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任务驱动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赵玉霞

苏家屯区湖西街小学 辽宁省 沈阳市 110101

摘要:由于音乐学科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以及多样性,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无法准确掌握教学重点,难以形成有效的教学体系。基于此,学校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音乐教师日常教学中,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认知能力,并结合教材内容,有效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提升教学效率。然而,任务驱动法,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为学生树立明确学习目标,以此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及效率。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学习动力;小学音乐

前言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其中构建主义的主要观点为: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不仅要结合相关的活动、任务以及问题等,还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以此为依据,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不仅如此,还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带着问题更好地开展教学。以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与学生适当的鼓励及指导。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占据课程的主体地位,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将任务驱动法融入到实际教学中,以便学生了可以切身体会学习的过程,实现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优势

(一)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教学内容

小学音乐教学中,合理应用任务驱动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方向及目标。音乐教师在课程结束之后,都会留置适当的课后作业,学生应依据课后作业的内容,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以此,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梳理教学思路,同时也促使学生对教学目标有了全新的认知,进而为学生全面掌握教学内容奠定稳定基础[1]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任务驱动法的合理应用,有效改变了小学音乐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再被动的学习,而是占据课程的主体地位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音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详细的演示,还可以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比如:“音符的特点是什么”,或者“常见的音符有几种?”等,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应不断思考及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由此可看出,任务驱动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提升学习质量。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路径

(一)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任务,提升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新形势大背景下,教师应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彻底改变示范唱以及跟唱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及完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任务,并在课堂中进行自主提问,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此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激烈的讨论,有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学生在对教学内容预习的同时,应充分体现出其趣味性及拓展性特征,以便学生可以更好的感悟音乐的魅力。不仅如此,音乐教师也要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引,促使其自主搜集相关知识,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2]

例如,我们在学习《小雪橇》这首歌曲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相关歌曲的资料,播放完整歌曲,在聆听过程中,切身感受歌曲想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并有效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为歌曲创作动作,以便更好的掌握歌曲的韵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搜集相关欢快的音乐与本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对比,以此体会不同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在存在一定差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完成了预习任务,不仅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也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稳定基础。

(二)设计合作式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新课程改革中着重强调: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促使其切身体会学习的过程,以此凸显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小学音乐实际教学中,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这种科学有效的教学习模式,将学生放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并且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合作及研究,以此有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提出新的问题,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探讨,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在任务驱动教学的明确引导下,教师可以适当设计合作式的研究任务,以此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我们在学习《“对不起”“没关系”》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根据歌曲背景,开展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教师借助多媒体优势,展示出歌词的节奏,并在歌词下面依次放置恰当的图片,歌词中都有谁,以及在他们在做什么,在此过程中,有发生了哪些事情,之后他们都说了什么,等等。教师可以选择几名学生在教室前面进行表演,同时,教师也要播放相关的视频,以此促使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故事的具体情节。之后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切身感悟其中的韵律。以此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提供有利条件。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也可以尽情发挥,适当添加自己对故事的见解,并将故事中角色的神情及行为动作充分展示出来。教师设计有效的合作探究活动,有助于将学生放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进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彰显出学生无穷的表现力,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

(三)实施创造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

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发表过这样的观点:教育的本质并非单纯的传授教学的本领,而最重要的在于给与学生更多的激励,唤醒和鼓舞。音乐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特征,并且艺术特性较为显著,不仅仅具备浓厚的人文性及感染性,同时也与人们的心灵及思想产生共鸣。以此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愉悦学生的心情。

结束语

由此可看出,任务驱动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这种宗教学教学方法的融入,适用于小学中的不同阶段,有助于提升最终的教学效率及质量。任务驱动法的有效渗透,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全面掌握教学内容,并且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祝昭平.任务驱动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20,(16):146-147.

[2]李萍.“任务驱动法”在高校音乐理论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9,(13):207.

[3]刘媛.任务驱动教学在高师音乐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8,(18):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