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注射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替罗非班注射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

孙茜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300



【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注射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的76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其入院后采取随机分组形式将其均分为2组,各38例;A组实施常规治疗;B组基于A组在术前增加替罗非班注射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ox-LDL及ADAMTS-1水平变化情况、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B组患者治疗3d后的ox-LDL及ADAMTS-I水平分别为(475.30±32.48)μg/L、(95.11±5.47)μg/L,对比A组的(442.87±30.14)μg/L、(86.47±5.32)μg/L,均有明显提高(t=4.512/6.980,P<0.001);该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对比A组也有明显降低7.89%<26.32%(χ2=4.547,P=0.033<0.05);同时,两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通过应用替罗非班注射剂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且用药安全性高,能够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可行推广。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安全性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较为常见且治疗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之一[1]。而替罗非班则属于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可逆性拮抗药物的一种,有研究显示其能够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程度。故此次研究主要分析将替罗非班注射剂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的76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其入院后采取随机分组形式将其均分为2组,各38例;A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0/18;年龄47-79岁(57.62±4.38);B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1/17;年龄48-79岁(58.02±4.67)。比较两组患者间一般信息数据未见明确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A组患者术前需指导患者口服阿司匹林300mg及氯吡格雷300mg;术中需予以皮下注射肝素钠100U/KG;术后5d内予以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5000U,q12h,同时予以氯吡格雷75mg qd、阿司匹林100mg qd口服治疗。

B组基于此在术前取50μg/ml替罗非班注射剂与10ml 0.9%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后静脉推注;术中还需持续以0.1μg/kg/min的速度持续滴注,直至术后36h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1)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d后的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1)水平变化情况;(2)跟踪随访6个月,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支架内血栓以及靶血管重建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概率;(3)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5.0软件对研究中采集的临床数据展开统计分析。相关计量、计数内容应用(60ed0cf61de5d_html_cc566163015babe1.gif ±s)、%表示,并以t/χ2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在P<0.05时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ox-LDLADAMTS-1水平变化情况

治疗3d后,B组患者的 ox-LDL、ADAMTS-1水平对比A组均出现了明显提高(P<0.05)。见表1:

表 1 2组患者 ox-LDL、ADAMTS-I水平对比(60ed0cf61de5d_html_cc566163015babe1.gif ±s)

组别

例数

ox-LDL(μg/L)

ADAMTS-1(μg/L)

A组

38

442.87±30.14

86.47±5.32

B组

38

475.30±32.48

95.11±5.47

t

4.512

6.980

P

<0.001

<0.001


2.2

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经治疗,B组患者术后6个月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支架内血栓以及靶血管重建等不良事件的概率为7.89%(3/38),显著低于A组的26.32%(10/38)(χ2=4.547,P=0.033<0.05)。

2.3 用药不良反应

经治疗,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3.讨论

ADAMTS-1是一种由于内皮细胞缺氧瞬时诱导的蛋白酶,其水平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的发生及进展均存在密切关联[2]。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在其ADAMTS-1表达水平往往会出现显著提升,而且ADAMTS-1于急性心肌梗死斑块中表达程度相对比稳定斑块中也会更为强烈[3]。因而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可通过关注其ADAMTS-1水平的变化情况判断患者的疾病改善效果及病情发展情况。

而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病症,其主要是由于机体长时间处于缺血状态下进而促使心肌细胞死亡所引发,属于较为严重的一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目前在急性积极梗死的治疗中,PCI是应用效果较为显著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其仍易受到炎症因子及内皮功能障碍等因素感染而影响预后。而替罗非班注射剂则是一种能够通过对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结合产生抑制作用,而实现抗血小板,预防血管再次堵塞的治疗目的,故将其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可发挥良好功效。结合本次研究结果能够看到,在应用替罗非班辅助治疗下,B组患者的ox-LDL、ADAMTS-I水平对比A组均出现了明显提升;同时,该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比A组也有显著下降(P<0.05)。另外,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未见明确症状,这一结果则提示,替罗非班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综上,将替罗非班用于急性积极梗死治疗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芳. 心血管介入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探讨[J]. 医药前沿, 2019, 9(015):73-73.

[2]罗珲, 孙俊生, 郑艳娥,等. 早期冠脉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分析[J]. 临床医学工程, 2019, 26(04):113-114.

[3]万小松, 杨纪才.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 036(00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