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徐丹霞

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华头镇中心小学校 614108


【摘要】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依据新课标、新理念,本研究提出了一些提高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效果的策略和建议,以供小学数学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解决 教学策略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开展实施,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越来越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学生的数学能力强不强,数学成绩或素质高不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强弱就是一个很好的评价标准。

(一)教材改编:

新改编后的数学教材,是紧随所学知识来设计问题情境的。但不同的是,教材中的例题、练习题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加重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学生需要更认真的审题,从问题情境中提取有效信息,在自主思考、合作分析之后,采取多样化的解题策略。教材在编排上还增加了评价与反思的过程,需要学生回顾过程,进行评价反思,提取有效的经验和模式,纳入自身的认知结构,以便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迁移。

(二)教学方式:

“问题解决”的教学,是让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这一教学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学方式上看,教师需要转换角色,减少自己唱独角戏的戏份,多给学生发挥的空间,让他们通过发现、探究、讨论、解决问题,获得能力。而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

(三)教学理念:

新课标下的“问题解决”,更加突出“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原本枯燥的数学问题充满趣味性。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更加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重视学生解题策略的多样化。虽然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书本与生活的紧密程度,但是仍然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引导学生,发散学生的思维,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效果的策略

在进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时,教师应该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机会,让他们主动的去探究多样化的解决思路和解决办法,积累相应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自己的问题解决认知结构和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在实际的问题解决教学中,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进行启发式的教学,让学生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相对简单的数学问题。与传统的应用题相比,新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有时,我们可以模拟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例如:如果是购物类问题,教师就可以把教室变成一个超市,让学生模拟在超市中进行购物,通过角色扮演来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二)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按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组内进行思考、交流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分析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注意倾听他人发现的数学信息。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自己筛选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自主发现问题的切入点。如果学生在分析问题的思维碰撞过程中,展现出了不一样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不轻易给予否定,可以让学生进行展示,让班级共同讨论、评价。

(三)发展创新意识,使解题策略多样化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主要有六大策略,包括:画图策略、转化策略、列表策略、替换策略、枚举策略、逆推策略。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解题策略,尤其是碰到难题时,更可以提醒学生试试不常使用的策略。同一个知识内容,通过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就会有不同的解题策略。教师平时要鼓励学生尽可能的多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灵活判断、综合选用解题策略,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效率。教师在培养学生解题策略多样化时,还应注意不要使学生养成思维定势,避免功能固着。

(四)联系生活实际,让解题方案最优化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来源于生活,也是为了应用于生活。不论是问题的最终结果,还是解题的方案都要符合生活实际和客观常识,遵循“最优化”原则。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分析和评价,探讨出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解题方案,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集体的共同研究,选择既符合生活实际又自身愿意接受的“最优化”解法。

(五)形成反思意识,提高迁移应用能力

现在的学生不是不会做题,而是完全分不清题的类型。遇上综合性较强的问题,根本无从下手。因此,在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中,评价与反思的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解决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问题解决的全过程,用谈话或者文字的形式进行反思和总结。可以引导学生具体反思以下几个问题:①答案或结论是否正确,如何检验呢?②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我有什么收获?③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什么问题?④联系已有认知,对于类似问题或变式问题,可以进行哪些经验的归纳总结?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经验,提取有用的策略。这样,学生才能把学到的方法迁移到其他的问题解决中去,即便是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遇到相似的问题,也能够主动按照步骤来解决问题,养成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结语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阶段的数学正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入理解教材,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将书本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政宁 田奇述.试析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的新变[J].科学教学平台.数学,2008.4

[2] 李宪勇.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西藏大学

[3] 张显元 赵萍.新课标小学数学实用教学90法[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287-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