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在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运用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5
/ 2


试析在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运用策略

王清澍

公和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310000

摘要:无论是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建筑持续发展的方面而言,都必须要加强对生态的保护,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促使持续发展。本文进一步阐述了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观运用对策



一、引言

无论是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建筑持续发展的方面而言,都必须要加强对生态的保护,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促使持续发展。在具体实践中,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打造宜居环境,提升建筑的人性化水平。基于生态价值观,开展建筑设计,充分利用现代化建筑理念和各类技术,能够实现上述目标。

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应用

2.1实现个性化建筑

基于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时,要尽量保证内部环境的适宜性,建造适宜人居而且健康无害的环境,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建筑的建设,是为人们提供居住服务的,因此在设计时,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建设个性化建筑。同时设计人员要始终坚持协调性原则,合理保留原有的自然环境,挖掘环境资源,使得建筑能够有机融合到周围环境中。需要加以注意的是,在建筑设计时,不能够完全参照建筑周围的环境,开展建筑物设计,必须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制定具有个性的建筑设计方案。依据方案设计的内容,开展建筑建造,进而展现个性化理念。除此之外,要融合创造性理念,确保建筑的个性化设计,可以引发人们共鸣。将施工区域的特点,同环境有机融合,最大程度上把握设计尺寸,以立体或者平面等形式展现出来,彰显建筑的个性化特点。在设计时,做好以下要点的把控: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原则,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满足多样化建筑使用需求。②基于人们对建筑的各类需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杜绝过度开发。采取科学的布局以及规划手段,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不断扩大建筑空间,满足不断增长的居住需求。在进行空间布局时,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行为习惯,合理设计,使其能够感受贴心服务;对建筑室内设计,要从工作需求和生活需求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合理规划设计;对于交通设计,基于安全和出行考虑,合理控制停车场和小区的距离,营造良好的建筑生态环境。

2.2体现绿色室内空间

绿色室内空间的设计,主要是从建筑技术以及材料等方面来体现。比如,在建筑造型以及功能方面,体现环境协调;在空间设计和建筑外部,体现建筑绿色。通过适当引入室外环境,促使建筑室内空间的生态化。设计人员可以巧用设计手法,进行内庭院和共享大厅等的设计,设计加盖开启屋顶,依据季节以及时间的变化,采取人工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的方式,实现对建筑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调节,构造一体化的建筑室内室外空间。再比如,运用绿化栽植以及引廊入室等手法,打造室内景观。对于室内环境,在设计时,可从以下方面加以控制:①风环境。居住环境的构成中,风环境是主要内容。若建筑空间布局不合理,则会影响着环境质量。比如,通风不良等。因此,规划设计风环境,要合理布置平面,强化对空间美观性和实用性的把控。分析气流因素和其他因素对通风的影响,进而采取优化措施。采用自然通风设计手段,比如快门等,保证自然通风的效果,同时保证建筑室内的温度和采光度等。②日照设计和遮阳设计。影响建筑室内环境的因素中,阳光以及热辐射为主要因素。在进行遮阳设计时,要结合围护结构自身遮阳或者百叶窗等特点,最大程度上减少建筑室内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减少热辐射。可结合建筑所在地理以及气候,通过科学计算,优化建筑总体布局以及单体的关系,做好阳光和照明等的全面分析,看是否达到国家要求。

2.3体现生态建筑空间

为生态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应用实现。生态建筑观的运用,在建筑设计时,贯彻节能理念和环保理念,充分利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对减少能源消耗,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利用太阳能板,对房屋建筑的屋顶进行装饰,吸收太阳能,利用能量转换装置,使其成为电能,供建筑内部照明以及电力设备运行使用。再比如,利用雨水循环再利用系统,收集雨水,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非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建筑设计过程中,全面贯彻生态建筑观,从建筑材料和技术等方面入手,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使用新型环保材料和可再生材料等,为建筑工程建设,提供多样化选择,提高建筑的环保水平。比如,选择新型玻璃材料,通过合理配置以及利用,一方面保证建筑内部的保暖性,同时保证采光效果;另一方面,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筑设计中,可采取的节能措施较多,具体如下:①降低热损失。具体实践中,通过强化对建筑密度和朝向以及结构等的把控,减少热损失。②合理控制门窗比、优化墙体和屋顶等的把控,优化围护结构设计,进而减少能量损失。

2.4有效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生态建筑观,节约资源也是重要的方面。生态建筑观本身就是要求在进行建筑设计和构造的过程中,要建设出节能、环保的建筑物,所以我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一些环保并且无污染的材料,进一步将建筑物在建筑设计中所产生的一些污染减少,不断加深建筑生态化的理念,让资源实现循环利用,从而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建筑行业生态化的发展。目前可以使用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所以,相关的设计人员应该在建筑设计当中不断加强对这些新型能源的使用,进一步减少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也不断将新能源的使用效率提高,让建筑设计当中生态建筑观的使用充分凸显出来。

随着社会在不断发展,建筑行业要想让人们居住的环境更加良好,则需要不断提升建筑技术的生态化,因此,建筑设计从选择材料到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出生态建筑观,做到不会危害后代的利益,并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目前在建筑行业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材料是玻璃材料,这种材料非常环保,所以要想将生态节能的工作做好,就需要合理利用玻璃材料的保温技术,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新型的玻璃,比如热反射玻璃、吸热玻璃、低辐射玻璃等,通过利用新型的玻璃材料并结合其特点进行组合使用,能够让建筑的采光和保温得到积极的影响,从而达到生态的要求。

2.5设计个性化的方案

建设生态建筑让其与周边环境协调并不需要将建筑方案的个性化去除,在生态建筑当中,建筑方案的个性化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建筑的追求一直都是创造性,在生态建筑的个性化当中体现出建筑师的独创性,才能够让建筑的外观形象更加良好。生态建筑设计当中,尺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有机整合施工现场的地形和地貌,从而让建筑物体现出不同的个性化特点,在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同时,也能在周边环境当中凸显出建筑物的特色。比如我国南方多雨且潮湿,架空干栏式房屋的下部不仅能够使空气流通,而且还能让建筑物保持在相对安全的高度上,具有十足的个性,并体现除了我国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建筑等也是方案设计个性化的体现。

总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生态建筑观,能够提升建设计水平和质量。具体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持续发展观念等,积极运用节能技术和新型环保材料等,借助现代化技术,提升建筑的节能水平,保护环境,保证建筑系统的运行效益。


参考文献:

[1]陆松延.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9,9(01):185-186.

[2]苏瑞杰.试析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居舍,2020(32):85-86.



60efe84f6017e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