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9
/ 2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范英 邢换芳

山西省军区机关幼儿园 030001

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好的习惯可以造就人才,坏的习惯可以毁灭人才。”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并不是他个人的成功,而是各种习惯累加的结果。一种习惯造就一种性格,一种习惯造就一种人生。拥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自然会在人生道路上做出不凡的业绩。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日后凡事都按自己的习惯行事,将会给他终生带来利益。

故事(一)小邋遢”的改变

小婉是个女孩子,因为小时候父母工作忙,所以把小婉放在三姑家抚养。3岁的时候,小婉该上幼儿园了。爸爸妈妈把她接回身边,但是发现养成了许多不卫生的习惯,比如,水果不洗就吃,吃手指、挖鼻孔。进门后不洗手就抓东西吃。每天晚上不刷牙,不洗脚就上床了。妈妈皱起了眉头,爸爸说,孩子还小,这些习惯可以慢慢地改正。

但是时间过去好几个月,小婉还是没有什么改变,老师也经常和妈妈反映孩子在学校总是不洗手就吃饭,即便洗手也是冲冲就结束了,而且还总是爱往地上爬。面对这些现象妈妈很着急,这可怎么办?一天,爸爸妈妈回到家里,看到小婉又没有洗手就随便吃东西。爸爸从包里拿出一张光盘说:“小婉,你想不想看动画片呀?”小婉一听高兴的叫起来说:“我要看。”动画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用衣袖擦鼻涕,拿起苹果随便擦两下就吃头发好久没有洗,小鸟都跑到他头发里安家了,因为他一向粗心大意,邋里邋遢,结果误喝了被老鼠投了药片的汽水,变的和老鼠一样大,到老鼠王国游历一番,经历了各种奇遇。故事的结尾,邋遢大王改变了邋遢的习惯,变成了讲卫生的好孩子。

动画片结束,小婉乐的直说“好看”。爸爸说:“我们家也有一个小邋遢呢。”小婉听了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爸爸接着说:“养成卫生的好习惯自己才会更健康,一个不讲卫生的孩子就像邋遢大王是没人喜欢的。”小婉说:“我才不当邋遢大王呢。”妈妈也亲切的对她说:“那么我们就从今天开始,如果你能坚持一个月我们就不叫你邋遢大王。小婉点点头。妈妈还制定了卫生习惯执行表,如早晨和晚上都要洗脸、刷牙。饭后漱口,进门洗手等。

小婉按照计划执行起来,虽然刚开始有点困难,但是爸爸妈妈和小婉一起坚持,小婉逐渐的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变成了干净漂亮的小姑娘。

孩子的卫生习惯,关系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关系着孩子的仪容整洁及身边人的接纳程度。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靠别人督促的,而是发自内心,自觉完成的。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让孩子认识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有许多孩子不愿意执行卫生习惯是因为他不明白不讲卫生会造成什么不良后果。我们家长要告诉孩子讲卫生的重要,比如,不刷牙会牙疼。不洗手细菌会到我们的肚子里去。而且不讲卫生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别人讨厌。我们的孩子小所以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动画片的形式帮助孩子认识到卫生的重要性,孩子认识到了才会重视。

2、帮助孩子制定卫生计划表

孩子年龄小,在没有养成习惯之前常会忘记,这就需要我们的父母做个有心的父母,监督他们、督促他们。和孩子一起执行卫生习惯计划表,给孩子做榜样。这样孩子自然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3、卫生习惯逐步培养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且卫生习惯的项目比较多。让孩子一下做这么多困难会很多。我们可以逐步去培养。集中一段时间培养一个习惯,等这个习惯养成我们再去培养另一个习惯。

故事(二)别再叫我“等一等”

童童,6岁,是个非常聪明可爱的男孩子。爱看书、爱画画、爱运动。是老师和小朋友们眼中的好孩子。可是妈妈却觉的他的毛病很多。最大等的毛病就是“磨蹭”。比如他在看电视妈妈叫他洗手吃饭,他就会说:“等一等。”妈妈把饭菜端上桌了,他还是说:“等一等。”全家一起出门,催促他好多次他也是无动于衷,直到大人开门,他才穿外套叫着让爸爸妈妈等一等。因为磨蹭,家里的催促声经常不断,实在不行就上去拉。

妈妈找到一位儿童心理医生,咨询克服磨蹭的毛病,医生说,其实“磨蹭”的习惯就是大人催出来的,越催,孩子的心理依赖心就越强,心想:反正有爸爸妈妈呢,不用担心。

所以要改变“磨蹭”的行为就要戒除“催”的毛病。于是爸爸妈妈和孩子进行了一次谈话,和孩子达成协议,以后不再催他,靠他自觉。在一次童童重要的活动中,童童着急出门,妈妈故意慢腾腾的,着急的童童直喊妈妈快点。妈妈学着童童平时的样子说:“等一等。”通过这件事童童看到了自己的原型认识到了自己的毛病,以后再也不说等一等了。

孩子的不良习惯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很多源头其实就是父母。孩子慢性子,时间观念不强,主要是父母过于关心,让孩子养成了依赖的习惯。如果父母能改变孩子就能改变,教育的方法对了,孩子的习惯就养成了。

1、不一味指责孩子

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不能立刻就指责孩子的不对,甚至加以训斥。这样会造成孩子紧张的心理,反而更容易犯错误。时间久了,孩子会把父母的话当耳旁风,干什么事情都磨磨蹭蹭。时间观念不强,产生依赖的心理,总是在想反正有父母的提醒。

2、寻找有效的方法

孩子很多时候磨蹭是因为他觉的这个事情不重要。那么父母就可以让孩子换位思考进行体会。比如让他感受因为磨蹭而导致没有参加到活动的失落,从而认识到磨蹭的危害。

3、给孩子时间

面对孩子磨蹭时,我们要管住自己的手,自己的嘴,因为有的时候孩子不是磨蹭,而是因为不熟练有点慢,所以我们要有耐心。

故事(三)从“小书呆”到“小健将”

贝贝,6岁,大家公认的小才子。才6岁就认识2000多字。能背50多首唐诗。能自己独立阅读图书。教学活动上和老师对答如流。就是这样一个小才子在运动方面却是“奇差”,跑步跑不了10米就气喘吁吁。单脚连续向前跳跳不了2下。双脚跳不过高5厘米的障碍。孩子们户外活动时高兴的玩着攀登架可是贝贝却只能坐在旁边看着。贝贝的爸爸妈妈很着急,这样下去,贝贝的身体也会很差。马上就要上小学了,这样连体育课也不能上。于是在和老师沟通后,他们觉的不能再这样下去,要让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于是早晨来幼儿园的路上他们不再骑车,而是跑步来幼儿园,刚开始的时候,他跑了一会就累的气喘吁吁,妈妈就一直在旁边鼓励他,让他坚持下来。慢跑5分钟但是中间不能停下来。在幼儿里老师让运动好的孩带着他一起跑、跳、攀爬。一周坚持下来,贝贝的脸红润了。

周末妈妈还带贝贝去爬山、游泳。果然两个月后,贝贝的身体素质好了许多,而且他把运动当成了一种习惯。

良好的运动习惯对孩子的成长百利而无一害,他可以促进生长发育,还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可是现在许多孩子不爱运动,出门坐车,上下楼有电梯。特别是冬天的时候,连门都不出,运动没多久就喊累。因为缺少锻炼所以身体素质差爱生病。有的父母不究其缺少运动的原因,反而归根到老师的身上,觉得是老师照顾不精心而导致的生病。还有的父母认为运动就是玩,是浪费时间。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和孩子经常看一些体育赛事的节目,培养他们运动的兴趣。鼓励他们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加强体育锻炼。

2、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

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多种的体育活动的材料,或者带他们去感受各种体育活动。鼓励孩子去尝试,积极引导孩子,知道运动的重要性。

3、父母的陪伴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父母也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所以孩子的行为很大是来自于父母,作为父母我们也应该积极的参与进来,经常锻炼,这对我们的健康也是很有利的。

范英,1982年4月,女,汉,山西祁县,幼教一级,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单位所在省市:山西省太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