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6
/ 2

专业认证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王萍

云南工商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1700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自20世纪中期产生以来,在西方国家教育界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西方教育界的主流教育理念。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我国教育界专家的认可和重视,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构建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创新教育成为当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创新教育关注的是真正的人的教育,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才能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关键。本文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专业认证核心理念的内涵

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以成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并进行持续改进。

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教育目标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学内容聚焦学生的能力培养;师资队伍与教育资源应满足学生学习效果的达成;评价的焦点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就某一门课程来讲,要求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明确本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本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案,并在授课过程中全面落实;全力建设和充分利用教学条件与资源,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及时准确地获得教学产出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以成果为导向,意味着:教学的出发点不是教师想教什么,而是要达成最终结果需要什么。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评价进行反向设计和正向施工,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提出对在校学生的毕业要求。依据课程体系保证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体系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采用的教学资源等教学活动。

进行持续改进,意味着:需要建立全过程的评价机制,并且评价结果要用于改进提高。一个完善的持续改进机制应具备“123”特征,即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个改进。以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为目标,以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与达成度、毕业要求的符合度与达成度为主线,持续地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教学活动进行改进。通过外循环持续改进培养目标,通过内循环持续改进毕业要求,通过成果循环持续改进教学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水平。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核心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起源于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人类知识不是纯客观的;学习者的知识不是由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自己建构的;知识不是独自形成的,而是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形成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灌输的对象等认知理论观点。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着重强调对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活动”、“学习策略”、“学习评价”等进行分析和构造,以激发学生原有的相关经验,激活学生高水平的思维活动,促进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从而让新知识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生长”起来,促进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因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核心是教学策略,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三方面。其中,教学目标主张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学习能力为主;教学内容强调实践导向,按专业能力构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强调双向沟通;教学过程的起点置于学生的学习需要上,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及师生互动点的多少作为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的核心指标;考核体系注重评估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主要集中体现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上。

三、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实行多年已形成根深蒂固的传统,要改变教学观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须处理好以下问题:

1、教师观念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学生是构建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知识构建的帮助者。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场景、提供问题、组织讨论,还要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与传统教学相比,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教学大纲的配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因而对上课的场地、班级学生人数、课程的学时数、课程的考核方法等都与传统教学模式要求不同,需在不影响整体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逐步调整。

3、学生的参与和配合:教师在适应角色改变的同时学生也要转变,我国学生在学习上习惯于采取被动姿态,更喜欢依靠教师讲授完成学习任务,依赖性强。要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还要改变学生的惰性思想,变被动为主动。

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1、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上,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杜绝教师照着教材进行讲读,然后按教学课本内容进行固有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以及学生对学习的热度。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则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教学的设计,另外,院校学生多数都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力,而且成绩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完全满足了这点,为学生展现足够的表现平台。例如,在课前,教师根据学生水平和喜好,设计学生根据某一喜欢的话题进行讨论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就是一个“辅助工具”,因在探讨过程中,学生若有问题可向教师寻求帮助,然后在讨论结束后进行叙述,并且根据设计活动进行相应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进而鼓励学生更进一步的发展,同时预留下一节课的课题,养成学生提前预习的习惯,同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利用多元化工具进行辅助教学。院校的学生多处于叛逆时期,很多学生因传统教学方法枯燥乏味的教学课程,导致对学习的兴趣不高,甚至有的学生直接和教师对着干,越让他背课文,背的差了教师一说,就直接干脆不背了,然后破罐破摔,觉得自己反正也不好那就干脆一直不好算了,进而导致师生间关系的破裂。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完全是根据学生的喜好、兴趣出发,考虑学生会更多一些,然后根据学生喜好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另外,通过多元化工具进行教学,还能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3、建立协调、和谐、互补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主体意识。首先,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教师要尊重学生,对课堂提问答不出或有自卑倾向的同学,要多鼓励,寻找他的优点予以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不会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挫。要认识到课堂便是情感场,教师面带微笑,亲切和蔼地与学生交流,学生就会有一种安全感,就会体会到被尊重、理解和信任快感。其次,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人施教,面向全体。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满足自我实现。最后,教师要成为学生心理上的朋友,彼此才会沟通,课堂气氛才会融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被唤醒。可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朱晓博.“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2]李思源.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J].科教导刊,2016(03).

[3]杨丽琴.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6(02).

项目编号:YGSKY2020015课题编号不得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