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质量和成本控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0
/ 2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质量和成本控制分析

杨燕

延安市工程地质勘测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延安 716000


摘要:岩土工程在工程领域是相当复杂,在岩土工程开始前,详细的地质勘察是保证岩土工程顺利展开的关键点,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是基于工程建设单位的要求,对工程建设现场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察分析,形成勘察报告,用以指导工程建设,特别是对于隧道等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作用更加突出。结合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分析了勘察工作中影响勘察质量及勘察成本的因素。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成本

引言

我国市场经济在近几年内发展迅速,日渐完善的市场体系提高了市场经济活动的规范性,同时也增加了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性。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探究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并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是当下最值得其思考的事情。项目投资成本的控制是建立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的,在这个前提条件下,细化工程成本管理才能为企业的变革发展提供帮助。

1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控制点

一般情况下,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依托项目设计方提供的任务书对工程建设现场的地质、环境、岩土以及相关条件进行勘察分析,了解地质条件是否符合建筑标准,并提出一些建议。由此可知,一般工程项目中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内容并不复杂,但涉及很多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却是保证勘察质量的关键,因而从细节上出发,通过勘察实践在宏观上进行一番总结,明确可行的勘察质量控制措施。(1)在勘察任务实施之前,必须根据任务书制定好勘察方案,并与涉及范围进行高效沟通,对基本资料要了解清楚,如此才能较为顺利地展开勘察工作。要求必须对拟建工程项目的基本资料清楚掌握,了解其中的细节,比如拟建项目为建筑工程,则必须要了解建筑的面积、高度、等级、结构特性等等,如果这些不够了解,则可能影响勘察方案的编制与实施。(2)在勘察任务正式实施之前,要进行现场踏勘,并掌握拟建项目所在地相关地质资料,在现场踏勘中结合地质资料以及任务书,确定勘察点,一般对于建筑项目而言,勘察都不是特别复杂,属于中等复杂,勘察点的布置一般会按二级要求进行安排,即15~30m,如果是特别复杂的则是在10~15m范围内,简单的场地则可以在30m到50m。勘察点一般也要求沿基坑边线或建筑物周边线进行布置,如果存在重大设备应当考虑设置专门的独立勘察点,且至少3个,注意按基坑边线布置要求应以基坑平面范围为基准,超出设计边界的2~3倍。(3)勘察过程中重点在于取试样以及原位测试,要求在进行这两项工作时,应保证钻孔不低于总数的一半。注意钻孔布置要满足地基均匀性分析要求,钻孔点至少4个,当然对于不同的项目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案。钻孔深度也应当满足相关要求,用以进行相关分析。(4)现场勘察关键还要对勘察人员进行管理,对勘察人员的业务水平有要求,需要严格按照勘察方案执行,并且严格执行相关的技术规程,否则易出现失误。(5)勘察报告的编写也是重要一环,要求将相关资料收集齐全,包括先期的项目所在地地质资料、现场勘探结果,以第一手资料进行相关的地质分析,形成相关结论和建议。

2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成本控制分析

2.1前期准备工作

作为勘察技术人员,拿到一个勘察项目后首先要仔细研读勘察任务委托书及相关图纸,包括项目规模、项目类型、勘察阶段、拟完成时间节点、拟建建筑物的性质及其基础形式、技术要求等,彻底领会设计意图,如有疑问一定要及时与设计沟通;然后,可查询当地地质档案信息共享平台或本公司档案室该项目附近的地质勘察资料,为勘察纲要的编写提供借鉴;最后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场地周边已建建筑物、道路、轨道交通、隧道、河道等信息,初步判断场地内是否存在明浜、暗浜、厚填土、老旧基础等不良地质条件,获得第一手现场资料。

2.2勘察报告编制

勘察报告的编制是对岩土工作的一个总结、提炼,形成成果文件供后续使用。作为岩土工程师应严格遵守职业操守,尊重客观事实,以实际情况为基准,提供严谨的计算过程及结论。在报告的编写过程中应避免错别字等低级错误,比如砂土和沙土同音意义却截然不同;剖面分层修改后没有更新相对应的文字描述、地层特性表、力学参数表等;勘探点位置没有按照实际勘探位置进行修改,甚至出现有些勘探点直接放在旧建筑物基础上的错误;20m以浅砂土标贯判液化,间距超过1.5m,尤其是前两个标贯的中点到层顶的距离、最后两个标贯的中点到层底的距离,稍有马虎,很容易超过1.5m;地层变化较大,工程师没有及时跟进外业,调整勘探方案及孔深,造成后续补勘;报告正文中缺少特殊土、地基均匀性等的评价;最后结论章节没有按照正文进行修改,导致设计引用错误结论,建议和结论互相穿插,缺少条理性;结论与建议中未交待因现场条件限制遗留的勘探孔等。

2.3项目施工期间的勘察配合

施工是对勘察、设计图纸的一个实施过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交付后至工程竣工验收期间,勘察单位作为项目建设五方责任主体之一,需要配合解决施工现场一系列岩土工程问题,并做好施工前技术交底、地基验槽、基础验收、桩基础验收乃至竣工验收等,勘察单位应当根据现场揭露的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对比,如有异常应及时对勘察报告中的相关参数等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通过建设单位反馈给设计单位对相关设计参数、施工工艺等进行调整、优化。做好施工配合,不仅能够弥补勘察设计缺陷、协助完善施工图设计、全过程履行勘察义务和责任,而且能够提高勘察服务质量,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在工作实践中遇到某项目16-18层高层住宅,桩基础采用φ500mm预应力管桩,桩端持力层为静探Ps值为11.47MPa的第⑦2层,一方面桩径需穿越土性较好的第⑥层及静探Ps值为6.58MPa的第⑦1层并进入第⑦2层一定深度,另一方面预应力管桩为部分挤土桩,施工过程中遇到沉桩困难的情况,局部桩实际桩顶标高比设计标高高3.0m左右,局部桩端持力层位于第⑦1层底、第⑦2层顶附近。最终我勘察后给与以下建议:建议设计单位对目前沉桩未达到预定标高的工程桩进行分析,若单桩承载力已满足设计要求,则采用双控标准(压桩力和桩端标高双控)的原则验收,对部分未达预定标高的工程桩进行截桩处理,我司认为其后续沉降控制一般也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最终解决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沉桩难题。另外,勘察期间很多勘探孔因条件限制暂无法勘探,尤其是地铁、市政工程、跨度长并且经过居民区、现状道路等,施工期间应及时补勘并提交补充勘察报告。做好施工期间的勘察配合工作,能充分发挥勘察专业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真正做到勘察、设计、施工的动态结合。

结束语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了事前编制有针对性的岩土工程勘察纲要,事中比选合适的勘察外业队伍、建立完善的设校审制度,事后积极配合解决施工期间出现的各类岩土地质问题,可以全面有效提升勘察单位的勘察质量与企业形象、有效控制勘察成本。总的来说,勘察单位在开展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时,要制定完善的勘察规章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运行机制,明确事前、事中及事后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方可有效控制勘察质量和控制勘察成本。

参考文献

[1]胥廷科.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措施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7):211-212.

[2]樊丽芳.建筑工程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20(7):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