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唐基源 张妍(通讯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2


摘要:目的 探究对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使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9年1月~2021年1月来我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130例,将这些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5名患者,对照组使用传统药物治疗法治疗,实验组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后比较发现,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要低于实验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效果要比传统治疗效果好,疗效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治疗期间的不适,可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


分泌性中耳炎又被称为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等,大多数是因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主要特征是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是一种耳鼻喉常见的疾病。主要症状是上呼吸道感染后有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鼓室硬化、粘连,严重者可能会导致中耳胆脂瘤和胆固醇肉芽肿甚至不可逆性耳聋。过去主要治疗方式就是使用皮质激素和口服抗生素,但这种治疗方式临床效果不是非常明显,而且停药后病情容易反复发作[1]。本次研究主要讨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的临床效果是否最佳,对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9年1月~2021年1月来我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130例,将这些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5名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5名,女性患者30名,年龄17~52岁,平均年龄(31.5±2.1)岁,体重43~70kg,平均体重(52.2±4.7)kg,病程为3~14个月,平均病程(7.3±0.4)个月;实验组65名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9名,女性患者26名,年龄19~46岁,平均年龄(29.7±5.5)岁,体重41~75kg,平均体重(52.4±4.1)kg,病程为2~11个月,平均病程(7.3±0.7)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较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方式治疗:口服红霉素或者青霉素类抗生药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7~10天,选择治疗的药物为泼尼松片(0.75mg/kg),一次2片,第一日服用六次,连续服用七天,每隔一天减少一次,直至停止用药;使用盐酸氨溴索片进行治疗,口服药物,一天两次,连续服用7~10天;使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进行治疗,口服药物,一天一次,连续服用7~10天[2-3]

实验组在传统药物治疗方式治疗的基础上加入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首先使用浓度为百分之七十五的酒精对患者的外耳道和鼓膜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对鼓膜进行麻醉(使用浓度为百分之三的丁卡因),在患者耳内窥镜的引导下,利用鼓膜切开一个放射状切口,切口长度控制在1mm~1.5mm之间,利用中耳负压吸引管吸干净鼓室内部的分泌物,使用地塞米松(5mg)和α-糜蛋白酶混合液(0.5ml)对患者的鼓室进行清洗。将置管器从切口处将通气管置入,保证最后能够顺利引流。术后对患者进行鼓室内积液细菌培养,根据培养结果选择不同的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等对患者进行治疗,三个月之后可以对患者进行拔管和脱管处理。

1.3判断标准

对比两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显效:患者的听力基本恢复,耳鸣耳闷症状全部消失,患者的鼓膜完全愈合,咽鼓管可以正常通气。

有效:患者的听力有明显改善,耳鸣耳闷症状有所改善,患者的鼓膜也基本愈合,咽鼓管可以正常通气。

无效:患者的听力症状无明显改善,鼓室积液没有减少,甚至有复发症状。

不良反应:头晕、恶心、呕吐。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X²卡方检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效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相比较[例数(%)]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n=65

27

(41.54)

25

(38.46)

13

(20.00)

52

(80.00)

实验组

n=65

45

(69.23)

17

(26.15)

3

(4.62)

62

(95.38)

卡方




7.127

P




0.008

2.2不良反应

与对照组相比较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详情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较[例数(%)]

组别

头晕

恶心

呕吐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

n=65

15

(23.08)

12

(18.46)

6

(9.23)

33

(50.77)

实验组

n=65

7

(10.77)

3

(4.62)

1

(1.54)

11

(16.92)

卡方




16.628

P




0.000

3.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的最常见病因是咽鼓管功能障碍,因为咽鼓管堵塞,导致鼓室内形成负压,从而导致黏膜静脉扩张,使管壁的通透性增强,透出大量血清,积聚在中耳形成积液,这是引发患者听力减退的主要病因之一,有些患者病情反复,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4-5],所以建议采用鼓膜置管术治疗,传统鼓膜置管术是在额镜或者头灯下进行,视野狭窄光线较弱,手术时容易导致中耳损伤且不可逆,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近些年我国微创技术发展逐渐完善,耳内镜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临床治疗当中,目前临床上大多数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该治疗方式具有创伤面积小、并发症发病率较低、不良反应少、术后恢复速度快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医生所接受。这种手术可以使用耳内镜直视耳道,视野清楚,操作简单方便,避免了传统鼓膜置管术的很多弊端,医生能够更加直观的观察到患者鼓室积液性状,使用导管最大程度的吸尽积液,使患者恢复耳咽管通常,利于术后恢复[6]。经过治疗后比较发现,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要低于实验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效果要比传统治疗效果好,疗效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治疗期间的不适,可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段燕,耿娟娟.耳内镜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4):86-88.

[2]郭晨辉.耳内镜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疗效[J].西藏医药,2020,41(5):42-44.

[3]魏琳琦.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54-54+56.

[4]李伯青.耳内镜鼓膜置管术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听力及复发率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20,28(12):67-69.

[5]张凯铭,周庆明.应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改善情况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3):48-49.

[6]陈洽鑫,林小燕,刘漪,陈婷,邓梦夏.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中耳积液时间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7):19-21.


通讯作者简介:张妍,出生:1987-01-,性别:女,民族:汉,毕业学校:贵州遵义医学院,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职称: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