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一体化监管执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2
/ 2

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一体化监管执法分析

贾仁超 郭 琦

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33

摘要: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需要进行长期、有效的监护,建立、健全职业卫生问题的医工防护管理措施。为保证建设安全有序的进行,必须创造合理的劳动工作条件,建立完善职业卫生问题医工防护机制与措施,使所有从事劳动的人员在体格、精神、社会适应等方面都保持健康,并且实现工程项目安全平稳的运行。

关键词职业健康;职业卫生问题;医工防护

1工程建设单位一体化监管执法及职业卫生问题简述

一体化监管执法是指以预防为目的,对接触职业卫生问题危害因素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系统的检查和分析,从而发现早期健康损害的重要措施。一体化监管执法包括职业健康检查、一体化监管执法档案管理等内容。职业卫生问题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

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卫生问题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与施工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辐射和传染性因素等。一体化监管执法是职业卫生问题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一体化监管执法是职业卫生问题防治工作的体现。企业只有通过系统化的职业健康管理,才能预防各种事故和疾病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和职业卫生问题的发生。近几年,随着工程建设项目的快速增长,职业卫生问题成为危害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随着劳动法、新安全生产法和职业卫生问题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与实施,为企业做好职业卫生问题防治工作,保护员工身心健康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证。

2建设单位多发职业卫生问题的现状

建设单位施工现场各种危害因素的存在,不但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直接对作业者造成伤害,影响作业者的身体健康,最终可能导致职业卫生问题。根据建设单位的施工作业性质,在施工作业现场常见职业卫生问题按照发病频率高低,主要包括职业中毒、尘肺、职业性眼病、噪声聋,物理因素所致中暑,以及生物因素所致传染疾病等。

3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一体化监管执法分析

3.1用人单位在一体化监管执法方面的职责

为了规范一体化监管执法工作,加强一体化监管执法管理,保护劳动者健康,卫生部根据《职业卫生问题防治法》,制定了《一体化监管执法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一体化监管执法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一体化监管执法档案管理等内容。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健康检查。用人单位应当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建立健全一体化监管执法制度,保证一体化监管执法工作的落实;组织从事接触职业卫生问题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3.2针对施工作业环境危害因素的职业卫生问题医工防护

(1)建设项目职业卫生问题危害预评价是对可能产生职业卫生问题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可能产生的职业卫生问题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健康影响进行预评。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在项目设计阶段,要对需要施工建设的项目进行职业卫生问题危害性预评,并对评价报告从项目性质、资料来源、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评价程序等实践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2)通过测定的数据,结合现场调查,确定该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控制能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不致发生职业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健康的损害,项目职业卫生达到标准要求。

(3)控制效果评价项目通过现场调查、监测,各测试点有害因素均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规范。通过对建设项目总体评价,保证其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以及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问题危害控制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3.3项目施工阶段的监督检查和隐患治理

(1)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员工,应在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进行健康检查,如遇特殊情况还应作应急健康检查。同时,应提供有效的、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个人卫生医工防护用品,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还要建立员工的健康档案,进行合理保管。(2)现场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进行宣传和警示。对产生职业卫生问题危害的施工作业场所,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工作场所职业卫生问题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3)检查表法是职业卫生问题危害评价方法的起点和终点,检查表可为定量评价提供评价方向和评价重点,而定量评价的结论只有与检查表评价相结合才更有实际意义。(4)对现场的因素要进行风险评价,包括风险识别、暴露评价、职业卫生问题危害风险估测和评价三部分。在风险识别工作中不仅要关注正常生产过程,更要将分析重点放在非正常生产过程(检维修、意外事件与事故),以及工作场所的重大危险源方面。

3.4项目投产阶段的分析和防控

在设备运行或检、维修过程中,各种毒物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化学物质进入机体后,与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暂时或永久的病理状态的物质称为毒物。毒物引起的全身疾病,称为中毒。职业中毒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施工建设单位更要对运行阶段的现场隐患进行排查,减少作业人员在这个阶段的中毒风险。

4针对国外工程建设项目影响职业健康的传染病防治

传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体在人群中传播,常常造成传染病流行,对人的生命健康和国家经济建设有极大的危害性。有的国外施工现场蚊虫肆虐,导致传染病多发,且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对员工的身体健康存在很大的隐患。为此,企业应聘请熟悉当地环境,以及热带疫病的医疗顾问为项目人员提供医疗咨询和疫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同时帮助协调当地优质的医疗资源,保障患病员工得到良好的医治。其次,组织员工清理整顿生活区和作业区环境卫生,使用驱虫剂定期清洁除虫,不留死角、不给蛇虫藏身之地;同时,采购大量硫磺、生石灰反复进行投撒,防止蛇虫进入到生活和作业区域;现场作业人员统一配备长靴,防止作业时被蛇虫咬伤;进行室外活动时,选择适当的时间,尽量减少暴露皮肤的着装。

5施工作业人员基本的急救常识

急救现场处理也称现场抢救或入院前急救。它是指一些意外伤害、急重病人在未到达医院前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急救措施。目的是挽救生命,减少伤残和痛苦,为下一步救治奠定基础。工程建设单位要建立现场急病处置流程,配备各类药品、抗蛇毒血清和急救包以备现场应急处置。国外项目为保证现场人员在发生意外时能够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接受治疗,通常雇佣紧急救援直升机为施工各现场提供紧急医疗救援服务。在工程建设行业中,职业卫生问题危害因素多,涉及面广。若施工作业中有意外事故发生,医生不可能及时出现在身边。因此,需要宣传讲解普及自救和互救知识,为抢救赢得时间,这对预防更大伤亡是十分必要的,也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结束语

企业只有通过系统化的职业健康管理,才能预防各种事故和疾病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和职业卫生问题的发生。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问题的预防两个基本概念既有各自的内涵,又存在着统一性和相互包含的内容。随着劳动法和新安全生产法,以及职业卫生问题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与实施,为企业做好职业卫生问题防治工作,保护员工身心健康提供了更多可靠的法律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国天然气集团公司HSE指导委员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工业出版社,2001.

[2]用人单位一体化监管执法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