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模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9
/ 2

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模式分析

卢洁 1 卢俊 2

1. 浙江歌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滨江) ;2. 浙江欣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摘要:随着工程项目建设的复杂化和体系化,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风险管理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缺陷并研究了在引入工程质量保险后,基于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工程质量管理的可能模式以及各种模式的优缺点。

关键词:风险管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不仅是建设项目投资成效和具体适用的相关体现,更关系着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所以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风险管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对于建设一直以来都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但是相比于国外建设工程更加先进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模式,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中还是存在着许多严重问题,这些安全隐患如果控制不当很可能就会引发重大的工程质量问题,对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为人们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威胁。所以我们需要对原有建设工程的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和优化,针对其问题隐患进行完善和补充,在结合我国实际工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国外更加成熟与先进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效借鉴,综合探析研究出风控严格、管理安全并且实操性较高的建设工程风险管理体系新模式。

1.我国现行的质量管理模式

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在经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己逐步形成了“政府监督、社会监理、参建各方主体负责”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以及施工图审查、工程保修制等管理制度的格局。这几年的实践证明,该体系的建立对保证建设工程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1)政府未能从工程质量管理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我国的企业和业主遇到各种问题,都习惯于找政府解决,重大质量事故的经济损失也要由政府赔偿,使政府忙于处理各种事务的困境之中,甚至还有被告上法庭的可能。(2)作为建筑市场主导的业主行为不规范,严重制约了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的执行和实施,导致了工程质量问题的层出不穷。(3)受建筑市场过度竞争影响,承包商低价获取工程,随后在以工程质量为代价,“偷工减料”,寻找生存空间。(4)作为市场第三方的监理因为受到业主委托的制约,对工程质量监督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而且,我国的监理多数局限于施工阶段,不能提前对工程质量风险采取措施实施预控,致使工程质量风险扩散,控制成本增加,甚至错过质量风险的最佳控制时间。(5)质量检测机构因为是由承包商委托,假试件、假报告等“造假”现象泛滥,不仅没有起到质量监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工程质量隐患的帮凶。(6)工程竣工验收后出现质量问题,承包商不能及时修复。现行工程质量保修制度要求扣留一定保修金以备未来修复之用,此做法不仅不符合合同经济原则,而且对社会资源是一种浪费。

2.引入工程质量保险与风险管理后的质量管理可能模式

2.1引入工程质量保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际接轨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在我国建筑业建立诚信制度和减少政府对建设工程实体质量的管理势在必行。国际上如法国、日本、西班牙等采用工程质量内在缺陷十年保险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这种通过引入保险,采用经济手段规范参建各方行为,达到对参建各方优胜劣态净化建筑市场、增强参与建设各方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引入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建设单位把工程质量风险转移到了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则要通过一些手段的预控和过程控制来降低建设工程质量的风险。这种通过工程质量的风险控制以减少和降低工程质量内在缺陷,是依靠质量风险管理机构的质量控制和经济手段实施的。

2.2风险管理框架下工程质量管理的可能模式分析

2.2.1“有监理”的工程质量管理模式

该模式下监理公司和风险管理公司并存,接受不同委托方的委托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管理,二者的业务范围可能会存在交叉,但是因质量管理的目的和服务对象不同,对解决现在工程管理中的问题能起到一定作用。该模式的优缺点分析如下。

优点:①能够对工程质量风险实施全过程控制和一体化管理,加强对质量风险的预控,构筑了新型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②通过工程质量保险,规范了业主行为,对建筑市场诚信起到净化器作用;③通过工程质量保险,有效地解决了保修金的来源问题,同时有助于改善建筑市场的过度竞争局面,利用市场经济手段提高了社会资源利用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政府的质量监督地位;④通过专业化和一体化质量风险管理,提高了质量管理的效率;⑤改变了检测单位的委托关系,保证了其独立性,从而更有利于发现问题;⑥保留了监理公司对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强化了项目管理职能。

缺点:①虽然降低了全寿命周期的成本,但是可能会增加工程项目建设的眼前成本,对业主的资金筹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②监理公司和风险管理公司的业务交叉,对承包商体系的工作会有一定影响,而且,需要协调的工作会相应增加;③监理公司委托关系没有改变,其公正性依旧无从保证。

2.2.2“无监理”的工程质量管理模式

“无监理”的工程质量管理模式是指风险管理公司在开展新型质量风险管理业务的同时,兼顾了原来监理公司的业务,依据委托方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由保险公司委托的模式在该种模式下,由保险公司委托风险管理公司,但是其委托业务内容又不仅仅只是保险公司对工程质量风险控制的需要,而且包括了对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该模式除具有与监理与风险管理并存模式下的质量风险特点外,其优点:①改变了监理公司的委托关系,保证了风险管理公司咨询服务独立性;②避免了监理公司和风险管理公司的业务交叉,利于协调工作的实施;③监理业务和风险管理业务的归一,可以节约工程成本;④在原有监理业务基础上进行拓展,有利于风险管理公司的成长。缺点:①业主对工程项目的控制削弱,或者说对业主的项目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不符合建筑市场的专业化发展趋势;②由于原有的监理费用必须通过保险公司支付给风险管理公司,支付环节增加,可能不利于风险管理单位顺利获得支付。而且相关的授权必须在保险合同中约定,再通过风险管理合同转移,可能造成一定的混乱。

(2)由业主委托的模式在该种模式下,由业主委托风险管理公司,但是其委托业务的内容不仅仅只是原来的对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而且包括了保险公司对工程质量风险控制的需要。优点:①避免了监理公司和风险管理公司的业务交叉,利于协调工作的实施;②监理业务和风险管理业务的归一,可以节约工程成本;③在原有监理业务基础上进行拓展,有利于风险管理公司的成长;④风险管理的视角会改变业主及监理的短视行为,能够更加关注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的费用与收益;⑤各种委托关系的改变,对承包商而言,质量监控体系更加严格;⑥保险公司通过保险合同要求业主对质量风险进行专门管理,减少道德风险。缺点:①保险公司的风险增加、要求对工程的投入与关注增加;②保留了业主的委托关系,风险管理公司的第三方特性没有改善,对承包商的公平无从保证;③检测公司和审图公司间接受雇于业主,工作可能会受到业主牵制影响;④业主的权利有增无减,在一定程度上会纵容其不规范行为。

3.结语

综上,在工程建设领域基于全新风险管理框架下对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是我国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工程保险为基础的风险管理内容,可以有效地转移建设工程风险,提高事故预防能力,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对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是一种极大的补充和完善,所以在未来的建筑行业发展中,这种全新的风险管理模式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实现建筑行业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魏杰. 探析EPC模式下建设工程项目的融资风险[J]. 管理观察, 2019, 713(6):177-178.

[2]赵海峰, 师福平. 基于EPC总承包模式探析工程项目内部控制[J]. 商讯, 2019, 181(27):116-118.

[3]李胜全. 基于EPC模式的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研究[J]. 经营者, 2020, 34(10):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