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公式化现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2
/ 2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公式化现象研究

刘永琦

合肥师范学院 文学院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知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初中生是吸收知识的主力军之一,而学习语文课程是初中生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写作的学习同时又是语文课程学习的重点。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许多教师煞费苦心,使出了三十六计来提高学生的作文分数。写作公式化在应试教育中的优点显而易见,但同时却也导致了语文写作教学的套路化,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作文教学呼唤着更新和更变通的教学方式。对此,教师极有必要就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公式化”现象进行反思,进而转变教学观念,采取更适合学生的写作教学模式,使文字能够在学生指尖起舞,促进学生语言输出能力及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公式化现象

引言

初中语文写作不仅能有效锻炼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及思考能力,更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但在当前的“公式化”作文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上述能力非但未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和锻炼,甚至连准确表达个人观点的勇气都在这一教育模式下被淡淡弱化。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着教学方式落后、学生缺乏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公式化教学等方面的问题。经过长期的实践验证,传统的公式化写作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不足,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机械的使用公式被动学习,可能使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消退。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使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目标难以落实。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将作文教学带入了一个怪圈,很多学生的创新思想因此被抹杀。为了走出这一怪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封闭的语文课程应该开放起来。我们有必要就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公式化”现象进行反思,进而转变教学观念,采取更适宜、得法的写作教学模式。

一、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公式化现象

作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中考语文中的分数占比也相对较高。在“教育价值取向”的倒逼之下,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文拿高分”的重要性置于“教会学生写作文”之前,作文教学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功利性,在功利性的动机作用下,作文教学逐渐衍生出了公式化模式。作文要求严谨规范并没有错,但不能生搬硬套。在教授某一类写作内容时,教师往往会“传授”给学生一套模板,以及适用于一类文章的“引用文库”。“开头总起——内容——结尾归纳”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同时常见的议论文写作公式也可概括为四个字“引——议——联——结”,记叙述文总是要求学生开篇点题、结尾点睛这样的流程来完成写作。为防止学生写作时跑题,甚至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会就各类文章为学生归类大致内容,如哪类名人事迹适用于什么主题的文章,什么样的论点要用什么样的名人、事迹作论据等。在平日的作文训练中,教师则会反复地将一些作文“技巧”公式化地抛给学生,让学生烂熟于心,在作文过程中套用案例和框架。

这样的方式有利于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程序,提高作文训练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考场写作的时效性。但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像散文、报告文学这样的题材有时用这样的格式就并不合适。用一成不便的格式来写作文,这是形式主义的表现,也是一种形式决定内容的错误认知表现。在此模式下,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便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寻章摘句、乱用名言、拼凑堆砌等情况,甚至为了贴合主题“编”事迹等,一篇篇看似规整、切题的文章却总是缺了点——真情实感。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应当是一种融合众多元素的思维训练与语言输出活动,而在这种公式化的写作训练模式下,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必然无法得到应有程度的提升,甚至会丧失对写作的兴趣,得不偿失。综上,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公式化现象是需要反思的。

合理改造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公式化现象

1.明确写作教学目标

写作教学公式化、无目标性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长时间以来的痼疾,也由此导致写作教学陷入高耗低效的境地。想要破除写作教学长期以来的公式化现象,首先要对写作教学的目标加以明确。在明确写作教学目标这一方面,统编版教材为教师带来了指引,该版本教材在写作模块上一改以往教材的无序设计,确定了写作教学目标的核心和层级。因此,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以新课标为依托,结合统编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写作能力、生活经验,确定并细化写作教学的目标,使之能够契合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认知水平。教师先要确定每一单元的写作教学核心是什么,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这个问题,而非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写”。

例如,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专题为“写出人物的精神”,要求学生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对此,教师可根据该专题的相关引导,将本单元的写作教学目标设置为:1.找出能够体现好朋友特征的关键词;2.捕捉细节,以具体事例突显关键词。3.要注意作文结构,因字符有限,要设置好文章结构,不可本末倒置、头重脚轻。以上教学目标的设置一改以往公式化的作文教学形式,能使学生自己经历思考、筛选关键信息及自主设置作文结构的过程,教师只起引导、点拨的作用,不为学生设限,不为学生提供框架、模板,这对学生自主思考、创新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也能促进学生对作文产生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2.读写并重,从课文中学写作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说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也是语文素养的集中、外显体现,其与阅读教学也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不可割裂开来。且写作能力的提升非一日之功,在平日多加渗透、渗透,方可扎实文笔、妙笔生花。因此,笔者认为,为降低学生对单独作文教学的抵触情绪,并进行更多的写作训练,教师可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融合写作教学,即从课文中学写作,通过这种隐性的写作训练模式降低学生对写作的抵触情绪,同时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协同发展。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可以说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美文欣赏,其写作手法、谋篇布局、语言措辞无不是学生学习作文技巧的绝佳载体。对此,在平日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本单元作文主题,找准其与课文的结合点,在平日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如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该单元的写作主题是“学习仿写”,重点要求学生从范文的文章结构及写作手法两个方面入手。对此,教师便可结合本单元的课文教学展开写作练笔。例如,教学本单元第一课的《社戏》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写作思路、谋篇布局、景物描写和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学习。在课文教学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练笔,可不限题目、不限字数,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自拟题目,将在本课中学习到的写作技巧应用其中,如此宽泛的写作要求,不会将学生的思维囿于某一小小的角度,可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展示自己写作能力的空间,也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能通过此次练笔检验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结束语

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摆脱公式化的教学模式,以新课标为依托,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写作能力、生活经验,明确写作教学目标,在日常教学中采取读写融合学等方法,采取“得法”的形式进行作文教学,有效锻炼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庄慈娟.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教学实践,2017,3(09):211-212.

[2]樊建荣.做好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6(01):29.

[3]周霞.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读与写杂志,2015(04):115.

[4]论初中语文写作之教学 [D]. 贾丽鹏.《课程教育研究》 2017.

[5]顾之川.“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A].2018年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成长与核心素养研讨会暨第四届语文湿地年会[C].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