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纺织品服装检验方法及标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9
/ 2

绿色纺织品服装检验方法及标准

张勇

五家渠纤维检验所 新疆 五家渠市 831300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贸易出口经济迅速发展,而纺织品服装产品作为我国主要贸易出口产品之一,在新时代贸易发展背景下,确保纺织品服装产品的安全性、绿色性、生态性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例举绿色纺织品服装标准,探讨绿色纺织品服装的检测方法,并综合分析,提出我国目前提升纺织品服装产品环保及安全健康性能的对策,因为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纺织品、检验、方法与标准


当今世界,绿色纺织品服装正在以强硬姿态步入国际服装贸易领域。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对绿色纺织品服装制定了相应标准与要求,随之欧盟与纺织品国际组织相继推出绿色生态纺织品生产标准,并对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相关有害物质进行严苛的检测认证,进而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绿色的生态纺织品服装。

  1. 绿色纺织品的标志与标准

根据调查,目前国际上对绿色纺织品的标准与标志共有十多种,同时许多国家对纺织品服装上存在的有害物质含量有着明确限制,而主要涉及到对人健康存在威胁的有害物质有甲醛含量、致癌物质、有害金属、五氯苯酚、农药残留、杀虫剂与防腐剂等。

如果纺织品服装上出现以下标志,则表明该纺织品服装符合绿色纺织品标准,如,代表生态纺织品标准100的,Oko-Texstandard 100;代表通过有害物质测试的纺织品,M.S.T;代表国际生态协议标签的,Eco—Tex;代表无环境污染方法制造纺织品商标的,M.U.T;代表生态友好腐蚀织物协会印记的,GUW。存在上述绿色纺织品标志的产品符合绿色纺织品服装标准,可以有效保证人体健康安全[1]

  1. 绿色纺织品服装检验方法及标准

  1. 甲醛含量

甲醛是对维系人体健康安全的有害物质之一,甲醛在纺织品服装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服装成品定型中应用最为普遍,同时也会作为整理剂、固色剂、印花剂使用。但如果甲醛超标或长期处于甲醛环境中,轻则刺激人体皮肤和呼吸,重则会导致人体出现相关疾病甚至是癌症。基于此,我国出台相关规定,要求相关生产车架的甲醛含量值必须为,8小时以上的甲醛含量为3mg/m³以下。

当今世界,绿色纺织品服装标准多以日本和德国标准为依据:只要分为四大标准,第一是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的产品,甲醛限值为75ppm,如内衣、床上用品。第二是直接接触身体皮肤较少的产品,甲醛限值为300ppm,如衬衫、T恤。第三是间接性接触身体皮肤的产品,甲醛限值为1000ppm,如外衣。第四是两岁以下婴幼儿服装的甲醛限值为20ppm。

目前,纺织品服装甲醛含量的检测多采用比色分析法与气相色谱法,但二者之间比色分析法应用较为广泛,比色分析法是利用操作便捷但请准度高的乙酰丙酮法和络变酸法进行纺织品检测,主要方法是:甲醛与乙酰丙酮生成浅黄色溶液,利用分光光度计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用特定波长进行吸光度测定,最后从标准曲线上获得甲醛含量值。

  1. 杀虫剂、除草剂和防腐剂

纺织品服装的主要构成物是棉花,而在棉花生长过程中,棉农为增加产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会进行杀虫剂与除草剂的使用,这些杀虫剂与除草剂会被棉花直接作用到纺织物服装上。天然纤维织造时,浆料中还需加入防腐剂。这些杀虫剂、除草剂与防腐剂中存在五氯苯酚、四氯苯酚、二氯苯酚、氯苯酚、苯酚等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有害物质。这些有害试剂的使用标准限制为低浓度0.5~50ppm。

上述有害物质检测时,首先需要制备一定量的样品,大约在5~10g,然后在索氏抽出器中,采用特定溶液萃取6~8个小时,蒸浓到一定体积,选取25ml作定性过定量分析。检测方法可选择薄层色谱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2]

  1. 致癌致敏染料

致癌染料为禁用染料,是纺织品服装对人体健康威胁最大的有害物质,致癌染料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还原反应,并释放出22中致癌芳香胺,然后进入人体内,经过人体代谢,引诱人体发生病变,进而诱发癌症。致癌芳香胺的限值为30ppm。

对于纺织品服装的致癌芳香胺的分析方法是将纺织品上的染料与二亚硫酸钠还原成芳香胺,在对此芳香胺进行检测,看其是否具有致癌芳香胺结构。目前,我国检测方法主要是采用GC与GC-MS联用法,具体操作是将一定量纺织品加入柠檬酸缓冲溶液,然后进行一定时间的保温处理,再加入连二亚硫酸钠,最后再规定温度保温30分钟后冷却,制成甲醇溶液用气相质谱联用进行分析。

  1. 重金属

纺织品服装的重金属产生的原因较多,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都可能造成纺织品服装上的重金属残留。重金属主要有铜、铅、铬、汞等,其具有酸性和碱性化学物质,当重金属含量达到一定限值时,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出现生命安全问题。

绿色纺织品服装重金属的含量标准,多以发达国家标准作为考量,如欧洲对纺织品服装重金属的含量规定是,纺织品100标准规定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的纺织物和服装铅的提取量应当≤1.6*10

-6

纺织品服装有害重金属的检测方法是定量法与定性法,由于定性法采取的是点滴实验法,灵敏度较弱,但也能检测出来,在西方国家应用较多。我国目前采用的定量法,定量法可以检测出防治品服装上的有害重金属含量,并根据含量估测出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在检测过程中,首先需要准备试样,根据相关指标要求,可以采用萃取法与灰化发定量检测。萃取条件是,液体20:1试样重量,温度为40摄氏度,时间为1小时。灰化法可以让纺织物在特定温度灰化,在加酸制成溶液,其数据表示织物上圈闭有害重金属含量。

  1. 提升纺织品服装产品环保及安全健康性能的对策

  1. 优化纺织品服装环保、安全健康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对纺织品服装的有害物质检测方法与标准较为缺失,因此我国需要时刻关注国际纺织品服装生产与贸易动态,结合我国国情,创建完整的生态环保、安全健康检测项目与指标,以法律规范形式颁布,尽可能与国际相关标准接轨。我国监管部门需要加大对纺织品服装生产企业的管控,建立生产过程监控体系,促使有关管理部门、纺织业协会、质检机构三者联动,对纺织品服装生产企业进行不定期相关生产过程以及成品的抽样标准检测,让企业从心里认识到纺织品服装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此外,也可以成立市场营销监控体系,对纺织品服装的安全健康检测报告、标签制度、产品贸易手续进行监控,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对人体安全健康造成危害。

  1. 倡导清洁生产

由于棉花是纺织品服装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主要材料,但是由于棉花生长条件影响,是棉花自身所携带的有害物质过多,进而对纺织品服装的安全性和健康性造成一定影响。基于此,为有效避免这种问题的产生,我国纺织品服装生产企业,应该加大在纺织原料生产加工、织物制造、服装制造、服装漂染印花以及后续服装整理等环节的重视程度,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同时,相关纺织品服装生产企业应该提高思想意识,自发使用环保生态材料,采取无污染、无公害的生产技术。同时需要加强对生产线流程的监控,确保生产过程中各个环境的安全、清洁。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纺织品服装贸易是国际服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与健康性尤为重要,基于此,我国相关监管部门需要加强纺织品服装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把控,对相关产品质量进行监测,避免有甲醛、重金属、芳香胺、苯酚等有害物质含量超过标准限值的纺织品服装流入市场,最后对人体的健康安全造成危害。

参考文献:

[1]黎淑美.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绿色营销策略研究[J].西部皮革,2018,40(20):62.

[2]许思艳.纺织服装类专业教育中导入绿色环保意识的思考[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1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