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音乐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2
/ 2


关于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音乐学分析

吕春保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032

摘要:中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同时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方面也出了很多著名的作曲家,例如,黄自、萧友梅、青主、赵元任正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同时也让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走向专业化。

关键词:创作背景;和声曲式分析; 作品内涵;


引言:艺术歌曲以诗歌为核心,旋律为诗歌的意境节奏和语调服务,黄自是中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承前启后里程碑式的大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创作艺术歌曲的作曲家之一,并且在作品的品质和完整性上可以与西方作曲家相媲美。

本文也将通过黄自先生所创作的艺术歌曲《玫瑰三愿》,对它的创作背景,和声曲式分析,以及作品的情感内涵与社会内涵方面进行探索,以便能对本作品进入更深层次的理解。

  1. 创作背景

  1. 人物生平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艺术歌曲形成并发展的重要时期,时至今日,经典艺术歌曲也从来不缺乏后辈对它的演艺和研究探索,而经典艺术歌曲也在不断地鼓励着我国的音乐发展道路。黄自(1904年~1938年)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也是第一位系统、全面地向国内学生讲授专业作曲理论的音乐教育家。此外他还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周刊,并担任主编。

他早年留学美国,学习作曲,回国后在上海沪江大学任教,在教学期间,他热衷于音乐教育,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他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的奠基人,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不仅精通音乐理论和作曲,并且他还爱好文学诗歌,他把中国的诗歌文学和西方的创作技巧毫无违和地相结合在一起,生动地诠释了中国情感。

  1. 《玫瑰三愿》创作背景

1932年春天,淞沪会战结束,就在此时,玫瑰三愿的词作者龙七,看到上海国立音专的校园里原本灿烂炫目的玫瑰花,一片一片凋落在整个校园里,这不禁让作者联想到,就如同当时的中国一样,满目疮痍,凄凉无比,饱受苦难,备受摧残。想到国家的危难和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心中不时地哀叹。玫瑰花的花语是无尽的祝福与爱,人们用它赞美着爱情,表达着亲情,永远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于是他创作了这首《玫瑰三愿》,来表达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这首歌歌词短小精悍,强烈的抒发了中国情怀,同时那种破旧不堪,凄凉的感觉也激起了黄自先生内心强烈的共鸣。因此让他的心中萌生出了创作的灵感。因此给这首作品谱了曲,借助玫瑰,一连表达出三个愿望,一个比一个强烈,逐一推进,第三愿将整首歌曲推向高潮,情感丰富并且富有张力,最后由高音转为低音,“留住芳华”体现出了作者面对当时的国破家亡,内心的强烈震动希望自己能尽自己的所能来帮助这个国家,但是又足够多的无奈和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失落感。旋律的动态没结合,歌词的静态美造就了今天被广为传唱的经典。

  1. 和声曲式分析

  1. 和声分析

这首曲子有四个小节的前奏,一般音乐创作都会从主调的主和弦开始进入,然而,作者并没有单单用一个主和弦开始音乐,而是在前奏开始的第一个小节,就用了一个四级七和弦,这样看似一种混乱的情绪,给人一种纠结的情绪,同时也奠定了整个曲调的基调。

第一段有两个乐句,第一个乐句,作者在创作上大量的使用了七和弦(Ⅳ —— Ⅱ — — 工 — — Ⅳ— — I— — V )不难看出,这一部分的写作手法与前奏部分基本相同,这种创作手法再次点明了主题。第二乐句中,作者使用了减七和弦,因为减七和弦对属和弦有强的倾向性,容易推动音乐的发展,到第三小节时,作者采用了“I——Ⅳ——V—— I” 的和声功能进行作为结尾。

第二段通过钢琴三连音与琶音分解的方式衔接到下一段。作者利用这一段来表达玫瑰的“三愿”,歌曲的整体节奏比较急切且富有热情,调性从E大调转到#C小调上。“一愿” 和声功能是(Ⅵ— — Ⅱ); “二愿” 是(V— — I); “三愿” 运用了(V /Ⅵ—— Ⅵ),旋律的最高点e一d一g ;音程跳进也从6度跳到8度,音区向两端延伸。通过节奏力度和旋律音域的变化,使歌曲的情感一层一层逐渐递进。以抒发玫瑰花的“三愿”。采用改变强度和旋律音域的方法将玫瑰花的“三愿”尽情的抒发,使其更具有层次感。最后结束句采用(I——V——I)的和声功能回归到主调,运用在主和弦上进行弱奏的方式结束整手歌,同时也道出了“三愿”的目的——“好叫我留住芳华”。

  1. 曲式分析

《玫瑰三愿》是一首典型的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的歌曲,全曲总共有29个小节。A段以叙述为主,旋律给人一种较为悲伤的情绪, 但也隐约包含着一种优美的柔情。节奏方面以E大调,6/8拍进行演绎。结尾采用9/8拍进行演绎,给人一种回味悠长的感觉,同时也是对前两句的继承和发展,此做法也让旋律的时值也充分达到了延长的效果,第一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非常的优美。

歌曲分为AB两段,前奏部分(1至3小节),A段(5至12小节),B段(6至29小节),第20小节的时候,曲子离调到#C小调上,到第25小节的时候又转回E大调至全曲结束。其中第二部分出现了三次大跳,第一个“我愿”,旋律从小字一组的g跳至小字二组的e,第二个“我愿”旋律从小字一组的f跳到小字二组的升d,第三个“我愿”从小字一组的g到小字二组的升g。最后一句,旋律从高音转向低音渐渐回落,至此声乐部分结束。

三、作品的情感内涵与社会内涵

艺术歌曲不仅考验演唱者的演唱水平技巧,而且艺术歌曲的歌词大多都是采用由著名诗人所写的作品,因此它的艺术价值非常高,并且艺术歌曲对于调节歌唱者的演唱状态也有很大的帮助。中国的艺术歌曲兴起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中国的艺术歌曲发展的相对缓慢,高质量的作品数量相对较少,并且缺乏新意和大众基础。

在黄自先生的大部分作品中,能看出他有着非常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写作手法当中不缺乏西方的创作技巧,但他认为照搬西方的音乐创作手法对我国的音乐发展并没有好处,我们必须在西方的音乐创作手法上,加上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音乐,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黄自先生的创作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广西方的作曲理论技巧,并沿用在我国本民族音乐的创作技巧中,以便于更好的振兴我国的音乐。

在他留学归国时,国家已满目疮痍,民族危亡就在眼前,而他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心,创作了大量的爱国歌曲以响应救亡运动。虽然《玫瑰三愿》是一首抒情的声乐曲,但是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作者内心的独白,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他的创作也将当时中国的艺术歌曲的发展道路推向了顶峰。《玫瑰三愿》这首曲子虽然短,但是从他的歌词中可以看出,它包含着很多人生寓意。似乎作者试图用这个类型的歌曲来唤醒当时处于水深火热生活中的中国人。并且它的伴奏使用了钢琴与小提琴一起合奏,旋律委婉,层层递进的关系能够很好的表达出伤感之情和对祖国未来发展的期盼。因此这首歌曲也成为了现在很多声乐演唱者的必选曲目。

结语

《玫瑰三愿》这首歌曲没有太多的渲染,用最简单的语言,简单的文字来表达当时爱国知识分子对国破家亡的悲愤之情。最后,笔者认为学习艺术歌曲除了要增加演唱者的演唱能力,关注歌曲的旋律以外,也应该先从歌曲本身出发,去尝试着了解作者的意图,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才能更好地解读并且演绎作品。

参考文献

【1】黄文静.浅谈艺术歌曲《玫瑰三愿》.上海师范大学

【2】张景易.黄自《玫瑰三愿》音乐分析

【3】姚连乔,杨艺.论艺术歌曲《玫瑰三愿》哈尔滨师范大学

【4】赵楠.《玫瑰三愿》创作技巧分析,鞍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5】张俊.黄自《玫瑰三愿》和声分析
作者简介:吕春保,在读本科,研究方向:声乐表演,单位:云南大学 昌新国际艺术学院

60f8dea07397b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