖掘少儿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教育的因子,在教学中为孩子构建良好的学习、探索环境。而再则从生物学和医学的角度看,学习一门特殊的兴趣教育,只有左右脑协调使用均衡发展互相促进,并且具备1+1>2的超值效果。但综合来看,我国的小学生群体文化课程仍旧占了很大的比重,很多学生在左脑和听视觉器官很疲劳的现实状况下,在进行额外的钢琴教学,其实是加重了学生疲劳的强度,右脑也长时间持续兴奋和疲劳,很容易损伤少儿的右脑甚至整个大脑的发展。所以,钢琴的学习并不能替代智力的培养,虽然有作用,但仅仅依靠钢琴显然是不合理的。

二、家长陪学陪练浪费精力不应该

陪学现象在我国教育社会非常常见,小到小学,大到高中阶段,父母将所有的精力用于培养一名优秀的孩子身上,在吃穿住行上限制学生的自然发展,反而将更多的精力用来培养孩子。很多陪学的学生都存在一个问题,如文化能力出色,甚至异于常人,但情商、独立能力几乎为零,也就是说脱离父母的照顾,很多这类学生会失去生存的能力,而这也让社会一致嘲讽陪学这一问题。我们现在就思考一下,钢琴教育是否需要家长陪学,钢琴的基础教学包括了:手型、指端触键、指关节凸出、把膀臂的重量转化为动力进行弹奏等良好技术要求的形成,都是学生主体在若干次练习中逐渐磨练出来的;而曲子、乐理、曲谱的学习也是一个过程,一点一点积累而成的;手的弹奏更是从单手弹到左右手交替弹,直至双手对位弹奏。这些都是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一个递进过程,一般来说施教者选择好教学方法与教材教法得当,耐心友好,富有责任心,那么完全没有家长陪学的必要。更关键的是,钢琴教学中的很多内容有专业性,并不是父母在身边指导就可以学会的,家长一旁实施点拨,有越俎代庖的意味,甚至在某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的奴役行为,长期对孩子的发展天性进行压制,监管压制,学生会产生浮躁心理,应激性反应,甚至对学习、对自身爱好没有选择权利,并不利于孩子身心的综合发展,反而影响其前进,获得健康的人格。所以说,家长陪幼儿学习钢琴,耗费了很多时间与精力,并不适合于钢琴教学,家长应该给与孩子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去领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真正适合其发展的之路。

三、片面评价,不注重方法,不关注施教过程

很多家长都望子成龙,在短期内能够学好、做好,钢琴的学习亦是如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短期内能够演奏音乐,能够拿到等级钢琴证书,却忽视了学习的过程。真正意义的钢琴教学,应该是以兴趣为出发点进发的,通过钢琴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心情释放,缓解学习的压力,使得身心都可以获得综合性发展。而很多家长却只注重结果,如以弹奏钢琴的数量决定教学的质量,以相关证书证明孩子的优异,参与相关比赛衡量学生的综合实力水准。殊不知这是攀比心理在作祟,急功近利思想在教育中是万万不可的,只看结果不注重过程,孩子的教育将以牺牲原本培养兴趣的初衷,包括钢琴教育赋予的情感、心理、认知、听视觉、动觉等特殊教育功能都将被抹去,这对于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显然是不好的,并不利于少儿健康的发展。

四、只有兴趣不意味适合

很多钢琴教育工作者在讨论钢琴教育时都会思考一个有趣的问题,那就是兴趣在教育过程的作用,毕竟钢琴教育有兴趣的孩子表现的积极性、好学性远高于普通的学生。很多人一致认为让孩子保持对钢琴的兴趣,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参与到钢琴的学习中去,这种思想无疑是正确的。不过值得思考的是,只有兴趣,人为其它能力可以慢慢培养,如音乐天赋、身体机能对音乐的感官能力可以后天养成的,这样得思想是错误的,能够存在这样得人仍然是少数,不适合绝大部分的群体。每个人都明白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但要真正实现良好教学,不可忽略兴趣对孩子持续性作用,如何保持兴趣的可持续性才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家长关心的问题。所以,钢琴的基础练习是钢琴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如果我们在孩子学琴的最初阶段就将重心集中在培养孩子对钢琴学习的兴趣上,而忽视弹奏的一些基本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学琴的最初阶段我们或许可以通过一些简单又有趣的乐曲和音乐故事来吸引孩子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乐曲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手指运动的技术性要求也越来越强,这时前期不重视基本能力培养的恶果就会逐步表现出来,完成乐曲会越来越吃力,弹奏的效果也不能得到肯定,兴趣要持久保持肯定不现实,很多教育工作者会陷入尴尬的环境,继续往下进行学生明显无法胜任,重新开始基本能力的训练又失去了最好的时机,如何实施有效的钢琴教育,仍旧需要从基本的手指训练开始,保持初心,一步一个脚印的学,才利于学生兴趣的持续性培养,并兼具更长远的教学意义。

结束语:总之,让幼儿学习钢琴,重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用音乐陶冶情操,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这样才能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常薰匀.试谈少儿钢琴传授观念的几大误区[J].明日风尚,2020(07):89-90.

[2]沈歌.试谈少儿钢琴教学观念的几大误区[J].北方音乐,2018,38(01):229.

[3]何月珍.谈少儿钢琴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J].儿童音乐,2015(08):60-62.

[4]王琰.儿童钢琴教学的认知误区及解决策略——兼谈少儿音乐感觉与音乐表现的培养[J].林区教学,2010(09):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