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有效运用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5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有效运用策略研究

杨记全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江南小学,甘肃 陇南 746000

摘要:在当前阶段,伴随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合理性应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可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文章则是针对思维导图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从而引领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去。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运用策略

为了不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教师要重视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有针对性地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以构建更加高效的教学课堂,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必要性

数学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的基本知识,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还能够强化学生的思维逻辑以及抽象建模的能力,但是数学这一学科中包含的知识点和题目类型是比较多的,对于绝大部分小学生来说比较艰难,而思维导图能够清晰的梳理数学中的抽象知识点,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过多依赖教师,所以教师必须要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这一点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心里有思维导图,梳理一些重难点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解题之后,再让学生自己去理清数学的逻辑以及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让整个思考过程更加完善。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1.善用思维导图,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特别是概念课,很多教师总喜欢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思维导图的鲜活直观正好弥补了传统概念课教学的不足,它能将抽象的数学语言通过直观的图示呈现出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兴致盎然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这一节概念课时,由于知识点繁多,担心单纯讲解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首先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什么是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比的读写法”“如何求比值”“比与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学生粗略学习之后,心里有了底。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这些繁杂的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有序梳理,借助简短的文字和有趣的图像,更深刻全面地理解了比这一概念知识。小学生通常拥有天马行空的思维,具有爱玩的特性,在自主创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仅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还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2.妙用思维导图,增强教学互动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应用具有的优势增强课堂的互动性,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思维导图的制作中去,这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例如,在教学“矩形”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思维导图的制作环节中,这一课时的整体框架定下来之后,再将一些细小的知识点,利用逻辑线路描绘出来。在矩形中正方形是特殊的,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一知识点,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让学生完成正方形的思维导图制作,将二者进行对比,找到其中的共性和个性。除此之外,在教学互动中,教师也要有意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学生学会思维导图的制作,才能够跟随自己的思路和逻辑进行细致的梳理,所以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选择知识点不多,但相对清晰的知识。比如圆柱和圆锥,在制作思维导图时还可以展开对比,学生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3.巧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且呈螺旋上升的状态。教材科学合理地将各个知识点分散在各个年级的各个章节,但不管在哪个年级,同一区域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都是类似的。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这些分散的知识点梳理串联成一条知识线,进而通过知识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构建成一张知识大网。例如,在教学“负数”时,学生认识了负数和正数的概念,理解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此时,如果教师就此停下小结本节课的内容,那么学生的知识网就不够完整,对于学过的所有数就模糊不清,容易混淆。因此,在这里教师不妨缓一缓,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来逐步引导学生理清所有关于数的知识,如:“同学们,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哪些数?”“自然数都是正数吗?”“整数呢?它又可分为什么?”“分数和小数又该怎么划分呢?”问题抛出后,在学生的脑海里,散落的知识点一一出现,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这些看似毫无联系又零散的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逐层整理,由知识点到知识线,再到知识块,进而形成知识网,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记忆掌握。

4.活用思维导图,引导自我评价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阶段性的学习进行合理的总结评价,复习课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复习课模式,都是教师在黑板上将所有知识点逐一呈现,让学生读读背背。此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制作思维导图,在制作思维导图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薄弱之处并加以完善,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知识时,由于应用性强,知识点繁多,因此,单元结束,教师就专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制作本单元的思维导图。在此环节中,教师在课堂上将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则适时点拨。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相当于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知识点在脑海里重新放映一遍,不但能及时发现问题,还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思维导图完成后,教师让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此时,学生对他人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自主评价,不仅能帮助别人发现问题,同时也能再次发现自己知识水平上的不足,进行二次自我评价,从而更加完善知识体系。

结束语

总之,通过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过程,要结合数学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与创新,从而才能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彦彩.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9(11):66-67.

[2]李涛.思维导图在小學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49.

[3]王艳.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单元教学中的作用[J].甘肃教育,2019(2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