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起始课教学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小学语文单元起始课教学路径探析

何艳萍

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北京 102600

摘要:单元起始课,是指在大单元教学中,整合学习资源,统整地设计一个单元的情境、任务、活动,并将任务转化成具体的课时,教师和学生所要进行的第1课时的教与学。单元起始课是大单元教学的起点,对大单元教学起到统领作用,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大单元的兴趣,甚至可以管窥教师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经过实践发现,依据不同的文本类型和不同的大单元教学价值,可将单元起始课大致分为大单元任务介绍型、大单元主题提炼型和大单元学习开启型三种类型。在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如何设计和实施一节单元起始课呢?笔者根据执教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起始课摸索出一定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起始课;深度学习;大单元教学;统编教材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1单元起始课是大单元设计的前提

这一单元编排了《宝葫芦的秘密》《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3篇经典童话、1篇习作《故事新编》,以及1个语文园地。这是单元的文本内容,需要教师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大单元设计。

1.1单元文本的整体解读

1.1.1从读者的角度,解读单元文本的原生价值

任何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相对的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和思想意义,也就是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原生价值。解读文本的第一步,需要我们从一个纯粹的读者的角度,分别阅读和欣赏这三篇经典童话,对文本主要内容、思想价值以及文本特色进行分析。

1.1.2从教者的角度,定位单元文本的教学价值

解读文本的第二步,教师要从教者的角度,以语文核心素养、统编教材的“双线组元,以及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来定位文本的教学价值。综合以上,本单元的教学价值定位为:增加儿童对童话的亲近感,感受童话的奇妙与真善美的人物形象,按自己的已有认知创编故事。

1.1.3从单篇的角度,找寻单元文本的教学关联

解读文本的第三步,不妨像以往那样从单篇教学的角度加以分析,找寻单元教学的关联。再次深入每篇文本,不难发现,所有的奇妙之处,都指向童话“有意思”的特点;每个真善美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为了表达童话的主题,让童话变得“有意义”;而进阶式的写话训练和习作,意在“编创有个性的童话”。由此,寻找到文本之间的教学关联,为大单元的任务和活动设计做好铺垫。

1.2大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

情境创设、知识建构、问题解决、反思评价是深度学习的四大特征。大单元教学设计就是要围绕“情境、任务、活动、评价”进行一体化的整体设计,让有着学习差异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2逆向教学设计是实施单元起始课的基础

根据大单元设计,这个单元的起始课属于大单元学习开启型,应完成大单元“任务一”的部分活动,按照常规的教学设计,课堂冗长无趣。基于此,尝试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倒推教学过程,进行基于理解的逆向设计。这三个阶段,对应了目标、情境、评价、活动的设计。

2.1深度融合,定位大单元教学的起点目标

单元起始课的目标,不是几篇文本第 1 课时目标的简单叠加与整合,而是单元首个任务、单元的语文要素、学生心理特点在起始处的碰撞与融合,是大单元教学的起点目标。

2.1.1选择教学内容

儿童初读童话时会产生猎奇心理,所以想要快速了解全部内容。于是,起始课的教学内容就是让儿童直面故事的奇妙之处,通过具体的活动去感受童话的奇妙之处,为单元后续学习做准备。所以,这节起始课的课题就定为——“奇妙的童话”。

2.1.2整合教学目标

起始课要完成单元的首个任务——“走进有意思的童话”。以“感受童话的奇妙”为目标,激发对童话乃至整个单元学习的兴趣。“神奇的本领”“变化的环境”“动人的情节”分别是三个童话最有特色的奇妙之处。经过比较整合,将目标定位为“发现与体验童话中神奇的‘变’,感受童话奇妙的想象”。

2.1.3调整过程方法

“走进有意思的童话”,就像儿童兴致勃勃地在童话世界里快速游览一样,必将要以速读、浏览、跳读等方式来阅读文本,故对原目标中的“朗读课文”进行修正。原目标中“感受童话的奇妙”,教学时只是寻找与简单说感受,显得肤浅;调整为“发现与体验童话中奇妙的‘变’,感受童话奇妙的想象”,让目标有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2.2深度参与,创设大单元学习的起点情境

深度学习和大单元教学,都强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为学习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场”。“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是学生语言运用的具体背景、条件和环境,它融合了学生既有言语经验和需要获得的新的言语经验”。单元起始课的情境创设,可以在儿童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融合学科认知、个人体验、社会生活三个维度,让学生深入参与语文活动,在完成具体的任务时营造学习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创设是自发的、持续的、多样的,为后面的学习乃至大单元的学习提供情境支持。

2.3

深度实践,开展大单元学习的起点活动

在真实的学习情境和具体的任务下,单元起始课须开展深度的语言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语言建构和深度理解。

2.3.1深度思考

大单元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综合等高阶思维的训练。在这节单元起始课中,笔者多次设计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鼓励他们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如在发现了《宝葫芦的秘密》的奇妙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们之前学习的童话也有奇妙之处。今天我们发现的奇妙之处与之前相比有什么不同?”再如,在发现了三篇童话中的奇妙变化之后,抛出这样的问题:“三篇童话都有奇妙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样吗?”

2.3.2深度体验

如果“感受童话的奇妙”仅仅停留在“发现童话中都有奇妙的变化”这一层面,这样的感受未免太过肤浅,还须进行深度的体验。“如果你进入了这三个童话之中,你最想经历哪一种奇妙的变化?”以此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搭建学习支架,让他们浏览课文,将自己当作童话中的一个人物,想象在童话中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变化细节,先在小组内分享,再在全班展示。这样的深度体验,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入文本,获得真实的情感。

2.3.3深度表达

有了深刻的情感体验之后,学生的表达不再是只字片语,而是一长段饱含感受的话语,在小组和班级两个层面的交流中,让表达更加深入。在表达不同的童话体验时,学生投入的情感也不一样,从而又发现了“童话奇妙的变化背后,隐藏着不同的情感,才会让人有奇妙的感觉”。这样的表达,层层深入,不断建构学生的语言,并促进真实问题的解决。

结语:

综上所述,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单元教学是未来语文教学的趋势,单元起始课是大单元教学的起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大单元的兴趣,为单元的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在大单元整体设计的基础上,探析单元起始课的实践路径,着力从定位“深度融合”的起点目标、创设“深度参与”的起点情境、开展“深度实践”的起点活动以及引发“深度期待”的起点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单元起始课教学,夯实大单元教学的起点。

参考文献

[1]顾文铨.高中数学起始课教学研究——以“函数”的起始课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0(30):50-51.

[2]孙延平.高中数学章节起始课的教学研究[J].高考,2019(23):71.

[3]裴吉圭.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起始课的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2(05):30-31.

[4]王萍.基于风险理论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1(22):28-31.

[5]窦立婉.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吉林教育,2010(08):84.

[6]梁正军.小学语文阅读课 训练重点的处理[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0(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