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展览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0
/ 2

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展览探讨

陈德星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博物馆 广西省百色市 533199


摘要:当前,我国对民族民俗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促使其教育价值得以深入的挖掘。民族民俗文物是民族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宝贵财富,其具有历史价值、文化内涵、艺术魅力,对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教育作用。社会教育是民族民俗文物的基本特征,为了提高社会教育水平,要重视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展览的策划工作和执行情况。

关键词:民族民俗文物;文物陈列展览;影响因素;有效措施


一、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展览的重要性

收藏价值、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是民族博物馆的基本职能。陈列展览是实现民族民俗文物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手段,且民族民俗文物的陈列展览质量,充分的体现出了博物馆的工作方式、社会地位。民族民俗文物是某个民族在某个历史发展阶段所遗留下的宝贵财富,其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民族发展中的社会关系、生产生活、意识形态等等,揭示了民族的整体发展规律,为当代人们认识民族发展历史,培养其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民族民俗文物是民族历史发展变迁过程中,民族文化艺术的充分体现,是了解该民族心理变化和价值取向的重要介质。所以,做好民族民俗文物的陈列展览工作,对提高其社会教育作用起到了重要意义。

二、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展览影响因素

(一)受众对象性质

不同类型的文物陈列展览都是为相应的人群提供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参观需求。例如,历史博物馆会吸引很多对历史感兴趣的人群,科技展览馆就会吸引很多科技爱好者等等。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展览则是面向了全社会,其先会吸引的人群也是那些对民族民俗文化具有浓厚兴趣的人群。所以,针对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展览的受众群体进行研究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二)展览主题内容

主题是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灵魂,直接决定了文物陈列展览的质量水平和价值意义,从整体上影响了文物陈列展览的风格和样式。民族民俗文物是非常宽泛的概念,其包含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的陈列展览文物是成千上万的,只有精心的选择最为合适的陈列展览主体,才能展示出最佳的文物展览效果。民族民俗文物展览过程中,文物自身是非常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该文物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都会影响到实际展览效果。

(三)陈列展览形式

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展览的形式主要是为文物展览内容提供服务,只有充分的体现出文物展览的内容和价值,这种陈列展览形式才是具有时代发展特征的。否则,再好的民族民俗文物和陈列展览主体都无法得以充分的体现,尤其是民族民俗文物的展览,其侧重于文物内涵价值的体现,通过实物的直观展示,发挥出良好的社会教育价值,如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道德品质素养方面的教育等等。文物所具有的文化内涵,都是只有通过多样化的陈列展览形式才能充分的体现出来。所以,选择合适陈列展览形式是必要的。

(四)展览前期宣传

当前,民族民俗文物的陈列展览都是公益性的展览,且整个陈列展览是具有开放性特点的,更加注重社会效应。虽然我国民族民俗文化丰富,但在实际的陈列展览过程中,欣赏人员的水平不高,无法形成参观博物馆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风气。所以,在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展览的前期,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对吸引参观者的数量和参与程度是具有较大影响的。

(五)展览主办经验

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展览的主办单位是否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文物陈列展览的时间长短、展览规模的大小,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民族民俗文物展览的整体效果。通常情况下,展览时间、工作经验、展览规模都与展览效果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且在其他影响因素恒定的前提下,展览时间较长、工作经验丰富、展览规模较大,都会影响文物陈列展览效果。

三、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展览有效措施

(一)研究受众的性质

民族民俗文物展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展社会教育活动,该展览形式是面向全社会的,但不可能每个公民都对民族民俗文物产生浓厚兴趣。不同区域以及不同民族对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展览的参观要求也是不同的,所以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展览的举办之前,要对展览的受众人群进行研究分析,如年龄特征、思想认识、教育水平等等。例如,中小学生参观文物展览时,整个展览的形式和内容要更加容易理解,符合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而面对专业人员时,则要保证整个展览内容更具有深刻性和代表性。因此,在受众的偏向设置方面,要以主要受众为主,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来吸引普通民众参与博物馆参观的自主性,增加民族民俗文物展览的社会影响力。

(二)明确展览的主题

陈列展览的主要是整个展览活动举办的中心,这个中心是需要依靠内容进行充实和体现,且整个展览内容都是为展览主题服务,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陈列展览效果。民族民俗文物展览的举办,则要明确展览主题,充实展览文物内容。民族民俗文物展览是充分利用文物展现某个地区和某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文化内涵、民族信仰等等。所以,在确定民族民俗文物展览主题时,要根据展览文物的具体情况,充分体现出文物所代表的深层次内容,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起到陶冶品质情操,以及传递文化知识的社会教育目的,推动当前社会的建设发展水平。

(三)丰富展览的形式

丰富且多样的陈列展览形式,是民族民俗文物展览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民族民俗文物展览形式分为实物展示和观念展示。其中,实物展示就是动态化展示,让受众通过直接观察,感受到文物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或者是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获得良好的参观体验。而观念展示主要是借助照片、图表、模型等载体,展现出文物的内涵和寓意。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展览的过程中,可以配备精彩的文物解说,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技术来丰富博物馆展览形式,促使展览更加贴近生活。

(四)做好展前的宣传

民族民俗文物展览举办之前,要通过报刊、媒体等诸多方式进行展览宣传,向受众详细的告知民族民俗文物展览的举办时间、举办地点、展览主题、展览内容等等,便于受众在参观之前,做好交通和住宿方面的准备工作。此外,这种宣传方式,可以帮助受众提前了解到展览的整个内容,便于其进行文物的理解和吸收,提高展览的效果。

(五)选择经验主办方

举办经验丰富的主办方,可以采用灵活的展览设置形式,充分的展现出民族民俗文物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吸引更多的受众来参观博物馆展览,保证民族民俗文物社会教育功能的实现。此外,在举办陈列展览活动的过程中,要根据民族民俗文物展览的主体、内容、受众等诸多影响因素,确定展览展出的实践和规模等等,做好各项资源投入的优化利用,协调各个方面的资源配置,来提高陈列展览整体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民俗文物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且民族民俗文物展览活动的举办,是实现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手段,对传承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民族民俗文物展览活动的举办,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都需要在活动举办的初期,做好影响因素的协调和处理,提高民族民俗文物展览活动举办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华.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展览探讨[J].中华辞赋,2019(004):P.237-237.

[2]谭华梅.恩施州民族民俗文物展览的思考——以土家族哭嫁歌的陈展为例[C]//湖北省博物馆协会.湖北省博物馆协会,2011.

[3]王克松.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展览中的行为演绎展示初论[C]//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12.

[4]赵冬菊.民族民俗文物展览与观众研究[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9(001):02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