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音乐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2
/ 2

高职院校音乐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粟钰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省贵阳市 551400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大都是不被重视的,尤其高中阶段处于应试教育大环境下,除了艺术类考生外,普通高中对于学生的音乐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但在高职院校,对音乐教育是有一定要求的,尤其是对于音乐专业学生,还有幼儿教育类专业等需要一定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生。而《音乐基础》作为高职音乐教学中最基本的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应探索和运用契合的模式与方法,才能让课程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文章基于此,针对高职院校《音乐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基础课程;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且社会对人才综合素养的要求日益增高,而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目前重点关注和发展的领域,其输出人才的质量也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高职院校《音乐基础》课程是职业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尤其是对于音乐专业以及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从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现状分析,许多音乐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不但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教学中也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因此教师在教学上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如何帮学生“开启音乐之门”、如何让学生从音乐学习中有所获益,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 《音乐基础》课程的内容与现状

《音乐基础》课程由视唱、乐理、声乐作品学习、钢琴基础弹奏等构成,涵盖了音乐领域的基础内容,相当于是学科的入门课程。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其教学目的在于熟悉并巩固音乐基本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能熟练运用相关知识和基本乐器。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规模越发壮大,学生数量逐年攀升,但音乐基础教育作为专业能力或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现状并不乐观,有些学校和学生没有足够的重视。而且高职音乐课堂上的学生其实只有少数音乐专业的,其他大都是非音乐专业(如学前教育专业等),其中很多学生的音乐知识不成体系、半知半解,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因此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基础、学习兴趣和接收程度的问题。

2. 高职《音乐基础》课程教学措施研究

2.1 针对不同学生基础设置不同教学方案

由于不同专业学生的音乐基础有较大区别的,因此在面向不同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学模式和方法也要有所区别,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情况,应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案,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1 面向音乐专业学生时

音乐专业的学生都是有比较好的音乐基础的,因此在课堂设计上要以延伸为主,基础的内容上不用做过多的赘述和停留,但建议也不要因此直接跳过某部分内容,还是要都提到的,以免有学生在某方面有所遗漏或不清晰。重点在于知识延伸,在课堂上一来可以多映射到学生的专业上去,例如在教到节拍时,可以让学生现场模仿各自钻研的乐器、唱法或舞种在节拍上的体现,还可以再深化到其特有的表现手法和节奏的关系等。

      1. 面向非音乐专业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等)时

这部分的学生在高校中一般都要比音乐专业学生更多,而且学生们的音乐基础相对都是比较薄弱的,因此教学任务会更重些,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学主要以细致为主,要求面面俱到,以帮助学生心里建立全新的、完整的音乐知识架构。在教学设计上要讲究由浅入深、前后关联。例如在钢琴基础弹奏章节,首先当然是讲解钢琴的原理等基本知识,然后可以教经典成曲的弹奏,这期间可以巩固之前乐理和乐谱等知识,最后更可以深化到自己编曲自己演奏的层次,能使知识前后关联起来,有利于知识架构的建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 教学设计上要注重培养学习兴趣

2.2.1 注重课堂前合理有效的导入

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教学课题的关注,同时对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可以说,课堂导入环节是给本节课堂确定氛围基调的重点。因此,教师在开课之初,需要设计良好的课堂导入模式,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另外音乐虽然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一门课程,但是由于音乐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内容与实际接触或理解的存有一定差距,若教师的引导措施不合适,学生的热情和学习兴趣便很难调动起来,所以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时,要契合当代学生的思维方式,来创新导入方法,这样才能引起共鸣,让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2.2 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和引导

课堂氛围是高职音乐课堂的重中之重,好的课堂氛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提高其学习状态和兴趣,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职音乐课堂上,教师应摒弃生硬死板的教学模式,可多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新兴教学方法,增强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营造一个积极的、踊跃的氛围,使学生们的注意力更集中。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氛围的引导,营造氛围不是最难的,掌控氛围才是真正的挑战,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心中有度,能时刻掌握课堂氛围走向,对节奏的把控应收放自如,控制在一个最好的平衡点才是重中之重,这需要教师们多实践、多积累经验。

2.2.3 注重教学素材的选择与运用

在内容教学上,可多运用到多媒体素材,例如在讲授节奏、节拍、调性等基本知识时,要穿插一些优秀音乐案例,对于每部分的教学内容,可针对性地搜集一些经典素材,再进行系统化地精心备课,使课堂教学环环相扣、扣人心弦。但在素材的选择上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因为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所以素材的选择应尽量贴合他们的实际来,这样才能引起共鸣。像年轻人中比较流行的《克罗地亚狂想曲》、《Sad Angel》、《天空之城》等,都可以作为教学素材,对其进行节奏、调性、情感等方面的深入剖析,在此过程中配合上对音乐知识的讲解,这样的模式能更加提起学生的兴趣。

2.3 要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程度

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程度,最直观的反映便是考核成绩,因此要重视考核制度的精进和完善。传统的考核一直以期中及期末的考核为依据,有些学校甚至还没有期中考核,这会导致很多学生平时没有足够重视,到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因此建议可以加大考核频率,可以对每一章节设置一次考核,然后章节考核结果与期中、期末考核结果以一定比例计算最终成绩。另外可设置加分项,例如学生自编曲的演奏等,可以列入加分项,并按一定比例计入最终成绩,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还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针对考核成绩所反应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接收程度,教师要从中去分析和总结问题所在,依此来改进并完善教学模式,形成一套自己的风格体系,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不断前行,高职院校若继续坚持以往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方法,是无法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的,更无法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需求。这不仅容易使高职学生对音乐课程丧失兴趣,也会导致学生无法全面地提高综合能力。文章就职院校《音乐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在强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基本理念基础上,提出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教书育人的宗旨还是要落在“人”上,课堂上要注重学生情绪的调动与兴趣的培养,课程设计上要注重学生基础与接收程度;教师也要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与时俱进,面对学生课堂上和考核中的反馈要进行分析总结,并据此及时做出相应调整,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资料:

[1]韦喜乡.高校音乐基础课教学法的创新思考[J].山西青年,2021(09):51-52. [2]荀雅丹.高职院校学生"三位一体"音乐素养的培养探讨[J].大观,2020,(12):134-135.

[3]白文琪.关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础》课程现状的思考[J].艺术大观,2021(04):106-107.

[4]黄细英.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当代音乐,2020(0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