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农村小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黄炳佑

横县横州镇柳明小学 530300


摘要: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不仅需要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还需要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这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小学生不仅是社会主义接班人,还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小学生在接受教育的阶段,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同时还需要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但是由于受农村特殊环境、教育等因素影响,当前农村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并不理想。因此这就需要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分析农村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状况,并结合实际制定出有效的培养策略,提高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水平。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策略


社会责任感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责任情怀,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每个人都在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只有从内心做到对他人关怀,具备了强烈的社会意识,才会对自己的行为更加负责,对他人、对社会负责。农村小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学校不重视、生活环境影响等因素,造成了他们对社会责任感意识不强,因此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原因并积极做出改变。

  1. 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在实际教育中要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其明确自己的责任[1]。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不像警察维护秩序一样、也不是医生救死扶伤那样做出多大的贡献,而是需要从自身身边的小事做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身边的人负责,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就是对社会尽到了责任。比如在家里可以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在学校能够关心同学尊敬老师,能够尽职尽责的完成值日任务和作业任务,能够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能够遵守校规校纪;在公共场合会注意自身安全、爱护公物、礼貌待人等等。学生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才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重视,逐渐的将这些应尽的责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 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学生获取新知和思想教育都是从课堂中而来,通过长久的课堂教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善于捕捉有利的切合点,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给学生进行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通过对教材的全面掌握,找到适当的结合点教育学生成为有担当有责任的人[2]。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学生可以从中获取经验。比如在教授《给予是快乐的》课文中,从保罗与小男孩在圣诞夜中的误解到理解这一过程 的变化,解释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小男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又如在《朱德的扁担》的教学中,朱德司令以身作则、不怕辛苦与战士们一起挑粮的故事。通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不畏艰难、以身作则的精神。

  1. 以红色基因做切入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识事物、探索事物的初步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农村学生都有着较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当,很多农村孩子有着骄纵的行为,缺乏感恩、缺乏勤俭节约等。而每个地区都有着先辈革命的痕迹,革命先辈大无畏的精神谱写了一篇篇伟大的革命史诗,我们应注重重大历史事件、英雄事迹、实物、遗址、标语等一切红色基因的作用,将其纳入到教学的日常管理中,展开红色文化学习活动,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3]。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探访当地的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景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再次深入领会红色文化的精神,并将这些精神对自己的行为、道德等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未来成长中将这些精神实践;也可以邀请条件允许的先辈们来校讲述革命故事,或利用班会时间播放革命英雄资料,将学生带到那个有着崇高理想的岁月当中,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洗礼,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今天的幸福来自于先辈们的艰苦奋斗。使其不仅能够珍惜当下生活,还能学会自力更生,明白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1.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

小学生有了责任意识,还需要引导他们学会承担责任。无论在班会中还是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教师都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同时还需要联系学生家长,通过正确的教育观念引导,形成家校合力,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善于利用周边的励志故事、人物、电影等等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其明确读书的意义。同时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承担责任。比如积极开展感恩活动,让学生在校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激发学生感恩父母、关系他人的社会责任感;在班会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我是环保员’的活动,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好习惯。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在每次活动之后,评选出具备良好品格的学生,发挥出这些优秀学生的模范作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其他的学生像优秀学生学习,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让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这样他们才会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更好的去承担社会责任。

总结:社会发展的新进程中,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其树立担当意识、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小学阶段是学生责任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在该阶段对孩子们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创建多元化的渠道,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其成为三观端正,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翁汉标. 班级评价模式下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实践探究[J]. 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6):30-35.

[2]吴修凤. 关于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18(03):63.

[3]曹文,张香兰. 《弟子规》培育中小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价值及其实现[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02):77-8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