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在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2
/ 2

TCD在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党贵林

绵竹市人民医院, 四川 绵竹 618200

【摘要】目的:探究TCD在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脑梗死患者,共80例患者入选,选取时间在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并采用CT血管造影(CTA)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TCD)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以CT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同时统计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诊断结果,与CT血管造影诊断结果相比。结果:CTA颅内前循狭窄、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脑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检出率分别为91.25%、95.00%、93.75%、92.50%,TCD颅内前循狭窄、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脑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检出率分别为88.75%、92.50%、90.00%、90.00%;CTA轻度、中度、重度狭窄检出率分别为43.75%、30.00%、26.25%,TCD轻度、中度、重度狭窄检出率分别为46.25%、25.00%、28.75%,诊断结果基本符合CT血管造影金标准,数据结果差异性不明显,不具备比较分析意义(P>0.05)。结论TCD在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诊断结果基本符合金标准,并且有助于提升颅内前循狭窄、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脑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检出率,对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TCD;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价值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部血管类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脑血液供应发生障碍使脑组织产生局限性缺血性坏死或脑坏死导致的,集中表现为语言、感觉、肢体及运动等方面发生障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以及生活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其生命安全[1]。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不断发展,脑梗死发病率逐渐呈现上升趋势,相关研究报告显示,诱发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以及血栓形成等,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CTA对患者进行诊断,并将其作为诊断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金标准,但这种方式具有风险较高、创伤较大等弊端,很难实现全面普及。经过一系列研究实验相关医学专家发现,TCD在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准确显示患者脑动脉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而且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有效率[2]。基于此,本次研究将以探究TCD在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为目的对80例患者予以观察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80脑梗死患者,选取时间在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范围在48-82岁之间,年龄平均值为(64.48±3.54)岁;病程范围在1-9年之间,病程平均值为(4.23±1.26)年。纳入标准:经CTA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患者临床资料保留完整,可以进行实验研究;本次研究内容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核实;患者及家属在全面掌握本次研究内容及意义后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意识障碍、语言障碍以及沟通障碍;患有精神类疾病者;患有重大器官疾病及器质性疾病;对造影剂过敏或存在过敏史;肝、肾功能不全者;实验依从性偏低。

1.2方法

CTA诊断方式:首先医护人员需要选用64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并将其头部固定,同时将螺距设置为0.984∶1,将层厚设置为0.625mm,将矩阵设置为512×512,将重建间隔设置为0.625mm。将管电压设置为120kV,将管电流设置为300mV,并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由主动脉开始向颅内、头侧进行扫描,待剪影后处理图像,通过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平面重建结合以及曲面重建等方式完成检测。

TCD诊断方式:选用TCD MVU 8102型多功能血管超声仪对患者眼窗、枕窗中的颅内血管进行检测,并借助2MHz脉冲波进行探测,总结记录声频以及频谱参数。

1.3观察指标

①由医护人员对患者颅内前循狭窄、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脑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检出情况进行总结评定,通过具体数据予以评价。②颅内动脉狭窄计算公式:(1-最窄管腔直径/狭窄血管远端正常直径)×100%,轻度狭窄表示为狭窄度小于49%,中度狭窄表示为狭窄度在50-69%之间,重度狭窄表示狭窄度大于70%。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信息表示为(x±s),数据结果以t检验,计数信息表示为(%),数据结果以x2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结果差异性显著,具备比较分析意义。
2结果

2.1对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数据显示,CTA颅内前循狭窄、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脑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检出率分别为91.25%、95.00%、93.75%、92.50%,TCD颅内前循狭窄、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脑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检出率分别为88.75%、92.50%、90.00%、90.00%,诊断结果与CTA金标准基本一致,组间数据差异性不明显,不具备比较分析意义(P>0.05)。

2.2对两种诊断方式颅内动脉狭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数据显示,CTA轻度、中度、重度狭窄检出率分别为43.75%、30.00%、26.25%,TCD轻度、中度、重度狭窄检出率分别为46.25%、25.00%、28.75%,诊断结果与CTA金标准基本一致,数据结果差异性不明显,不具备比较分析意义(P>0.05)。

3讨论

脑梗死属于神经系统类疾病,发病机制以脑部动脉粥样硬化为主,通常以血管内粥样斑块的出现及发展以及其相应并发症作为主要疾病特征,在患者发病过程中普遍存在语言障碍、感觉障碍以及肢体运动障碍等,且大部分患者多伴有失语及偏瘫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心理健康,因此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颅内动脉硬化狭窄至关重要。

近年来,临床上普遍应用CTA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这种方式对病变动脉有无狭窄及闭塞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但通过对以往临床经验的总结发现,CTA属于有创检查,在应用过程中极容易对患者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加之部分患者对对比剂具有过敏史,导致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无法作为常规诊断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普及及应用。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上逐渐将TCD应用到脑梗死诊断过程中,这种方式可以为后续治疗提供丰富的血流信息、声谱以及频谱等相关信息,并且能够充分反映患者血管内壁情况,诊断结果与CTA金标准基本一致,对分析及判断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情况具有重要作用。同时,TCD根据颅内血管流速可以准确判断血管内部情况,并且可以将管腔直径反映出来,当患者颅内血流速度处于升高状态时能够有效判断颅内血管有无狭窄,精准检测出血液流速及脑部血流量,进一步探测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情况出现时所表现的血流动力学,从而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实施创造有利条件。本次研究数据显示,TCD轻度、中度、重度狭窄检出率分别为46.25%、25.00%、28.75%,且颅内前循狭窄、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脑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检出率分别为88.75%、92.50%、90.00%、90.00%,与CTA诊断结果基本一致,数据结果差异性不明显,不存在对比分析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过程中应用TCD可以有效提升诊断有效率,并且能够充分显示患者血管内部情况,应用价值及可行性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任化静.颈部血管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脑梗死的价值[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4):125-127.

[2]刘菊华.经颅多普勒在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中的诊断价值[J].影像技术,2021,33(02):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