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3
/ 2

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初探

寿伟江

浙江省绍兴市幼山小学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学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校受地域、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培育体育特色项目作为文化碎片进而通过实践逐步形成“体育与文化并举,体格与人格并重” 的体育文化,以体育凝聚人,以体育促五育,以体育促质量,从而为校园文化的建设与推进作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特色;体育文化;学校品牌

校园文化是发生在学校中的精神现象,指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农村校园文化受地域、人文等因素的影响,相对城市学校较窄小或单一,而如何将这窄小或单一的文化碎片上升为文化的整体并经积淀成为文化底蕴,则是校园文化与学校品牌形成的关键。因此农村学校探索融学科与人文为一体、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校园文化,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这无疑是推动课程改革科学有序、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推进教育均衡、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学校提出“以特色为导向”的办学思路,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加强管理,创造条件,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活泼地发展,让学生人人享有体育。学校将体育教育作为学校特色项目进行培育,提出了“营造体育文化,提升学校品牌”的口号,提出了“体育与文化并举,体格与人格并重”的体育文化理念,标志着学校体育既是体育又是文化,既是锻炼又是娱乐,既是运动又是教育,既能观赏又能参与的校园文化。在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熏陶中,在忘我的拼搏中,锻炼了意志品格,陶冶了情操,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成熟。

优化组织文化

学校在体育特色项目培育、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成立以主管体育副校长为主的体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能涵盖师资培训、教学科研、学生培养、教师学习、课程开发等一系列活动,成为一个有学习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特别强劲的组织。在领导小组的引领下成立体育教育与业余训练课题研究小组、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研修小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体育文化环境建设小组,逐步形成特有的组织文化。以体育文化营造为核心,兼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师资培训、环境建设为一体的组织管理,改变学校原有垂直管理模式为扁平式管理模式,体现 “以人为本”理念和学校体育文化营造的发展潜力。

完善制度文化

学校制订“体育特色发展规划”,从校长到教师,分工落实,明确职责,使学校体育工作有人抓,经常抓。建立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研修小组和考核奖励机制,保证了每年几万元体育特色活动专项经费。学校体育健身廊,标准田径场的建成,体育馆建设使用,为学校体育文化的形成的提供硬件保证。如果说硬件设施的到位为学校体育文化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的话,教师素质的提升与工作热情的激励是体育文化形成的核心,学校在体育文化推进过程中,开展启动阶段教师全员培训,过程阶段全员参与,深化阶段重点培养,学期有目标,学年有考核等,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效性,营造全员参与、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另外通过学生体质健康达标制、体育明星评比制、体育成果奖励制等形式,给予师生成功体验。

体系的校本文化

开发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契合实际培植特色项目的有效载体。依照课程标准,设立体育特色课程,以编写校本教材《耐久跑》为例,教材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掌握科学锻炼方法,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内容以技能与游戏结合,图文并茂,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校本教材既适合于校内也适合于校外,为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提供更好选择。既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又保证学校传统项目优势,推动学校体育文化的形成。

阳光体育大课间。

贯彻《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积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形成了以“一健、两全、三乐、四结合、五落实”的大课间活动模式, “一健” 即: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两全” 即:全体学生参加、全体教师参与;“三乐”即:让学生乐意参与、运动中感到有乐趣、感受到获得成功的欢乐;“四结合”即:内容与形式相结合、与具体场地相结合、与学生的运动技术、认知水平、个体差异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五落实”即:时间落实、人员落实、内容落实、地点落实、措施落实。通过这一模式的操作后,学校的大课间逐渐趋向特色化、合理化、规范化。阳光体育大课间不仅是一项体育活动,更是一道体现校园文化的风景。

多元的体育文化

在营造多元体育文化过程中,学校从内涵上进行拓展,举办体育文化节。体育文化节,系体育的感性与文化的理性相结合,融体育知识、体育游戏、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征文、体育绘画、体育摄影等多种体育相关活动为一体。以公平竞争、团结协作、拼搏进取为宗旨,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文明”为目标,培养师生的体育道德素养。体育文化节具有浓厚的节日气氛,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能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体育文化节,使体育不仅仅成为一种身体锻炼、增强体质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体验,也吸引更多的师生关注、支持、参与体育运动。同时组织教职工参与,以自身的行动引领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理念和科学的健身方法,体育成为我们共同追求的健康生活方式,也使体育文化节的内涵更充实。

拓展的社区文化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理念不断转变,向往有品位健康的生活,体育活动已经成为农村居民生活的一部分,而农村体育资源相对匮乏则成了农村社区体育活动推进的瓶颈。学校是社区中的学校,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学校体育资源的共享,责无旁贷。再则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运动技术、技能,形成的体育锻炼意识、合作精神、意志品质等素质,带到家庭和社区,通过一定途径,如:学生体育锻炼家庭作业的布置;邀请家长参与学校体育文化节;教职员工参与社区组织的体育文化活动等,发挥体育活动的综合功能,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传播体育文化,培育体育道德,改善人际关系等等,在创建和谐社会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开放学校,共享共建,交流合作,这对于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可谓是一笔很可贵的教育资源。

校园文化建设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校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学校一项长期的、深层次的、高品位的建设工作。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相联,体育文化建设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内化自觉意识,转化成自觉行为,意义举足轻重。当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所学的知识也许会有遗忘,但成长中受到的文化熏陶,却是一辈子都受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完善学校文化体系,丰富学校文化内涵,铸就学校品牌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吕归青.基于适切理念的阳光体育活动构建活力校园[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03).

[2]李华荣.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校本研究[J].田径,2019(05).