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育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1
/ 2

高校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育探索

李淑华

上海师范大学 建工学院 上海市 201418

作者简介:李淑华(1978.7-),女,汉族,山东省文登人,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房地产经营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经济管理。


摘要:处于高等院校阶段的大学生价值观念还未完全成熟,难以全面的掌握经济学知识,而经济学原理课程是以西方思想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如果授课方式和内容不合适会对学生的思想带来某些负面影响,因此,在经济学原理课程中渗透思政教学思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经济学原理课程渗透思政教育的意义,并分析了经济学原理课程进行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高校经济学原理课程渗透思政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思政教育;经济学;高校;原理课程;

引言:高校经济学原理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别,分别是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其中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的马列主义专业、政治专业都要按照规定开设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而经济学的教学核心思想是西方经济学理论,其学科门类主要分为经济学和政治学两大门类,与经济和管理相关的专业都要开设相关的经济学课程[1]。此外,经济学专业不仅要开设经济学课程,还要开设以马列为主的政治经济学课程。当前高校课程在对专业进行详细划分时,默认经济学即是以西方经济学理论为主的经济学,而政治经济学只是政治经济学。

1经济学原理课程渗透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1.1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育是准确认识市场经济的需要

经济学原理课程主要是经济学家概括和描述私有制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强调的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市场经济的研究,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大多停留在分析经济运行的原理上,对于触及资本主义内部联系和内部矛盾等的生产方式往往不过多提及。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学习经济学完全没有实质性作用,党的十四大中明确指出我国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背景下,对社会经济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使经济活动满足社会主义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要求,遵循经济机制规律;有效运用市场反应灵敏的优势,汇集各种经济信号,推动需求和生产协调发展;通过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与价格杠杆原理,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经济效益较高的环节,促进形成优胜劣汰的发展形势。对经济学原理课程进行思政教育的研究,是国家改革发展的需要,对准确认识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2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是全面理解经济学基本规律的需要

经济学原理课程是以西方经济学理论课程为核心,与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观点、意识形态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自身在分析和论证经济规律和现象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强调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而不是一门绝对的自然科学课程,学生应该通过对西方私有制经济下的经济运行与公有制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状态做对比研究,从而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政策和制度有一个清晰的了解[3]。对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对市场运行情况的认知。此外,教学过程中,应该在课堂上采取辩证式教学,帮助学生分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区别,并且让学生在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学的同时,带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反思,深刻理解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滋生爱国主义情怀。

2高校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建议

2.1加强经济学原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完善教学内容

为了促使思政教育在经济学原理课程中的融合有序开展,需要对以往的经济学原理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这对思政教育来说,是重要的基础与前提。经济学原理课程应该以学生的要求为主,在符合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坚定经济学人才的培养标准,最大程度上发挥经济学专业课程的优势,推动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等一系列兼具我国优良传统的德育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确保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思政教育改革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加强大学生消费观念与消费者行为的联系,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行为。

2.2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

在思政教育的融入过程中,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经济学原理课堂教学思想教育理念的融入,更要加强课后的引导与延伸。在课堂教学方面,需要加强注意力在课堂话语传播环节;在课堂外延伸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将经济学课堂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进行关联。以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中尽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经济现象,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经济学原理去分析,创造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发表意见。并有机结合情景式教学方式以及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目的,层层递进的融入思政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

2.3完善健全的考评体系,强化思政教育成效

学校应该转变以往教学体系中以学生成绩为唯一考核标准的评价方式,应该注重学生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考核评价,构建系统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确保真实准确的传达出学生思想状况与专业素养整体水平。具体来说,健全的思政考评体系应该包含两个部分,分别是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指的是经济学理论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后引导,以评价结果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而每个学期结束后,对学生整个学期表现做出的评价结果属于综合性评价范畴,可以系统的反映出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结语

在高校通识类课程中,经济学原理课程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课程的教学要注意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文化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下,在经济学原理课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毕晶.构建“课程思政”的“三位一体”——以《经济学》课程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S2):57-60+71.

[2]田园.基于“课程思政”元素“挖”与“融”的教学路径探究——以经济学类专业课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0,34(04):34-38.

[3]李文禹,牛金平.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分析与设计[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5):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