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价值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1
/ 2

心理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价值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马育叶 ,丁玲、冯红娜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 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价值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诊治住院的患者,共计100例。分为对照组50例进行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50例常规护理基础上,再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是否有所区别。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SAQ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对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中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可以生活自理、独自进行康复锻炼等。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肌梗死;生活质量

前言

在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呈现一个上升趋势,而心肌梗死又是其中最为主要的致死性疾病[1]。主要临床的表现为:心前区持续性疼痛,在严重时即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心肌梗死不仅在身体上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而且还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与家庭方面的经济压力。因此,在基础护理的模式上,开展针对病人心理状态的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增强预后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可以借鉴的方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诊治住院的患者,共计100例。纳入标准:从发病到入院≤10h;符合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且资料完整。其中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在40~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62±2.54)岁;观察组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在43~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3±2.23)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具有可比性。

    1. 方法

在对照组中,患者均按照心肌梗死的急救流程进行治疗,期间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如:告知患者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病房的干净清洁,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等。

观察组,在采取以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建立护理小组,根据每一位患者的情况,拟定计划,其中包括:(1)首先给予心理护理,因心肌梗死病患有较强烈的疼痛感和较高的危险性,患者本身心理压力就较重,加之经济负担、家庭因素等多方面影响,会产生多种担忧,因此应合理的给予心理干预措施,缓解病人的心理负担。主动的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情绪,是否出现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并引导病人说出其担心的原由,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其次,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以提高病人在治疗方面的依从性,并且可以为病人提供轻松读物,给他们播放缓解情绪的轻音乐。最后在沟通时,护理人员应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避免引发患者的情绪波动。(2)进行健康教育:因病人对此病的知识了解得不太够详细,因此可以发放专科知识的宣传手册,普及关于此病的相关知识,同时,护理人员需耐心的给病人讲解此病的临床特征、病程以及紧急的急救方法。在康复过程中,可以指导患者进行离床的锻炼,给予其合适的锻炼指导。

    1. 观察指标及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评分采取的是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其中共计19个内容,包含为:躯体在活动时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的稳定状态、治疗满意程度以及对于疾病的认识这5个维度,来进行评分,分值的范围在0~100,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效果越明显。

1.5 统计学分析

此研究中的临床资料均是使用 SPSS22.0系统,组间计数资料在表述时,应用(%),施以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在表述时,应用(60f7daca61c1f_html_57636863a95004d3.gif ),施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 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评测情况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在生活质量上的评分(60f7daca61c1f_html_57636863a95004d3.gif ,分)

组别

例数

躯体活动受限程度

心绞痛发作频率

心绞痛稳定状态

治疗满意度

疾病的认识

观察组

50

69.76±6.71

77.47±7.23

81.35±7.45

73.37±6.42

77.17±7.34

对照组

50

54.34±5.92

61.23±6.64

56.73±6.51

44.95±5.93

47.55±6.62

t


12.185

11.698

17.596

22.994

21.190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 讨论

    在冠心病中,心肌梗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最终可以导致心功能受损、心功能病变等。因目前的医疗发展,此病的病因还无法给予准确的定论,部分研究结果显示,可能与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遗传因素等有一定的相关性[2]。大部分老年人对该病的专业知识认识不足,往往在发病后,其生理、心理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疾病不适,加之心理因素,最终引起患者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加剧,同时治疗依从性处于较低的水平[3]。由此,护理人员通过科学的方法针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而且还可以增强其治疗的依从性,使患者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加快了机体功能的恢复,最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S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针对性心理干预在心肌梗死患者中运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 孙淑贞.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254-255.

    [2] 黄微微.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4):600-601.

    [3] 崔艳慧,毕伟.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4):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