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不同微创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对比不同微创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

刘海燕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130

【摘要】目的:评价对比不同微创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0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标准选出58例,以患者就诊时间顺序分组,对照组采取肝动脉栓塞化疗,观察组采取射频消融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疗效以及T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悬殊,P<0.05;术前的T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对比差异不大,术后各指标均下降,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免疫细胞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结果P<0.05。结论:肝癌治疗中选择射频消融术的临床效果优于肝动脉栓塞,射频消融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损害程度轻,术后身体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采纳。

【关键词】不同微创介入术;肝癌;临床效果

一直以来肝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居高不下,已严重威胁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肝癌死亡的人数高达10万以上,目前在恶性肿瘤中致死排名第二,因此,要呼吁全球重视肝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尽早发现,尽早切除,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现阶段,针对肝癌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但是切除术的创伤大,身心承受的痛苦大,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微创介入术成为肝癌的新型诊疗手段,最常用的微创介入术有肝动脉栓塞、射频消融术,为了进一步分析两种介入术的效果和优势,本文将以收治的58例肝癌患者展开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集的58例肝癌患者的资料,按照患者就诊时间顺序分成2组,对照组29例,男:女=16例:13例,年龄56~80岁,平均(67.52±4.33)岁,肝功能分级:A级20例,B级9例;观察组29例,男:女=17例:12例,年龄57~82岁,平均(68.11±4.42)岁,肝功能分级:A级19例,B级10例。以上2组资料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年龄>55岁;符合微创介入术指征;患者和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介入治疗禁忌症;合并心肺肾等脏器功能衰竭者;其他恶性肿瘤;精神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肝动脉栓塞(TACE)治疗,具体操作:选择右股动脉经皮穿刺,插入导管后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观察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直径以及血供情况等,将吡柔比星(25mg)、奥沙利铂(50~100ng)、氟尿嘧啶(500mg)等化疗药物与碘化油(11ml)混合注入病灶中,然后再注入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观察组接受射频消融(RFA)治疗,术前需禁食,注射盐酸异丙嗪和盐酸哌替啶各25mg,在B超引导下降RFA电极刺入肿瘤位置,固定仪器在肿瘤位置后,经皮射频消融治疗20min,肿瘤局部温度调至80℃左右,合理控制射频脉冲[2-3]

1.3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评价:显效为CT复查肝癌病灶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有效为CT复查肿瘤面积已缩小70%,随访跟踪未见新病灶;无效为CT复查肿瘤面积缩小不足30%,术后随访半年发现有新病灶,且原来的肿瘤增大了2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术前后的CD3、CD4及CD8等T细胞免疫功能。

1.4统计学方法

以软件SPSS23.0统计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表示用(%)、(60ed0c3f68d05_html_974ceb15fce297b8.gif ±s),检验用X2和t,P<0.05统计有意义。

2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疗效率比对照组高,统计结果P<0.05,见表1。

表1 疗效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29

1

1

0

2(4.88)

对照组

29

3

4

2

9(21.95)

X2

-

-

-

-

5.1447

P

-

-

-

-

0.0233

2.2 T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术前各指标对比差异不大,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结果P<0.05,见下表2。

表2 T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比较(60ed0c3f68d05_html_974ceb15fce297b8.gif ±s)

组别

例数(n)

CD3

CD4

CD8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观察组

29

63.55±7.37

75.12±8.63

27.21±6.77

33.22±7.48

27.66±6.33

28.99±7.44

对照组

29

63.44±7.42

52.11±6.05

27.38±6.84

21.09±5.01

27.51±6.26

23.26±4.18

t

-

0.0566

3.5002

0.0951

7.2557

0.0907

3.6158

P

-

0.9550

0.0008

0.9246

0.0000

0.9280

0.0006

3讨论

肝癌可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隐形杀手之一,诱发肝癌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如化学致癌物质、环境、饮食不节、病毒感染、长期酗酒以及其他肝脏疾病等,尽早治疗不仅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还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随着微创介入术的推广和应用,此技术现已发展为一项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其治疗原理是将化疗药物用导管注入肿瘤的动脉血管,配比合适的药物浓度来杀灭癌细胞,同时栓塞肿瘤血管来阻断其供血,进而致使肿瘤应缺血、缺氧坏死乃至凋亡。目前肝癌介入有动脉栓塞和射频消融术两种,这两种介入术均能消除肿瘤,阻止癌细胞扩散,动脉栓塞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肝脏供血,损伤肝功能,但是射频消融的伤害小,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轻,术后患者各免疫细胞水平波动幅度不大,而且局部高温消融不会影响周围正常组织[4]。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术后各项免疫细胞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对比差异悬殊。

综合上述,微创介入治疗肝癌的疗效好,安全性高,但是选择射频消融治疗能进一步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对肝组织的损伤,值得临床采纳。


参考文献:

[1]马硕一,陈国东,朱栋梁,等.微创介入治疗肝癌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9):16-17.

[2]张付杰.不同微创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1):3887-3889.

[3]杨沛华,丁红兵,周观林,等.不同微创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J].当代医学,2016,22(29):79-80.

[4]李艳敏.不同微创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3):428-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