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类药的历史认识及现代研究

/ 2

虫类药的历史认识及现代研究

祁雪 1-2,孙丽霞 1(通讯作者)

  1.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南京 210000

  2. 2.南通良春中医医院 .江苏南通 226009

摘要:从古至今,因虫类药独特的性能特点,历代医家都对它有不同的认识。又因其毒性,医家临床运用少且谨慎。本文就各代名家及现代药理研究对虫类药的认识加以分析总结,望对临床医生有所裨益。

关键词:虫类药;动物类中药;名家;

虫类药是我国中医药体系中重要但实际使用较少的一部分,其范围没有统一定义。现代人们认为虫类药是指昆虫、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或爬行动物等可以被药用的干燥完整体、清除了内脏的部分动物体或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生理或病理化学产物以及其他加工物[1]。古代则普遍认为“虫”是所有动物的总称,包括各种昆虫,禽兽、介类以及人的分泌排泄物、指甲、头发等。

虫类药的使用历史上由来已久。最早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五十二病方》中介绍动物药54种,是目前最早有虫类药的书籍。《黄帝内经》也有十多首运用虫类药的方剂。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第一次对虫类药物进行了系统总结,介绍其产地、性味、收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功效等。如水蛭“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癥瘕积聚,无子,利水道”等。后众多医家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以下简要概述数个名家对于虫类药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

东汉时期人称“医圣”的张仲景是历史上第一位虫类药应用大家。他将虫类药运用于内科、妇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一共运用虫类药21种,包括鳖甲、龙骨、牡蛎、阿胶、鸡子黄、蜣螂、鼠妇、蟅虫、羊肉、猪胆汁、猪肤、鸡屎白、人发、水蛭、虻虫、蛴螬、蜘蛛、白鱼、蜂房、白蜜等[2]。其撰写的《伤寒杂病论》中有大黄嫬虫丸、抵当汤、鳖甲煎丸、下瘀血汤和蜘蛛散等以虫类药为君药的著名方剂。张仲景认为水蛭、虻虫主祛瘀破血,鼠妇、蛴螬善消癥瘕,蜂房、蜣螂杀虫祛风,蟅虫主攻血,蜘蛛善治疝气等[3]

清代医家叶天士用药特点是以轻灵见长,虽虫类药应用不多见,但对其有独特见解。叶天士治疗积聚、疟母常用全蝎、蜣螂虫、蟅虫软坚散结、活血通络。治疗痹症、头痛等常用蜣螂虫、全蝎、地龙、蜂房通络搜邪、熄风止痛。疮疡及幼儿痘症等疾病善用僵蚕、蝉蜕凉血解毒、祛风清热[4]。叶天士在虫类药的使用方法上也很讲究,包括汤剂煎服、丸剂内服、散剂外用、丸剂外用、捻剂外用。如单治疗痔漏就有多种制作方法:“露蜂房、僵蚕、蝉蜕、白颈蚯蚓”制成丸剂内服;蜒蚰、硼 砂、朱砂、雄黄、冰片制成散剂外用;雄大蜣螂,冰片,白芨水蘸湿制成捻剂外用。

清末民初张锡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立方用药独特,对虫类药应用有独到之处。其中推崇蜈蚣性甚和平,从未有服之觉瞑眩者。其功最善搜外风、熄内风、开瘀散结、解毒消疮、调理神经,张锡纯认为其有微毒、效价高于全蝎等特点[5]。如逐风汤之蜈蚣治疗中风和破伤风抽搐。蜈蚣加防风治疗口眼歪斜。蜈蚣与钩藤、薄荷入白虎汤治疗小儿高热抽搐;蜈蚣入镇肝熄风汤治疗眩晕、痫风及脐风。

近代首届国医大师朱良春,师出孟河医派,先后跟从清代御医马培之后人马惠卿、章次公先生学习。朱老先生为近代虫类药的研究作出了贡献,进一步发展了虫类药应用的理论体系。朱良春先生潜心研究虫类药多年,因擅长用虫类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常被人称为有“虫类药学家”。有关虫类药的资料朱老无不仔细搜集,并在临床实践中反复验证,形成了独特学术特点,出版了《虫类药的应用》。此书是近代专述虫类药临床应用的著作,备受临床医生推崇。朱良春教授不仅继承了章次公先生及先人的经验,更拓展了虫类药的应用范围及功效。如蜈蚣中药学中写其功效为通络止痛、熄风镇痉、攻毒散结,朱老将其用于治疗阳痿颇有效果。朱老通过虫类药临床实践,总结出许多新方新药,如“浓缩益肾蠲痹丸”治痹症、“痛风汤”治痛风。并借助现代新技术区探索发现虫类药新的剂型,如与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北京鲜动物药研制中心的李建生合作,成功研制出鲜动物药“金龙胶囊”,临床疗效确切。

多数医家认为虫类药药性峻猛,易伤正气,且大多有毒,故不敢轻易使用。其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收载虫类药51种,其中有毒虫类药仅8种,为斑蝥、土鳖虫、水蛭、全蝎、金钱白花蛇、蜈蚣、蕲蛇和蟾酥。而且通过清除毒素或炮制、制剂等减少毒性后可安全使用[6]

现代药理研究对许多虫类药进行的深入的研究。研究证明了虫类药在镇静、抗惊厥、抗菌、抗肿瘤、强心、利尿、降血压、平喘、溶栓、免疫功能等方面的部分机理[7]。如蝉蜕、地龙、僵蚕、全蝎等都有抗惊厥、镇静作用;全蝎、蜈蚣研究发现可抑制多种细菌和皮肤真菌的生长, 对结核杆菌作用效果显著;蝉蜕、蜈蚣、斑蝥等研究表明有抗肿瘤作用。水蛭中含水蛭素,研究表明可阻止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而起到抗凝的作用。如从干蟾皮从提取的华蟾素现被广泛运用于肿瘤病中,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祛瘀等功效,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诱导肿瘤细胞DNA损伤、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调节免疫以及影响代谢酶的活性等多种途径发挥抗癌效果

[8]。如海马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有性激素样作用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有神经活性治疗阿尔兹海默症、有SHP-1治疗关节炎、有缓解疲劳的功效、有天然抗氧化活性及护肝作用[9]。当然现代药理研究对虫类药的探索只是皮毛,中药的不同制备、煎法、与其他药物的不同配伍都能产生不同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过医学和药学的评估后,野生濒危动植物、化石类、人类胎盘类、动物粪便类等一些虫类药将成为历史,如2020年穿山甲成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最新出版的《中国药典》中剔除了穿山甲。

随着各代名家对虫类药的认识的不断发展,虫类药被更多中医所认识和使用。在发展过程中其功效不断完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剂形式有了许多创新,现在药理研究也取得许多成果,临床应用有了新的拓展。



参考文献:

[1]高想,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历史与展望[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6):807-809.

  1. 高想,於悦,郑晓丹,吴坚,朱建华,朱剑萍.章朱学派虫类药研究的贡献[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04):226-230+287.

  2. 吕志连.张仲景运用虫类药的经验探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2(06):19-20.

  3. 雍履平.叶天士应用虫类药经验初探[J].中医杂志,1991(01):12.

  4. 冯瑞雪,张紫微,张再康.张锡纯运用蜈蚣经验发微[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49(06):66-68.

  5. 王诺琦,张莉,杨秀颖,杜冠华.动物类有毒中药“毒”的历史认识及现代研究[J].医药导报,2019,38(11):1425-1430.

[7]甄德江.虫类药物的应用和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017(010):1557-1558.

[8]王子健,蒋树龙.华蟾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5(02):385-387+392.

[9]闫珍珍,郭全友,林听听,刘鑫,张东,肖冬雪.海马的功用机理及开发应用研究进展[J].海洋渔业,2018,40(06):752-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