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贷”解决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0
/ 2

大学生“校园贷”解决策略研究

李孟容、朱凤萍、曾素梅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广州, 510850



作者简介:李孟容(1997.12~)女,汉族,广东省揭阳市人,广州工商学院2018级本科生,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朱凤萍(1998.6~)女,汉族,广东省广州市人,广州工商学院2018级本科生,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曾素梅(1974.12~)女,汉族,湖南邵阳市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学历,贵州大学,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摘要:虽然校园贷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迅速,但是其催还款方式不清晰,贷款利率不明确而且操作过于简单。校园贷为学生提供了一定便利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法律纠纷,给家长、学校、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导致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有家长对子女的家庭教育管理缺乏科学性;大学生自身对消费、理财和安全意识缺乏;“校园贷”平台行业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等原因是导致金融纠纷恶化、升级等。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贷;探讨;解决;策略;

一、前言

“校园贷”作为互联网消费融资的产物,为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提供贷款。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债权人暴力、高利贷等手段进行催债,侵害学生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目前的研究方向大多是从大学生的需求方面进行分析,其中缺乏“学校贷款供给方面的研究”,因此在“学校贷款”平台方面进行研究,同时更容易探讨出大学生“校园贷”解决问题的策略。“校园贷”存在签订合同的方式草率、审核手续简单、缺乏后期管理阶段的规范性,究其原因有国家关于“校园贷”相关法律法规、学生自身、“校园贷”行业内部以及家长和学校等,探讨出要加快推进立法的进程、科学引导学生的消费意识,提高大学生信贷防范意识、整顿“校园贷”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健康合法的服务、加强家长与学校的监督力度,避免“校园贷”悲剧的发生。

二、“校园贷”存在的问题

(一)签订合同

校园贷款平台模糊解释了“校园贷款平台”的贷款内容、责任和权利,而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导致了自身权益的侵害。

1、还款的措施不明确

大多数大型信贷或小额信贷平台贷款项目从未真正调查或考察过学生的还款能力,而且在建立贷款关系前,信贷平台工作人员并没有明确相关的信贷要求和还款方式。一些贷款甚至债权人的签字,相应的贷款合同也已经签订。一些贷款平台在为学生提供大量资金的同时,催款方式模棱两可,抓住了学生法律意识模糊的弱点,利用高违约风险来填补贷款的市场份额。

2、贷款利率不明确,部分“校园贷款”涉嫌违规操作。

部分“校园贷”平台表示,平台贷款准入门槛较低,利率相对较低,信贷成本在“利滚利”中无形积累,债务人一般有两种还款方式:等额本息和等本等息,根据调查,部分“校园贷”信用平台的贷款利率有高于30%,远高于国家法律规定的民间借贷利率24%。虽然“校园贷”的年利率低于年利率的20%,但仍有一定差距,变相收取无形利益违反了高利贷法。

(二)审核方式

1在贷款前期,“校园贷款”平台操作方便

一些小平台只需要借贷者上传照片申请贷款,吸引了大量大学生借贷,由于借贷方式简单,一些学生的私人照片意外泄露,导致部分有不良思想的学生非法使用不知情学生隐私照片,多次借贷,进而产生巨额借贷现象。

2、我国现行的信用审查制度存在许多问题,对借款人的要求不屑一顾

如果借款人在审查信息时发现问题,“校园借贷平台”员工对借款人相关问题的态度不端正,由于借贷平台部分员工对借贷知识不了解,法律意识不强,发现问题没有及时通知主管监管部门,只是简单的放贷,甚至置之不理,盲目放贷,一旦这个平台的资金流出现短缺,他会要求借款人尽快还款,这将对平台本身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后期管理阶段

1“校园贷款平台”对相关资金的流向没有完善的监管权

“校园信贷平台”对大学生贷款的资金使用和流向没有进行监管和有效追踪,导致贷款人使用资金的延续性不明确,甚至存在借款人在一定程度上违规使用资金的风险。

2部分校园贷款涉嫌欺诈诱骗借款人

一些“校园贷”P2P平台的代理商在销售信用产品时,往往不把风险和信用关系一五一十地告诉你,以“零首付”、“零利息”、“无担保”为诱饵,欺骗大学生,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和金融知识而被欺骗,造成了严重后果。

3、校园信用平台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机制

由于“校园贷”平台之间缺乏沟通和信息交流机制,一些学生利用这一缺口。因此,学生很容易“骗贷”、“一头多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校园贷”平台自身的运营及发展。

四、大学生校园贷整治对策

(一)树立正确消费观

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勤俭节约,科学消费。大学生在使用消费信贷时,一定要多方面了解该借贷机构的正规性,避免冲动借贷,以防上当受骗。此外,大学生还要懂得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改善自己的消费行为,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费合理使用消费信贷;也要强化自己的信用意识,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在遭遇不良校园贷时,敢于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大学生应提升对金融风险的意识

高校应设立提升学生金融知识储备、增强学生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课程。此类课程不只是针对金融专业的学生,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应涉及。课程包含的内容除了常见的金融知识和法律法规外,还要加入趣味性较强的实践环节。以金融风险案例或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的要点,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金融知识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另外,还可以与相关的金融机构合作,或者定期请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工作人员入校开展培训课程,让学生从更专业的角度了解金融问题。

(三)、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制

政府相关部门要采取相关措施来规范校园货市场,注重对校园网贷情况的监管,重点保护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群体。严格审查对进入机构资格的信息,不断提高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准入门槛,对违法机构严格执法。另外,坚决打击暴力催收、虛假宣传等不法行为,加大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运营状况的调研力度,创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环境。

(四)、学校应开展大学生消费安全教育活动

面对校园贷的风险,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消费安全教育。首先学校应该重视除人身安全外的心理教育,培养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引导大学生多多学习金融和法律知识,辨别金融风险,懂得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其次,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此外,学校还应该建立相关的风险监管机制,对学生的风险进项监控管理。

五、结束语

大学生对品牌了解和理财观念的提高,消费者素质要求的提高,促进了“校园贷”的快速发展,然而,校园平台行业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校园贷”发展不健康,盈利最大化模式运营和人员招聘中,一些不良信用事件甚至威胁着大学生的生命安全。相关法律政策的不完善,家长和学校的“妥协意愿”是“校园贷”恶习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学生也应该意识到自己消费意识的缺失,做好财务管理和安全保卫学习工作。如果想消除校园贷风险,必须从大学生自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政府监管等方面入手,提升大学生的防范校园贷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肖.浅谈高校大学使用校园贷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J].公关世界,2021(07):82-83.

[2]丁卫东. 聚力整治“校园贷”乱象[N]. 中国银行保险报,2021-04-22(002).

[3]谢小芬.不良校园网贷风险防范及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1,41(02):31-34.

[4]王娟.大学生“校园贷”发展现状、问题及原因——基于“校园贷”供给视角[J].黑河学院学报,2021,12(03):79-81.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塘尾村和沙路1栋1号沐风公寓和沙二店管理处侧面蜂巢智能柜;李孟容, 1530239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